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的区别

是丫丫呀1年前 (2023-12-18)阅读数 9#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条件反射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而经典条件反射则是将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本来有反应的刺激相连,从而形成条件反射。

1、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基于行为反馈的学习方式。它是因为个体对环境的反应而被动形成的。

2、经典条件反射强调生物进化过程中所建立的条件性联系。它是基于人与动物本质之间的联系而形成的。

3、操作性条件反射通常涉及到奖赏和惩罚机制,来增加或减少行为的出现。比如,若一只老鼠通过正确认识和按下某个按钮就会得到食物奖励,则这个行为会更可能被反复出现。

4、经典条件反射使用强烈的条件性刺激(例如发出响声或电击),以产生已有的反应(例如,肌肉收缩或分泌腺体)。在一定时间内,这些刺激会将另一个中性刺激与其紧密联系在一起。

5、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个体能够通过其行动的结果来调整其行快,并逐渐地形成新的行为模式。相比之下,经典条件反射主要是基于先前刺激-反应对的建立和强化。

6、操作性条件反射需要进行一系列学习过程来形成,包括试错、奖惩、反馈等。而经典条件反射通常采用单一的条件性刺激对于原有反应作出修改。

7、在不同方面的探索中,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都有其优势和劣势。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的是行为的可控制性,需要对后续行动及可能的结局进行深入思考。经典条件反射则主要被用于模拟生物进化过程中,观察不同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

8、最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在应用上都有很大的价值。在行为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中,操作性条件反射可用于改变人们的不良行为模式,促进积极行为的出现。而在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经典条件反射则可用于研究某些物种在自然生境中的适应性行为。

举例说明反射和反应的区别

区别如下:

1、引起某个行为的刺激物是否明确。在经典条件反射中,狗分泌唾液的行为,刚开始是由食物引起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鸽子按压杠杆的行为,是由食物维持下去的,但是刚开始做出这种行为是一般认为是有机体自身的因素促使其产生的。

2、学习者是自由的还是被动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狗听到了铃声,在铃声作用下分泌唾液,他只能做出分泌唾液这种行为,因为铃声跟食物相联系,食物会诱发分泌唾液的行为。这种行为是被动产生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鸽子是自由的,他可以做各种动作,比如它可以啄箱底,它可以转圈,它可以拍打翅膀……是非常自由的。在它自由做出的各种行为中,实验想要哪一种会对这种行为进行强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的区别

3、刺激反应的先后顺序。经典条件反射是刺激引起某种反应(S-R),如,铃声引起分泌唾液的反应;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某种反应之后伴随着某个刺激(R-S),如,按压杠杆获取食物。

虽然说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有区别的,但是他们的联系也很紧密。实际上,最初通过经典条件作用而习得的反应,后来通常会因为操作性条件作用而得以维持。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看下图:

扩展资料:

经典条件作用的形成:人见到蛇本来不会害怕,也就说,蛇本身是中性刺激。后来每次蛇一出现,就有人大喊:小心!反倒是这种喊声是引起了恐惧,因此喊声是无条件刺激。蛇(中性刺激)与喊声(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后来每次见到蛇,也会产生恐惧。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形成:人表现出恐惧行为,马上会有人关心说“别怕!”这种关心是对恐惧行为的强化,这会让人在以后表现出更多的恐惧行为。

例子:在阴云密布(中性刺激)之后,往往会伴随着倾盆大雨(无条件刺激),这种清盘大雨会直接引起人们的避雨行为。经过多次结合,每次阴云密布还没下雨,人们就会赶紧避雨。这其实属于经典条件作用。

当人们每次出现避雨的行为,都使得人们免遭被浇成落汤鸡的厄运,这其实是对避雨行为的一种负强化,以后人会出现更多的避雨行为。这个过程属于操作性条件作用。

百度百科-经典条件反射

百度百科-操作性条件反射

反射和反应的区别为:指代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指代不同

1、反射:人和动物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2、反应:机体受到体bai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

二、出处不同

1、反射: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四章:“弟兄俩,上身脱得精光,强壮得发亮的肩膀、脊背和厚敦敦的胸脯,汗涔涔地反射着从平原西边地平线上照过来的夕阳。”

2、反应:巴金《探索集·访问广岛》:“我和同行的人谈起,他们的反应并不强烈。”

三、侧重点不同

1、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应:指物质受作用而引起变化的现象和过程,概念比较宽泛。

扩展资料:

1、生物的神经系统反应

由刺激所引起的有机体、组织、器官的原有状态的改变或活动。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反应”作为自己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行为论强调可观察的行为,把心理现象归结为“刺激-反应”公式,把心理学的任务归结为由刺激探讨反应或由反应探讨刺激。

目的是确定刺激条件以达到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行为论者认为心理学与生理学一样研究简单或较复杂的反应,但行为主义心理学偏重研究较复杂的反应,或称之为动作或行为,但仍属于反应的性质。按行为论的观点,反应是相对地直接跟随刺激而发生的。

2、反射率

不同材料的表面具有不同反射率,其数值多以百分数表示,同一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可有不同的反射率,所以凡列举一材料的反射率均应注明其波长,例如,玻璃以可见光的反射率约为4%,金的选择性很强,在绿光附近的反射率为50%而对红外光的反射率可达96%以上。

此外反射率还与反射材料周围的介质及光的入射角有关。上面谈及的均是指光在各材料与空气分界面上的反射率,并限于正入射的情况。

百度百科-反射

百度百科-反应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