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陆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

小肉包1年前 (2023-12-18)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平原县河南

来源:陆氏是由战国时期齐宣王少子田通受封于平原陆乡(今山东平原县境内)因以得姓。

历史:

1、出自颛顼:据说,颛顼之子称的族人分布在今河南东南汝河地区。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古代掌管火种的首领之称谓,代表着在氏族中的极高地位和权力)。

2、出自妫姓(姚姓妫姓->妫姓陈氏->妫姓田氏->妫姓陆氏):战国时,齐宣王(公元前319-公元前301年在位)封少子田通于陆乡,子孙以陆为氏。陆乡即古陆终氏的居地,今山东陵县。妫姓陆氏也有2300多年的历史。

3、出自允姓:西周末,西部允姓戎人一支进入秦岭北的骆谷。此地为陆终氏的始居地区,陆终之长子名昆吾,居于骆谷的戎人取陆终昆吾之简称为陆昆,因变音为陆浑,史称陆浑戎。

陆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

在春秋初陆浑戎一支东迁到河南西部洛水上游,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伏流城北建立了陆浑国。春秋时期公元前525年,晋顷公灭陆浑国,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华夏一份子。

4、出自他族改姓:古代陆姓起源,除了主要以陆通为始祖的“平原之陆”外,还有因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改革,由鲜卑族步六孤氏改姓所致,称“河南之陆”。

扩展资料:

迁徙传播

先秦时期陆姓活动在陕西、河南、山东、湖北地区。

汉朝时陆姓已经播迁到江西、江苏、安徽、湖南、河北、浙江等地。陆表生子陆穰,陆穰生子陆恢。

两晋时期,又分出陆姓谏议分支。到南北朝时,南北两地的陆氏人口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唐朝初期,中原地区出发的南下大移民,陆姓首次进入福建,进而向广东移民。

在壮族中,陆姓来源有二说。一说是各部落首领在江岩地方集会赐姓,会打鸟的部落从此以壮语(鸟)为姓。另一说是除了从外地迁入带来的姓以外,主要还有从原始信仰图腾而发展为姓的,陆姓很可能因古代崇拜鸟之故。

百度百科—陆

陆姓的由来

陆姓源出有三:1、相传帝颛顼的孙子吴回在尧时任火神祝融,他有个儿子名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县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后世子孙有以陆为姓的,称陆氏。2、战国时,齐宣王有个小儿子名叫通,字季达,受封于陆邑(今山东平原县一带),子孙称陆氏。3、春秋时有陆浑国(戎族,今河南嵩县东北),子孙以陆为姓,也称陆氏;北魏步陆孤氏改为陆氏。望族居平原郡(今山东平原县南20里);《百家姓》注居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东北30里)。

陆姓家族专用楹联

陆姓家族常用以下5位族中名人嵌作楹联,以事彰扬,并表明为正宗陆姓之后。

剑南万卷(陆游),云间二龙(陆机、陆云)。

烟波一叟(陆龟蒙),桑艹宁半旗(陆羽)。

陆姓家族名人之最

南宋最杰出的诗人是陆游。南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从小受亲友中爱国思相的熏陶,参加礼部考试时,被秦桧罢黜,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曾任通判,后为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僚,投身军旅,在政治上属抵抗派,主张抗金,充实军务,增加富人大商的捐税,所以长期受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一直不忘收复中原失地,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9000多首。许多诗歌为世所传诵。爱情生活不幸,与唐氏的第一次婚姻被母亲拆散,他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享年85岁,是陆姓名人中的寿星。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茶道专家,“茶神”是陆羽,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此人诙谐风趣,闭门著书,不愿为官,一度靠做零工维持生计,与女诗人地季兰友谊颇深,一生的嗜好是喝茶,对茶道很有研究,是当时品茶的最高权威。

陆姓最著名的文化名人是陆王学派的鼻祖陆九渊,南宋人,又称象山先生。其学与兄陆九韶,陆九龄并称“三陆子之学”。在哲学上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著名命题,主张书不必多读,只要悟得本心,他的学说由王守仁继承,成为陆王学派。

中国第一位到外国当洋教士的人是陆徵祥,江苏上海人,同文馆毕业,任驻荷、俄公使,1912年任国务总理、外交总长,参与《二十一条》卖国条约签订。1919年代表中国参加巴黎和会,在国人压力下拒签对德和约。后辞职。1927年入比利时圣安德修道院,1946年任圣彼伯铎禄修道院名誉院长。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