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舞台供演员上下的通道叫什么
京剧舞台旧时多为方形舞台,一般叫戏台。戏台上有很多专业名词,如上场门、下场门、九龙口、内场、外场、小边大边等。旧式方形舞台,出场、下场处各有一个门,右边一般为上场用,沽名为上场门,常在门上有“出将”二字;左边一般为下场,沽名为下场门,常在门上有“入相”二字。后来戏曲团体用惯了,也把新式舞台的的右侧副台侧幕口称为上场门,把左侧副台侧幕口称为下场门。九龙口是靠舞台的右后方中心点。演员出场迈几步到这个位置总要停一下做个亮相。大概由于这是个重要的位置所以称为九龙口。而靠舞台左后方与九龙口相对称的一个位置,演员常在下场到这个位子,再变换一个动作下场,有称为“白虎口,但这个名称现在很少有人用。内场、外场是指舞台上桌子前后区域,桌子前面为外场,桌子里面为内场。由于内外有别,如归位入座时就有不同的调度程式。大边与小边的中国戏曲舞台区域划分,有别于外国舞台区域划分。外国戏剧舞台划分有分为六个区的和九个区的。而中国戏曲舞台区域划分是以台中线为界,分为左右两个区。原指右边靠近右侧幕区域为小边,左边靠近左侧幕区域为大边。实际运用区域已扩大,常把左边称大边,右边称小边。大边与小边是根据中国人左为大,右为小的排位习俗而来的。这种舞台区域划分直接关系到舞台美术的设计和导演的舞台调度。如舞台上站立、入座,都必须依据职位、辈分、主客等关系分大小确定位置,不能乱来。
京剧是流行全国的大剧种。经过200多年的完善和演变,有自己一整套的表演体系。
京剧表演的基本形式基于“四功”,即:唱、念、做、打。
唱功:大部分京剧剧目都是以唱为主的。生、旦、净各个行当的唱法不同,各种流派的唱腔风格也不同,但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重头“唱功戏”。有的流派唱腔悠扬婉转,有的是嗓音高亢,有的是幽怨婉转、若断若续。但总的说来,京剧的唱要“字正腔圆”。唱功的技巧可归纳为“字由情生,腔辅字行”。
念功:也就是京剧的道白。京剧的道白很有讲究,常见演员在台上念白,是那么一板一眼、抑扬顿挫的极有感情。念白在语调、音量、停顿和重音等技巧上,比唱的要求更高。像京剧名流杨小楼,就以擅长念白而闻名。
做功:包括身段和表情。这也是京剧演员的基本功。演员借助身法、步法的一招一式和眼神、手势来表达京剧的艺术美感。
打功:即武打,它是手、眼、身、步四法并用。武打有各种固定的程式和套子。一个好的武打演员是要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才能成熟的。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是在两种地方戏的基础上,吸收昆曲和北方梆子戏的曲调,结合北京的语言特点逐渐形成的。
1919年,自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第一次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就逐渐为世界知晓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