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王府的代王府
明代王第一代王子朱桂在大同就生活了50多年,他经历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代皇帝,与巩固明朝基业的永乐皇帝是平起平坐的亲弟兄,再加上永乐皇帝娶了开国大将军徐达的大女儿,而朱桂则娶了徐达的二女儿,又是连襟(大同人叫挑担),这样便是亲上加亲,因此朱桂在大同城是颐指气使,当地官员也畏之三分。甚至后来的英宗皇帝对他的这个王子长辈也不敢怎样。一些受过朱桂责打和冤气的官役上告到英宗皇帝,皇帝只能下旨传曰:“曾叔祖春秋已高,宜在府内安享富贵,乐善循理,以表率诸王。”但在行动上,也不动他一个指头。他甚至可以和其兄永乐皇帝争建九龙壁,只不过永乐皇帝要他把龙爪雕成四只而已。如此代王,所建府邸之豪华,可见不是一般,与其他王府相比,它堪称“天下第一王府”。 朱桂子孙繁衍旺盛,在他临终之前,大同城已有朱氏嫡系人氏千人,而且多为王子、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郡主、浩命夫人等等。一些人员虽封为广灵王、怀仁王、潞城王等,但仍是久居大同城内。明代中叶大同城内大小王府之多,处处皆是,如现在的十府街、三王府巷、稍竹巷、翠花宫等都是当时的皇亲国戚后妃居住之地。当年,大同城居住朱家贵族人氏之多仅仅次于北京的皇城,明代的皇城气象在大同尤为突显。
代王府是在辽金国子监和元代府学的基础上建起来的。国子监是古代的太学,是当时西京皇家的最高学府,也是国家的学术研究机构,有时皇帝亲临现场,或讲学或监考,可见此处不是一般地方,其风水是稳坐城东,虽不在城内中轴线上,却在太阳出处,又是八卦中占有利地位的地方(艮方),而且王子不能与天子同位,因此,以国子监为方位建王府是非常合适的。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时年朱桂18岁,他就来大同就藩,开始建立代王府,并在王府之东又设立大同前卫和后卫,每卫拥兵8500人,当时,老城内兵员就有1.7万人。只是因为后来的建文帝和永乐帝几次削藩,他只剩下了不到一个连的护卫队,但是王府周围的气派也是规模很大的,官员过之要下马,平头百姓过之不敢正视一眼。
代王府的建筑群分为三条主线,据说,当年永乐帝建故宫时还派人来视察了二番,它的四围红墙与故宫的如出一辙。内部建筑中轴线从南到北建有裕门、(这里所说的门实际上是个过道的大殿)、端礼门、承运门、承运殿、崇信门、存心殿、长春宫、广智门,后来这里留下一个巷子,现在叫广盛店巷。东轴线从南到北建有广赡仓、长春宫、望亲楼、清暑殿、宗庙、燕居之殿、东后殿。西轴线从南到北建有戟门、社稷坛、风云雷雨坛、大成之殿、谨德殿(此殿内还建有东西南三配殿)、西后殿等。此外,东建体仁门,西建成西华门,如此豪华的建筑足可与两京故宫(即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媲美。
靖江王城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漓江西岸,是明朝藩王靖江王朱守谦的藩王府,始建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洪武二十五(公元1392年)年建成,靖江王城外围有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墙。
由于靖江王城地处桂林市城市中心地区,因而有“阅尽王城知桂林”之说。1、“府中‘府’”
靖江王府,坐落在漓江西岸的一个小地方,从它修建起的那一刻,就似乎不受宠的“皇子”般,被人遗忘在角落里,很少提及。或许是因为知道不起眼,王府的修建很低调,只有三四颗大大的却郁郁葱葱的壮硕的树守护在门口,为靖江王府保驾护航。墙面也被涂了一层类似于“皇帝龙袍”颜色的漆,整个一寺庙的风派。如果看过《活佛济公》里的灵隐寺的“容貌”,大概会对靖江王府有个轮廓。王府的正门上方的牌匾上刻着靖王亲自书写的“靖江王府”四个字,不细心的人,是万万看不到的 。更奇怪的是,在靖江王府的右边还挂着一块暗红色的牌匾,只见“广西师范大学”的大字醒目地刻在上面。要是没有提前做好准备,了解靖江王府的,绝对不会想到:在靖江王府里,还有一所文化气息浓厚的学府。不过这所学府似乎并不怎么受外来人熟悉,但在当地,这所学府也是佼佼者了。我倒是很羡慕在这里就读的同学,每天感受着文化气息的熏陶,看看先祖的遗迹,了解文化的变迁,想想就很美。2、“府中‘峰’”
可有时候景色看久了,也是会麻木的。就如我现在这般,无所事事,在路边慢走,企图缓解内心的孤寂。幸运的是,再麻木的心,也会被更美的景而打动,将内心熄灭的小火苗燃烧起来。独秀峰便是我内心的契点,见到它的第一眼,没有人不会被它打动,更没有人不会为它心动。3、“府中‘碑’”
而在独秀峰山脚、月牙池河畔,就是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纪念碑。碑不算大,一个正方形的地基的上面,五层小型的台阶层层往上,拥护者一块呈火箭发射时向上姿态的石头碑,“中山不死”四个字醒目地呈现给来此观看的游人,字体清秀却又坚韧。我想,雕刻者在做这块碑时,一定是孙中山先生的仰慕者。因为只有最为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人,才会刻出这般符合孙中山先生的字。而碑石的下方,是一排排细小而整齐的字体组建而成的一段话,我想大概是想以此来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碑石的设计者也很用心,特意将碑石上的字体的颜色与周围树木的颜色合为一体,不突兀也不渺小,将孙中山先生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