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四字成语分别有什么区别

桃子1年前 (2023-12-17)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成语词组

1. 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

四字成语分别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成语?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炼,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

成语跟专名不同:专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专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2. 请问四字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

“四字成语”和“四字词语”在概念意义、结构形式、表达意义的整体性等方面不同。

1、概念意义不同:

四字成语是成语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成语多为四字,也有三字、五字、七字的成语),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中的定性的一种有特殊特色的词。

四字词语是词语中词组的一种,而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是一种常见的形式。

2、结构形式不同:

四字成语由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成,一般成语都有着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结构说法,不能随意更改。

四字词语是由语素组成的词,其没有固定的形式要求,其格式也是多种多样。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更改,

3、表达意义的整体性不同

四字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其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成分构成进行叠加,而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出特殊的意义。

四字词语往往只是字面意思,可以拆开使用,整体放在一起表达的意思没有更深一步概括。

3. '四字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有

成语(chengyu,idioms)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4. '四字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

成语(chengyu,idioms)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bai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du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zhi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dao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内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四字词语就比容较普通了,凡是四个字连在一起,具有某种特定含义的词语都叫四字词语。

5. 讨论四字词语和成语怎么区分

雍伟英: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便增减字数,也不能随便换字或改变词序.如“枯木朽株”不能说成“枯木腐株”,“三五成群”不能说成“三六成群”等.王素敏:成语多为四字结构,还包括一些三个字和多个字的.词语包括成语,也包括四字的非固定性的短语,如“快乐语文”、“英语课堂“等.雍伟英:我觉得约定俗成的固定词语,四字词语,一般可以拆开.这种概念很难理解,有时候我们自己分辨起来,也有困难.王素敏:我觉得,我们教学中,尽量不要严格地去“抠”概念——到底是不是成语,这样的话,会加重孩子们的负担.小学阶段,主要是理解感悟和积累词语,而不是在“概念上面做文章”.当然,这会涉及到考试的问题.我想,我们在小学,还是应该“从宽掌握”.这是个人的看法.雍伟英:你说的“尽量不要严格地去“抠”概念”我很同意.不必划分的那样清楚.因为语言有模糊性,只要不影响准确表达就是积极的学习方法.另外真正不好区分的没有几个.对我们来讲也不必紧张,在教学中,我们遇到一个易混的四字词语时可以给学生简单的说说这不是成语,不必归类性的概括.王素敏:还有随着学生的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对普通的四字词语灵活的结合形式与成语相对稳定的形式特征是能够有所体验的,所以,学生慢慢就会更有能力区分它们.。

词汇和词语的区别

1. 四字词语、词组、成语怎么区别

成语的定义: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成语与词组的区别:

成语跟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也不一样,因为成语由四个字组成的占绝大多数,所以有些人往往把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尤其是文言色彩比较浓厚的普通词组,也看做是成语。应当指出:凡是一个词组里的词可以抽换的,就应该把它看做普通词组。例如“根本改变”这个词组,在某种场合,也可以改为“彻底改变”、“基本改变”或“大大改变”。又如“密切合作”这个词组,可以改为“紧密合作”、“肆意挥霍”,可以改为“任意挥霍”或“随意挥霍”。这几个词组改了以后,并不影响内容,使人感到也很合适。象这样可以自由改动的词组,都是普通词组。

至于成语,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成语的词,一般不能用其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替换。例如“虎口余生”这个成语,就不能改为“狼口余生”或“豹口余生”,也不能改为“虎嘴余生”。又如:”不管哪个殖民主义者怎样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也掩盖不了他们的侵略本质”。在这个句子里,不但不能把“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改为“花言地侈谈和平”或“巧语地侈谈和平“,就是改为”巧语花言地侈谈和平“也是非常勉强的。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和歇后语的不同,看起来相当明显。成语跟引语、普通词组、谚语的区别,一般说来也是清楚的,但是有的也不容易分辨。我们应该承认有些固定词组或相当固定的词组是介于成语与谚语、引语或普通词组之间的,对这类词组,不必一定去划分它的界限。例如"一文不值",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普通词组,因为把它改为“不值一文”、“不值一钱”或“一钱不值”都毫不勉强。但是,这个词组毕竟有相对的固定性,极像成语,把它看作成语,也未尝不可以。又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把它看做成语或谚语皆无不可。

