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为什么中国古人画的水墨画基本都是山水画?很少有大海或荒漠?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18)阅读数 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画法山水画

刘安祥著中国山水画总论之六2010-12-1012:4928、山水画泉水论山水画自然离不开水,山水相依,水有山而威武,山有水而秀润,水作为山水画的基本组成部份,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以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南方山水画,更是画之灵魂。水在南方人眼中是财富的象征,选房舍墓冢均重江河水流,故画南派山水应重视画水及水上景物,且水面面积应大一些,充分展示水之韵味。水的类型可分为江河水、湖泊水、溪流水、瀑布水四种,又以静面水、微波水、流动水和浪涛水四种形态表现其存在方式。静面水以湖泊水为最常见,其画法也简单,留出空白就行了。微波水可是湖泊,也可是平坦的江河,用纤细的波浪线条表现即可,流动水多以溪流水、瀑布水和江河水表现出来,而浪涛水主要为大海和江河中表现较多,其画法也复杂一些。历史上以画水闻名的画家不少,如南宋马远、清代二袁等都是高手可参见其作品。29、山水画云雾论云雾为山水增添了深远、高远和幽远感,使山水更具韵味,那种山在虑无飘渺间的镜象更使画面具有仙山意境。云雾通常有五种画法,古祥云、皱擦云、留白云、拉丝云、墨染云,工笔画多用祥云法,写意画多用留白法和破白法,破白渲染云更能表现云山意境,故也是本人的最爱。破白云有干染湿染之别,干染云层清晰,界限分明,湿染云雾蒙笼,意韵悠远,各有情趣。云雾的画法熟宣干染、湿染均可,生宣则应湿染才行,否则,笔与笔之间会留下一道白印,不能交融。渲染可用分染法、混染法、积墨法、刷染法等,根据用纸和风格而定。古代的云雾画法通常采取留白法和祥云法,留白法即在山顶、山腰、山谷等处留出空白以示云雾,但此法似雾却不太象云,祥云法采用线条勾肋法勾画出祥云状态,但多用于工笔画中,写意画尚末发现更好的表现方法,现代画家为此作了不懈探索,发明了破白法,即大胆破坏留白的地方,或点或皱或擦或染,用淡墨染出云头云脚,从而更有效表现了云的形态,使山水画更加形象生动。30、山水画题跋论山水画的题跋是画龙点睛之笔,是实现诗书画印合一,提高作品艺术价值和品相的重要环节,不可偏废,不可随意。题跋可分为题款、题字、题词、题跋等。题款是指款识,多题自已的名称和年份,题字多指画作本身的名称,如山水册、仿某某山水等,题词多指题诗词,题跋则多指题内容较长的句子。内容尽量与画面相吻合,书法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再加上篆刻的印鉴,从而达到诗书画印合一的目的,这样的作品无疑其艺术价值要高许多。31、山水画写意论除工笔外,写意山水是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方式,也是文人画的主要表现方式,在山水画中占绝大多数份量。所谓写意,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物象形态不同,它区别于写真版的山水画,写真山水以实景实物为原型,以写生原稿为基础,其画以真山水为原型进行创作,强调形似,具有与照片相类似的物象,西方的风景画大多如此。而写意并不以真山水为原型,而是概括了所有山水的最美一面进行组合创造,强调神似,中国的写意山水要求如此。二是笔墨技法不同,它区别于工笔山水,在笔墨技法上,不象工笔那样严谨细腻,而以一种较粗放的,随意的笔墨技法进行描绘,其物象在似与不似之间。写意山水可分为小写意和大写意两种,小写意笔墨上介于工笔与大写意之间,属于工写结合式画法,既有工笔严谨的成份,又有大写意随意的成份。在笔墨技法上,主要以勾、皱、擦、点、染的方法绘制,其主旨强调笔法(线法和皱法)为主,是典型的传统技法,历史上自五代以来至当代,绝大多数山水画都是小写意画法。