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洋芋和土豆的区别是什么?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18)阅读数 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土豆马铃薯

洋芋和土豆没有区别。

马铃薯又名山药蛋、洋芋、洋山芋、洋芋头、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阳芋、地蛋、土豆等。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含有大量的淀粉,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热量,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

扩展资料: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马铃薯传入中国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说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的,在21世纪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

洋芋和土豆的区别是什么?

百度百科——马铃薯

土豆和洋芋有啥区别?

没有区别,都是同一种蔬菜。只是各地叫法不同。

马铃薯一名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县志》。中国东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中国西北称洋芋、天津称塞豆、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洋山芋、洋芋艿(宁波)或芋艿(慈城),广东及香港称之为薯仔,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

在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称为马铃薯(汉语、客语、台语)或荷兰薯(台语)。其它还有过的称呼有爪哇薯、白薯、土芋、地豆、土蛋、土生、香芋、洋山药、山药豆、阳(洋、杨)芋、荷兰薯等等。马铃薯的名称由来是长相如古代用的马铃。

英语potato来自西班牙语patata。据西班牙皇家学院称,此西班牙词汇由泰依诺语batata(红薯)和克丘亚语papa(土豆)混合而来的。在拉丁美洲,“土豆”的西班牙语用papa一词。

扩展资料:

历史——

土豆的人工栽培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5000年。由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发起的研究,通过在350种不同的土豆上使用遗传标记,最终确定全世界的土豆都起源于今天的秘鲁南部所在区域种植的土豆,从那里逐渐向南美的北部和南部传播出来。

随着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土豆在16世纪下半叶被西班牙人带回到欧洲传播开来。然后再被欧洲的探险者和殖民者带到全世界各地。在土豆被传入欧洲的早期,它的消耗量并不是很大。土豆引到英国爱尔兰时,甚至很长阶段都作为奇花异草观赏。

到了19世纪欧洲人口膨胀时期,土豆已经成为重要的食物和农作物。根据保守估计,土豆的引进在1700年至1900年间至少造成旧大陆四分之一的人口增长以及促进了欧洲的城市化过程。

土豆从何时、何地传入中国,目前尚难确切断定。根据陕西省兴平县县志和1700年修的福建省松溪县县志的记载,16世纪至19世纪时已分别由西北和华南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

根据明朝的记载和著述,也有学者认为早在16世纪的明朝万历年间,土豆就传入中国。土豆在17世纪由荷兰人传入台湾,土豆在台湾的专业栽培约于1914年开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土豆

一样的东西名字不同。

洋芋,学名马铃薯,俗称"土豆"、"土蛋"。

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

马铃薯对心脑血管的保护。土豆中还含有丰富的钾元素,可以有效地预防高血压。

马铃薯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土豆所含的纤维素细嫩,对胃肠黏膜无刺激作用,有解痛或减少胃酸分泌的作用。常食土豆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的作用,能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对胃溃疡、热咳及皮肤湿疹也有治疗功效;经常食用土豆,还可防止结肠癌等;土豆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能宽肠通便,帮助机体及时排泄代谢毒素,防止便秘。

马铃薯能调整虚弱的体质。土豆不仅不会使人发胖,还有愈伤、利尿、解痉的功效。它能防治淤斑、神经痛、关节炎、冠心病,还能治眼痛。土豆含有丰富的钾元素,肌肉无力及食欲不振的人、长期服用利尿剂或轻泻剂的人多吃土豆,能够补充体内缺乏的钾。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