2. 怎样区别成语和四字词语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④形成的历史性。

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③神话或其他传说。

④古典文学作品。 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例如: 言简意赅 勇往直前 相反相成 实事求是 诲人不倦 经年累月 千钧一发 缘木求鱼 削足适履 七手八脚 细大不捐 坐井观天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

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

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

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

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

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

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

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

3. 讨论四字词语和成语怎么区分

雍伟英: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便增减字数,也不能随便换字或改变词序.如“枯木朽株”不能说成“枯木腐株”,“三五成群”不能说成“三六成群”等.王素敏:成语多为四字结构,还包括一些三个字和多个字的.词语包括成语,也包括四字的非固定性的短语,如“快乐语文”、“英语课堂“等.雍伟英:我觉得约定俗成的固定词语,四字词语,一般可以拆开.这种概念很难理解,有时候我们自己分辨起来,也有困难.王素敏:我觉得,我们教学中,尽量不要严格地去“抠”概念——到底是不是成语,这样的话,会加重孩子们的负担.小学阶段,主要是理解感悟和积累词语,而不是在“概念上面做文章”.当然,这会涉及到考试的问题.我想,我们在小学,还是应该“从宽掌握”.这是个人的看法.雍伟英:你说的“尽量不要严格地去“抠”概念”我很同意.不必划分的那样清楚.因为语言有模糊性,只要不影响准确表达就是积极的学习方法.另外真正不好区分的没有几个.对我们来讲也不必紧张,在教学中,我们遇到一个易混的四字词语时可以给学生简单的说说这不是成语,不必归类性的概括.王素敏:还有随着学生的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对普通的四字词语灵活的结合形式与成语相对稳定的形式特征是能够有所体验的,所以,学生慢慢就会更有能力区分它们.。

4. 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成语?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炼,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

成语跟专名不同:专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专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5. 四字词语跟成语究竟怎么区别

成语的定义: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成语与词组的区别: 成语跟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也不一样,因为成语由四个字组成的占绝大多数,所以有些人往往把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尤其是文言色彩比较浓厚的普通词组,也看做是成语。

应当指出:凡是一个词组里的词可以抽换的,就应该把它看做普通词组。例如“根本改变”这个词组,在某种场合,也可以改为“彻底改变”、“基本改变”或“大大改变”。

又如“密切合作”这个词组,可以改为“紧密合作”、“肆意挥霍”,可以改为“任意挥霍”或“随意挥霍”。这几个词组改了以后,并不影响内容,使人感到也很合适。

象这样可以自由改动的词组,都是普通词组。 至于成语,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成语的词,一般不能用其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替换。

例如“虎口余生”这个成语,就不能改为“狼口余生”或“豹口余生”,也不能改为“虎嘴余生”。又如:”不管哪个殖民主义者怎样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也掩盖不了他们的侵略本质”。

在这个句子里,不但不能把“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改为“花言地侈谈和平”或“巧语地侈谈和平“,就是改为”巧语花言地侈谈和平“也是非常勉强的。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和歇后语的不同,看起来相当明显。

成语跟引语、普通词组、谚语的区别,一般说来也是清楚的,但是有的也不容易分辨。我们应该承认有些固定词组或相当固定的词组是介于成语与谚语、引语或普通词组之间的,对这类词组,不必一定去划分它的界限。

例如"一文不值",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普通词组,因为把它改为“不值一文”、“不值一钱”或“一钱不值”都毫不勉强。但是,这个词组毕竟有相对的固定性,极像成语,把它看作成语,也未尝不可以。

又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把它看做成语或谚语皆无不可。

6. 成语和四字词语的区别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④形成的历史性。

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③神话或其他传说。

④古典文学作品。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炼,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

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

成语跟专名不同:专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专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

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

例如"主观能动性""革命乐观主义""无限花序""平行四边形"这些科学术语,尽管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可是并不是成语。 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

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象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

谚语的形式,不象成语那样整齐。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

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可以勉强的。 成语跟歇后语不同:歇后语是一种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后一部分是从正面作说明。