大写意画法是近现代蓬勃兴起的一种画法,它打破了勾、皱、擦、点、染的方法程式,用近乎于涂抹的笔墨技法大挥大就,甚至用泼撒的泼墨方式作画,此种画法强调的是以墨韵墨法取胜,笔法己退居其次。大写意画法其物象较为模糊,重在似与不似之间,此种画法往往不作初稿,一气呵成,所以看似简单,实则较难,需要深厚的造型能力和笔墨功夫,因此作得好的作品不多。写意画法有湿画和干画二法,干画是指不湿纸,用浓淡不同的墨色直接在干纸上勾画,画好后也不渲染,画好即成,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主景就是全部用枯笔干画而成,山体主要用解索皱勾画,树木主要用点簇法和勾画法绘画,明清以后的许多画法亦如此,此种画法不太择纸,生宣熟宣绢纺都较适用。湿画又有两种方法,一是将纸喷湿后再勾画各种景物,此画法因墨色遇水易浸染,故景物多呈蒙笼状,最善于表现云雾中的景色,大写意画中常用。二是主要景物先干画,然后再湿染,此画法主景山石树木清晰,虚景远山云雾蒙笼,小写意画中常用。32、山水画水墨论水墨山水画是运用墨汁遇水所散发出的迷人墨韵这一特性所作的画,自从唐王维发明了水墨入画的画法后,画家都很推崇这一技法,但怎样运用水墨这一技巧却大有学问,从绘画的历史看,水墨山水画水墨的运用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水墨代色,墨分五色,古人尤其是文人画家不太主张用彩色,而是以焦、干、浓、淡、清五种浓度不同的水墨代替色彩,去表现景物的层次感。二是水墨渲染,用浓淡不同的水墨渲染景物阴暗面,以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其画面格外有韵味。三是水墨作画,直接用水墨勾画、皱画、点画、染画景物,其画法多种多样,如米芾的米点云山,倪瓒的白描画法,李可染的涂染画法,张大千的泼墨画法等。用水墨作画感觉有个问题应探讨。即依本人所见,写意水墨画构图应简练高雅,不太适合画较复杂的画面,这是因为,一是水墨不太好掌控,太复杂的画幅很容易画出败笔,二是纯水墨无法有效表现山石的质感,尤其画高山大岭仅靠一个大墨团是难以满足画面品相需要的,所以,本人主张写意水墨山水应遵循写意花鸟画的章法特点,构图简约、典雅、枯笔为上。事实上,从元代开始,水墨画就以这种方式在传承,尤以清四僧表现最突出。33、山水画语言论无论讲话、作文、赋诗、绘画,都有语言表达的问题,而且传统和现代的表达是很不同的,例如讲话、作文,传统表达是文言文,现代表达是白话文,如果用文言文去作会议报告,恐让人笑掉大牙。又如作诗,古韵律诗、古宋体词必用古语词汇,如用现代白话词汇恐又让人笑掉大牙。绘画亦如此,古典山水的绘画语言和现代山水的绘画语言也是不同的,如果用现代语言去画古典山水,画出来肯定没有古韵味道,所以,不懂绘画语言是不行的。那么,古典和现代的绘画语言区别在哪里呢?经初步分析,至少有七个方面的不同。一是线性的运用,山石树木曲线造型和折线造型较能体现古韵,而直线包括直弧线造型则较能体现现代风格,君不见,现代产品和建筑造型大多采用直线或弧线黄金分割法造型,如电器、房屋大多是直线方形或长方形,汽车、玩具等多是直弧线流线型造型。而古代建筑、家用具、器具多采用曲线或折线造型。山水画线法亦如此,现代山水多用直弧线画成馒头山状,而古典山水多用曲线或折线画山石和树木等主景更显高古苍桑。二是山体的构造,古典山水多采用层叠式的造型更显高古,而单一的山体造型更具现代感。三是树木的形态,古画尤其北派山水多以苍松古柏为树景更能彰显古韵,而花柳杂树显得现代一些。四是云雾的画法,工笔画的古祥云和写意面的留白云古韵更浓,而破白云等现代风味更重。五是画法的区别,通常古画以工笔和小写意画法为主流,大写意画法是近现代才发展起来的画法,自然现代风味浓重一些。六是理念的不同,古画讲究意向描写,反对实景入画,现代山水注重写生,写实画法盛行。七是色彩的运用,古画以水墨为基色,反对浓装艳抹,现代山水七彩俱备,真实感极强。古今绘画语言的不同,还可列出很多,需要大家探讨,其中最根本的区别是写实与写意的区别,或者说是国画与西画的根本区别,当代画坛受西画影响太深,许多人巳经不懂国画的绘画语言了。