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天、自然日、工作日的区别
日历天就是日历上的日期,每一个算一天,意思就是一周按7天算.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工作日,就是在计算时把一周时间算成5天.
自然日通俗的讲就是指一天24小时,包括正常的工作日,和周末休息日,也包括假期,
一般是针对工作日来提的。
比如说从周一开始算的话,七个工作日是指本周一到周五,再加上下周一、二
七个自然日就是指周一到周日七天。
工作日是指法律规定的一昼夜内的工作时间的时数。
工作日通常分为四种,即标准工作日,特殊条件下的缩短工作日、延长工作日和无定
时工作日。
(1)标准工作日
标准工作日是指由法律规定的,在正常情况下,一般职工所实行的工作日。目前我国
实行的标准工作日是每日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4小时,平均每周工作5天半。标
准工作日是我国工时制度立法的基础。
(2)特殊条件下的缩短工作日
特殊条件下的缩短工作日,是指在严重有害健康和劳动条件恶劣以及对女工和未成年
工实行特殊保护的条件下,少于标准工作日时数的工作日。我国实行缩短工作日有如下几
种。每个工作日时间少于8小时的。如从事矿山井下、高山、严重有害有毒、特别繁
重和过度紧张的体力劳动等工作的职工。近年来,纺织业实行“四班三运转”的工时办
法,化工业每天缩短为6或7小时,煤矿井下实行四班6小时工时制,建筑、冶炼、地质
勘探、森林采伐,装卸搬运等均为繁重体力劳动,依本行业特点都实行不同程度的特殊条
件下的缩短工作日。夜班工作时间减少1小时。夜班工作一般指是实行三班制的企
业、单位,当日晚上10点至次日早晨6点的时间。夜班工作改变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规
律,增加了神经系统的负荷,工作起来比较辛苦,为此规定从事夜班工作的时间比白班减
少1小时,发给夜班津贴。还有些连续生产不容间断的工作必须安排夜班,如钢铁冶炼、
发电等夜班工作时间可与白班相同,但要给夜班劳动者增发夜班津贴。国家还规定对于未
成年工、怀孕满7个月和哺乳满12个月婴儿的女工禁止安排夜班工作。女职工哺乳
时间减少1小时。哺乳未满12个月婴儿的女职工,每日在工作时间内可以哺乳两次。一
般规定,每次不得超过半小时,合计1小时算在工作时间之内。
对未满18岁的未
成年人也实行少于8小时工作日,为保障其健康成长。
(3)延长工作日
延长工作日是指超过标准工作日的时数的工作日。对于从事受自然和技术条件限制的
季节性工作的职工,可适用于忙季工作时间得超过标准工作时间,而闲季工作时间可适当
缩短。如地质、石油、制盐、糖业等。
(4)无定时工作日
无定时工作日是指每天没有固定工作时数的工作日。如,某些***员及其助手、管
理人员、技术人员、森林巡查人员等职工,工作时间经常超过标准工作日,超出的部分也
不增加报酬。实际上无定时工作日的职工是适用于标准工作时间来进行工作的,只是有些
工作需要超过标准工作时间才能完成。
信念问题,天是自然,人是社会。天人合一,阴阳变易,从自然与社会的观点出发,站在你的角度,怎么样去选择正确的价值观,贵尚就清晰了,至于和,就是贵尚的重合。对个人生活在物质与精神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最后,说下阴阳的个人观点:纯阴这个点为鬼,知道一切却什么都不为,也无力而为。纯阳这个点为兽,有力而无所不求却什么都不知道。两个极端,独阳不长,孤阴不生。阴阳平衡的是人,人的潜力大于神与魔,呵呵。扯远了。我想说的是,所谓神,是心中的信仰,以阳为用,以阴为辅,自化乾坤,再生阴阳。与之对立的是魔,阴阳倒过来用。不要太轻视自己,因为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讲“道法自然”就是不要破坏自然界以及自然万物的和谐。《太平经》认为,太阳、太阴、中和三气和谐而化生万物,因此在自然界中,太阳、太阴、中和三气缺一不可。《太平经》称:“太阳、太阴、中和三气共为理,更相感动”,“故纯行阳,则地不肯尽成;纯行阴,则天不肯尽生。当合三统,阴阳相得,乃和在中也。
古者圣人致太平,皆求天地中和之心,一气不通,百事乖错”。只有阴阳二气的相互和谐产生中和之气,并共同生养万物,才能有自然界的太平。《太平经》还说:“三气合并为太和之气,太和即出太平之气。断绝此三气,一气绝不达,太和不至,太平不出。阴阳者,要在中和。中和气得,万物滋生,人民和调。”
这里的“太和”,即为“太阴、太阳、中和”三气的和谐,“太平”则指三气和谐而达到平衡,即自然界生态平衡。《太平经》还进一步指出,人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也是自然中和之气所生,即“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
又说:“天、地、人民万物,本共治一事,善则俱乐,凶则俱苦,故同尤也。”也就是说,天、地、人同为自然界中一部分,本身就有着共生共荣的关系,因此必须要互相尊重、和谐共处。由此可见,道教“天人合一”的理念非常重视自然界万物的和谐,尤其是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道教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宗教,其关于“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几乎贯穿在道教思想的各个方面,如在自身修养方面,道教以求得人身的和谐再向外延伸至“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道教认为,人首先由自身内在的和谐为初始基础而发散开来,进而以人类生存命运为主线和内容,更多的还在于关注人与人以及人与天地自然之间的和谐。因为道教修炼所强调的是自身的和谐,追求的则是与道合真、长生久视。而道教自身的和谐也是离不开社会的和谐,只有自然万物的和谐,才会有道教自身的和谐。
道法自然的和谐原则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人与自然万物都是“道”的化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所化生,因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
“道”的本性是自然无为的,能化生万物,即自然之道是贯通天、地、人的,“天地”又遵循自然之道,人也遵循自然之道,天地与人皆合于自然之道,万物都是按照“道”赋予它的秉性,有自然生存、发展的权利,人类没有权利,也没有任何理由去干扰它,更不应该随意对它进行伤害或杀戮。
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应该与天地合其德,对万物“利而不害”,辅助万物自然生长。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原则,是人类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破坏的。
老子认为,人要效法天、效法地、效法道,遵循道的自然法则,进而达到和谐共生的目的。葛洪《抱朴子内篇》称:“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也”。这里所说的“任物自然”,就是要人们遵循客观规律,顺乎无为之天道,与一切外物和谐共生,以获得人与自然在整体上的和谐。
2、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原则。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该互相尊重、和谐共处。《黄帝阴符经》称:“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可见,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是天道自然的法则,自然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太平经》又称:“天气悦下,地气悦上,二气相通而为中和之气,相受共养万物,无复有害,故曰太平。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男女同心而生子;父母子三人同心,共成一家。君臣民三人共成一国。”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万物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共生共长,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道教还认为,人是道的中和之气所化生,是万物之中最有灵气、最有智慧的物类。因此,把人放在“万物之师长”的位置,为“理万物之长”。也就是说,人负有管理和爱护万物的职责,人应该“助天生物”、“助地养形”,使自然更加完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3、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道教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出发,十分重视人对环境的依赖关系。道教认为,维护整个自然界的和谐与安宁,是人类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要确保天地的平安。
《太平经》说:“夫人命乃在天地,欲安者,乃当先安其天地,然后可得长安也。”就是告诉人们,人安身立命于天地间,要想得到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得到和谐安宁,然后人类才能长久安宁。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