写文章为了收到鲜明、形象、生动、具体的表达效果,也可以象引用成语似的引用歇后语。如"泥菩萨过河 自身难保。

"狗拿耗子 多管闲事。""泥菩萨洗脸 越洗越难看。

""蜜饯黄连 先甜后苦。"这些话,都是"歇后语"而不是"成语"。

成语跟引语不同:在古人的著作中有个别语句,如"勾心斗角"(见杜牧《阿房宫赋》)"水落石出"(见苏轼《赤壁赋》)等,因为时常被人们使用,后来就成了成语。但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两句诗。这两句诗不是人们时常使用的,而是在文章中偶而被引用了。

因此这类语句应该称之为"引语",不能看做是成语。 成语跟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也不一样,因为成语由四个字组成的占绝大多数,所以有些人往往把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尤其是文言色彩比较浓厚的普通词组,也看做是成语。

应当指出:凡是一个词组里的词可以抽换的,就应该把它看做普通词组。例如"根本改变""这个词组,在某种场合,也可以改为"彻底改变"、"基本改变"或"大大改变"。

又如"密切合作"这个词组,可以改为"紧密合作","肆意挥霍",可以改为"任意挥霍"或"随意挥霍"。这几个词组改了以后,并不影响内容,使人感到也很合适。

象这样可以自由改动的词组,都是普通词组。至于成语,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成语的词,一般不能用其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替换。

例如"虎口余生"这个成语,就不能改为"狼口余生"或"豹口余生",也不能改为"虎嘴余生"。又如:"不管哪个殖民主义者怎样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也掩盖不了他们的侵略本质。

"在这个句子里,不但不能把"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改为"花言地侈谈和平",或"巧语地侈谈和平",就是改为"巧语花言地侈谈和平"也是非常勉强的。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和歇后语的不同,看起来相当明显。

成语跟引语、普通词组、谚语的区别,一般说来也是清楚的,但是有的也不容易分辨。我们应该承认有些固定词组或相当固定的词组是介于成语与谚语、引语或普通词组之间的,对这类词组,不必一定去划分它的界限。

例如"一文不值",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普通词组,因为把它该为"不值一文"、"不值一钱"或"一钱不值"都毫不勉强。但是,这个词组毕竟有相对的固定性,极象成语,把它看作成语,也未尝不可以。

又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把它看做成语或谚语皆无不可。

词汇是集合概念,词语是普遍概念。词汇是词语的集合,单个的词语不能称为词汇。例如,“人”,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词语,但不能说这是一个词汇。也就是说,词语作为普遍概念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是它所指称的每一个词或短语都具有的;而词汇作为集合概念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则不一定是组成它的词和短语所具有的。

词汇的单位

1、语素

语素即词,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例如“书”,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shū”,它的意义是“成本的著作”;“马虎”也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mǎhu”意义是“不认真”。它们都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再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单位。

2、词

词是由词素构成且比词素高一级的语义单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义单位。“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单独成句)或单用(单独做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

短语是由词和词的组合成的语义固定片段,也叫词组,它和词都表示一定的意义,也是造句成分,可以单独使用,但短语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它是可以分离的,中间往往能插入别的造句成分,而词是不能分离的,分离之后就不表示原来的意义了。

3、固定短语

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或改变其中得词这一特性类似于词里的词素。与之相对应的是自由短语,自由短语是词跟词按表达的需要的临时组合,自由短语既一般的短语。

固定短语又可分为专名(专有名称)和熟语两类。专名以企事业单位名称占绝大多数。例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召集会议,举办活动,也可以用固定短语作专名,如:“世界妇女和平大会”、“北京国际女子马拉松赛”。一般短语一旦用作书名、篇名、杂志名、**电视片名也是固定短语,如:《鲁迅全集》、《新华月报》等。如不是书名、杂志名、**名等,便只是一般短语。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

4、略语

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为了称说方便,人们常把形式较长的名称或习用的短语化短,成为略语。可分为两类:简称或数字略语。

简称是较复杂的名称的简化形式,与全称相对而言的。简称本来是全称的临时替代,在正式场合往往要用全称。但是有些简称经长期使用,形式和内容都固定化了,便转化为一般的词,全称反而很少使用了。例如“地铁”、“空调”等。

数字略语,对一些习用的联合短语,选择其中各项的共同语速加上短语包含的项数,即构成数字略语。

例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

陆军、海军、空军——三军。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