34、山水画方法论学习中国山水画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有必要作些探讨。目前通常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美术类院校大多采取西式教学方法而正统国画院及民间画家多采用传统式的学习方法。西式学法强调光影效果,三维空间,色彩运用,野外写生等现代绘画技法,以写实性理念为基础,强调物象的真实性,画出的画作具有照片一样的效果,具有真实感,但缺乏意趣,更谈不上意境韵味,所以这种学习方法并非学国画的理想方法,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实际上也形成了一个画派—写实派。传统画法以写意为基础,以临摹入手,先师古人再师造化,循行渐进自成体系为基本方法。先广为浏览古今名家山水画作品,初步选定自巳喜欢的风格画家,仔细观察分析其特点及画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临摹,从临摹中去揣摹前人的笔法墨法,构图造型的规律等,当较为熟练后,可临摹一些其它画家的作品,了解揣摸各个画家不同的画法和特点,尽量集大成于一身。见得多了练得多了必有不少心得与感受,这些感受自然是自成体系的基础,并在实践中集各家之长创出自已独立的风格。独立的风格是画家追求的重要目标,但并非是凭空想象创造出来的,而是在博览群书,广摹名家,掌握了娴熟的绘画技法,集合了各家之长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画家的个性、情趣、爱好、技法的反映。所以创立自巳的风格要根据自我的特质确定,不能老是去追摹别人。即便是师承也不能一味摹仿老师,也应自出机杼。山水画还涉及写生问题,一些初学画者急于深入大自然写生,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写生是西画的学习方法,却并非国画的学习方法,学国画急于写生,很容易堕入将写生稿直接入画,造成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画风中去。不主张写生并不是说写生不重要,而是有个阶段性问题,在掌握了基本技法,进入创作作品阶段时,多写生多深入大自然是非常必要的,但应明白的是,绝大多数写生稿都只能是创作的素材,并非是直接作画的画稿,而是应当经过选择、剪裁、组合、再创造才能进入画面,既人们常说的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所谓高于生活,即经过再创作,比真景真物更优美更吸引人,那种将写生稿直接作成画的作法是幼稚的作法。不可否认,写生是创作的基本方法,画家行万里路,看万座山,历万道水,阅历丰富,素材丰足,创作起来必然泉思如涌,得心应手,这是画家不竭的创作源泉。35、山水画四宝论文房四宝是作画的基本原素,有必要作些了解。作画用宣纸,有生宣熟宣之分,生宣宜画写意,尤以大写意较佳,因易浸润却不宜画工笔。熟宣宜工笔,也宜写意,但写意墨韵不如生宣。按常理通常工笔用熟宣较好,写意则用生宣作画较好,但也不尽然。我作过许多实验,事实证明,写意花鸟画用生宣不错,因为写意花鸟画很少用到渲染,而山水画渲染是必不可少的,如染云雾,染山石的阴面,而生宣渲染很不好掌握,特别是大型复杂的画很容易出败笔甚至作废,而熟宣则易作,所以用熟宣画写意,包括大写意山水往往比生宣效果好。绢的特牲介于生宣与熟宣之间,但成本高一些。毛笔作画是中国画的特色,其千变万化的笔法使国画世界生辉,毛笔多用制式毛笔,也应自制一些特制毛笔,如本人自制的秃笔、钝笔、刀笔等,这样用起来即得心应手,还创造出许多特殊的笔法和效果,对提高作品的品相作用不可低估。画山水用笔要求不高,一般的笔就行,但大中小号都应有,笔毛硬一些的狼毫较佳,羊毫太软,画出的笔痕无力度。墨要用鲜墨,隔夜陈墨无光泽且染不开不可使用,一幅画其实只需几滴墨就够了,墨分五色,即运用焦墨、干墨、浓墨、淡墨、湿墨五种浓度不同的墨色表现景色,在用墨时,一般以淡为要,切忌浓墨重笔,通常焦墨相当于用墨锭直接作画,浓度最高,未加水的墨汁为干墨,加三至五倍水为浓墨,五至十倍水为淡墨,十至二十倍水为湿墨,山水画多用后三种足矣,焦干二类用得很少。绘画与书法不大一样,不一定用砚台,可用几个碟子和色盘代替,备一个缸或盆作洗笔用即可。36、山水画现代论现代山水画是相对于古典山水画而言,现代山水画目前主要有四种形态,一是近代史上以黄宾鸿、传抱石、李可染以及岭南派、关中派为代表的粗狂黒体山水,二是以吴冠中等为代表的中西融合式抽象山水,三是当代以白雪石、宋涤为代表的以真山真水为描绘对象的写真山水,四是当代以刘有成、周俗国、曾刚、张泉踪为代表的彩墨山水,这几类山水是现代山水画中风格比较突出,而且作得比较精到的山水画。山水画作为中国画的第一大科,经过五代,元代两个发展高峰期和宋代,清代两个复古期的曲折发展,而今出现了一些反传统的状况。之所以如是说,是清未民初开始,一批画家为了突破旧的传统,探索了内容上写真山真水,技法上走中西融合之路的路子,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画家均走的这一条路,真正以古典风格作画的人己很鲜见了。当然,典型的古典绘画,包括唐宋元明大师画的一些技法画法在今天看来也都存缺陷,无必要全盘摹仿,继承其精髓,开创新的画法技法也是势在必然,然当今画坛人才济济,山水作品层出不穷,但创新之路走得并不理想,细细想来,感觉以真山真水为描写对象的路是对的,但因画法有别有许多问题应当探讨。描写真山真水与画古典山水是有很大区别的,古典山水的技法和绘画语言、形式都已非常成熟,而画真山真水许多人抛异了千余年来人们探索总结出的许多传统技巧和法度,这就意味着自己要去重新探路,而这种探索绝不是十年百年能成的。因而成功者聊也是情理之事。古代的山水画强调意向描写,并非以真山真水为原型,而是概括提炼了所有山水景物最美的特征,并将其组合起来,以自我意向作画,讲究整体构图、景物造型和各种勾皱之法,技法上体现的是以笔法为主,墨法为次的理念,墨法仅是区分阴阳面,表现立体质感的手法之一。古代山水画中,虽然很推崇水墨、但除米氏云山外,几乎没有不用勾皱全用水墨作山水画的。这是因为,古画最讲究气韵生动,而气韵主要来自于笔法对画面的总体构思勾画。因此,古代山水画的一些名画首先给人的感觉是以画面总体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再细看各种景物如树、石、云、水的造型亦非常别致,非常美丽,用笔刻划也非常细腻,从而构成了无懈可击的精品风范,这是古代山水画最大最显著的特点。而现代山水大多不注重笔法,不注重各种景物的构图造型,许多山水画体现的水墨和色彩的运用,追求的是墨法色法为主,笔法为次的技法,部份北派山水尚有勾皱笔迹,而南方山水尤其是水墨彩墨山水近似于没骨画法,全用水墨渲染,强调以墨韵取胜,所以,无论是画高山大岭,还是江南水乡,都喜用浓烈的墨团色团一抹了之。从以上特点分析不难看出,现代山水画的画法与传统画法己有很大的不同了,不但绘画理念、构图方式有区别,笔法墨法也有很大变化,就其特色看,写真派以追求高度逼真为主要目标,与中国画写意为重的基本要求相去甚远,写意派则水墨淋漓,近似于没骨画法,也与国画要求有笔有墨的规范不相符合,故这两种画法均有创新,且各有千秋,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代表了今后国画发展的趋势。但虽如此,却还很不成熟,因此,怎样继承传统,在传统绘画技法基础上去求变创新对发展较为有利,那种试图抛弃传统另辟奚径的作法并不可取。我们知道,山水画有南北派风格之分,北派风格构图雄伟壮丽,较能表现山的精神山的气势,南派山水构图典雅隽秀,较能表现水的柔情,水乡风光。画真山真水也须分别要表现的对象,根据自己的笔墨特长把握应追随的风格和描写对象,如果弄得不南不北,不东不西,自然难有鲜明的独立风格名世。山水画还有粗笔细笔之分,粗笔较适合表现高山大川,却不太适合表现江南水乡风情,细笔适用范围较广,各种景物均可适用,故要根据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笔墨方法。山水画有勾斫法与水墨法之别,勾斫较能表现山石树木特质,水墨较适合表现水乡风情并用于渲染山石树木,并不太适合单独表现山石质地,如果用大写意的墨团墨块去表现高山峻岭,其效果并不看好,相反,用勾斫之法去表现江南水乡,则缺乏韵味,应有所区别。山水画的写真和写意从描写对象上看亦有不同,写真派画法具有北派山水的特性,能较好表现山石树木的本质,却不太适合表现水乡风情,写意画法相反,对山石本质的表现力要差得多,故写真派多画名山大川,写意派多画江南水乡。除此之外,感觉还有以下几点深层因素需注意:首先是急功近利作崇。当代画家太多受功利主义影响,不是潜心在研究探讨怎样作得更精,而是潜心研究怎样标新立异,炒作自已,只要身价上去了,哪怕是胡涂乱抹也成了宝贝,价格不菲,这样即可名利双收,非常现实。画史表明,历史上的山水画大师大多是淡泊名利,退隐山林,潜心事画,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写心中所想,静心静气的抒胸中情怀,故能成就力作问世。大凡画家画作成了商品,追名逐利,画风跟着市场走,乱抹一气,也就难出真正的大师了。例如明代以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开始尚可,后索画的人多了,润格也高了,来不及创作就临摹,甚至以学生及他人作品代替自己作品,滥竽充数,整体品质大大下降,也就逐步衰微了,当今画坛再加上媒体为利亦推波助澜,或根本没有专业艺术眼光,或有鉴别力却视而不见,人为造出许多“大师”“精品”,起了很坏的误导作用。其次是未谙国画真谛。国画以写意为主要特征,并非是采取写意的运笔用墨技巧作画就叫写意,而是指画家在纵观名山大川的基础上,概括提练出山水景物最美的特征,并将这些特征科学合理的组合起来,采用最能表现这些特征的笔墨方法将其反映在纸上,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在这里,概括提炼和科学组合是关键,至于采用何种笔法,用工笔还是写意去表现,用水墨还是青绿去表现,用何种笔法墨法,何种线型皱法去表现,没有固定的程规,这要根据描绘对象来决定。所谓概括提炼,是指将真山水的美感看透,把最美的景物,最能反映此山此水的特征提练出来,所谓合理组合,是指按照传统国画的构图造型法则和美学原则将其组合起来,再用精细的笔墨描绘在画面上。而许多画家只研究运笔用墨技巧,没有概括提练和构图造型的传统功底,更没耐心作精细的笔墨煅炼,所以作不出好作品理所必然。诚然国画讲究笔墨功夫,但许多画家对笔墨功夫的理解太狭义,仅为运笔用墨而巳,纵观许多画家的作品,其实运笔用墨功夫并不差,有的还很深厚,但作出的作品却难看,究其原由,其根在于未谙国画之真谛。绘画是制造美的艺术,注重画面的总体美才能出精品,绝非单凭笔法墨韵就能美,懂得个中含义方解作画真谛,失之真谛那怕笔墨功夫再好也只能是涂鸦。应当说,衡量笔墨功夫的核心标尺是画家对景物的概括提练能力和组合能力,单纯的运笔用墨技巧仅仅是画家的基础功,如果连运笔用墨基础功都还值得夸耀,岂能当画家之名。吴冠中曾说笔墨等于零,其意恐也是如此。古人作画讲究气韵生动,气从笔出,韵从墨生,笔法即指怎样运用点线面去构图造型,构画出有气势的山魂,墨法既指怎样滋润的表现景物的质感,只重墨法不重笔法即为有墨无笔,有韵无气,只重笔法不重墨法叫有笔无墨,有气无韵。当今许多画家,不重此道,强调学国画的去练素描,写生,然后把这些素描写生稿拿来直接作画,从而造就出一批又一批的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国画”。在现代山水画中,吴冠中的江南风情,白雪石的桂林山水,刘有成的黄山云松有些特色,是真正概括提炼并组合出了特征的,不妨一观。再次是随意性用之不当。国画很讲究随意,即随心描写自已胸中情怀。尤其是文人写意画,更是抒发文人雅士心源的抒情之作,历来文人画家很讲究这些,比较卑视那些图式式制作的工匠型画家,但这里讲的随意性主要是讲描绘题材内容和笔法上的随意性,随意写心中冲动之所想,不画世俗规矩之所求,随意写胸有成竹之所图,不画眼中现实之所见,运笔用墨下笔流畅,不疑不滞,挥洒自如,不去刻意为之,但涉及画面布局,景物造型却是态度非常严谨,非胸有成竹而不为,所以,纵观史上名画,其题材内容笔法虽千恣万态,各不相同,但画面布局构图造型却给人强烈的美感。而今的画家却本未倒置,随意性用错了地方,致使作品大失层次。

1、“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

2、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

3、笔墨纸砚:指毛笔、黑墨、宣纸、砚台。

结构:偏正式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笔、墨、纸、砚。

示例:“天子被逼不过,只得命取纸笔。婢子随即捧过文房四宝。”(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一回)

典出:“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玩君与予。”(宋·梅尧臣《再和潘歙州纸砚》)

扩展:旧时对纸、墨、笔、砚四种文具的统称。砚台,别名润色先生,文房四宝中能传世最久的一宝。文房谓书房。

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一名《文房四宝谱》,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和故实等。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历代都有著名的制品和艺人。

如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的宣纸,歙县(原徽州府治)的徽墨,浙江吴兴(原为湖州府治)的湖笔,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笔以府治宣城为名)的宣笔,广东高要(原为肇庆府治,古名端州)的端砚,以及与端砚齐名的有甘肃省的洮砚、歙县(原歙州府治)的歙砚。

扩展资料

1、宣笔

毛笔的历史更为悠久,秦朝之前各地对毛笔的叫法不一,楚国称毛笔谓“聿“(吁),燕国称笔谓“弗”,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毛笔才有了统一的名称。宣笔可以说是毛笔的起源。因为很久以前宣城就有“毛颖之技先天下”之说。

关于宣笔的由来,自古就有蒙恬造笔说法。唐代韩愈所著《毛颖传》记载,公元前223年,秦将蒙恬率军南征伐楚,行至中山地区(即宣城境内),具体方位有两种说法,

一说中山在今宣城市宣州区和泾县一带;另一说中山在今江苏省溧水县境内。据《元和郡县志》二十八卷记载,中山在宣州溧水县东南十五里处,因唐宋时期宣州府地域广泛,溧水县属宣州管辖。

蒙恬发现中山兔肥毛长,质地最佳,于是以竹管为笔杆,兔毛(又称紫毫)为笔头制作毛笔,世人称“蒙恬笔”,为宣笔的鼻祖。

关于蒙恬造笔之说,史界有争议。据考证,秦之前已有毛笔。如1954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战国墓就出土了楚国毛笔,该笔长462.5px,直径10px,笔锋长62.5px;笔杆系竹制,笔头为兔箭毛,与蒙恬笔的区别为该笔用传统的夹缠法固定笔头,即将笔头夹在划为四片的竹杆头上,以麻丝夹缠,并涂上漆汁。

从这里可以看出,蒙恬并不是毛笔的发明者,而是对毛笔的制作进行了历史性改良。即将笔杆一端镂空做成笔腔,再将笔头置入腔内,这样制出来的毛笔与夹缠法制出来的毛笔相比有三大优点;一是笔头整体固定在笔腔内,可以长期保持浑圆状态,利于书写;二是笔头可以保持端正的位置;三是更具有稳定感。所以毛笔至今一直延续蒙恬创制的笔腔式样不变。

古代毛笔与现代毛笔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古代毛笔为了便于人们别在头发或冠巾上随身携带而将笔尾部削尖,因此古人有“簪笔”之说。

自秦到唐宋制笔主要集中在宣城,并与宣纸一起长期被列为“贡品”。宣笔的制作一向以选料严格,精工细作著称。

据考证,制作上乘的宣笔所用之兔毛应为秋天所捕获的长年在山涧野外专吃野竹之叶,专饮山泉之水的成年雄性毛兔之毛,而且只能选其脊背上一小撮黑色弹性极强的双箭毛。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取之不易。只有这样的兔毛所制成的毛笔才能达到尖、齐、圆、锐的要求,也才能被书画大家视之为“掌上明珠”,称之为“珍宝”。

所谓尖、齐、圆、键是这样的含义;

尖:笔锋要尖如锥状,功用为利于书写钩、捺等笔画;

齐:笔毛铺开后,锋毛平齐,功用为利于吐墨均匀;

圆:笔根为圆柱体,圆润饱满,覆盖之毛均匀,功用为书写时流利而不开叉。

键:笔锋在书写绘画时有弹性,能显现笔力。

兔毛(紫毫)之珍贵,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紫毫笔》诗为证: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州之人采为笔,千万毫中拣一毫,每年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

兔毛(紫毫)之珍贵更有唐律为证。唐律中把“宣笔”列为“贡品”,并作出“岁贡青毫六两、紫毫三两”之明确数量规定。用两为计量单位,且只有六两和三两在唐律所列出的“贡品”中可能是仅此一项。

历代文人雅士盛赞宣笔。以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对宣笔向往,或表达使用宣笔的感受,或表达从朋友处获得宣笔的激动心情。

以大书法家黄山谷《谢送宣城笔》诗为例,诗人写道:

“宣城变样蹲鸡距,诸葛名家捋鼠须,一束喜从公处得,千金求买市中无”。从该诗的三四两句可看出当时宣笔的代表作——诸葛笔只能从朋友处获得馈赠,即使花上千金,在市面上也买不到,用如今的话说,诸葛笔是特供品。

当代书画大师刘海粟先生盛赞宣笔,随书“宣笔纵横,蝉蜕龙变”八个大字赠与泾县宣笔厂,并亲自监制莲蓬斗笔。

自秦到唐宋,宣城制笔名家辈出,最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诸葛氏。史料记载其家族大多操持此业,所制之笔均为东晋和唐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柳公权等购用的宝品,此二人均向诸葛氏写过“求笔帖”求笔,或赠友或自用。古人赞誉这种诸葛笔为“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

宣笔历史上也与许多名人有故事。仅举两个成语故事,其中的主人公与宣城有密切关系。一则为“梦笔生花”。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李白才华横逸,一辈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为什么呢?据说李白小时侯,曾梦见所用的笔头生花,醒后便文思敏锐,以斗酒诗白篇之豪气闻名天下,人称“诗仙”。酒喝多了,朦朦胧胧中都能作诗。

另一则为“江郎才尽”。《梦求注》记载,南北朝有一个人名叫江淹,其年少时曾梦见一人送给他一枝五色笔,其人自称郭璞。江淹从此以文章闻名天下,但此事不见史传。

虽送笔无记载,但还笔却有记载。据《南史·江淹传》记载:江淹曾夜宿冶亭,梦一老人,自称郭璞,他对江淹说,我有一支笔在你手中,已用了多年,现该还给我了。江淹便从怀中取出五色笔还给老人。从此,江淹便才思衰竭,再无美文佳句传世。“江郎才尽”就成为人们才情文思衰退的代称。

到了元代,宣笔因统治者的轻视,再加上当时宣城一带战事频繁,笔工纷纷南流避难,宣笔随即被湖笔取代,这种局面直至改革开放后才得以改变。

2、湖笔

湖笔的产地在浙江吴兴县善琏镇。湖笔选料讲究,工艺精细,品种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细的如绣花针,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

尖:指笔锋尖如锥状;齐:笔锋撮平后,齐如刀切;

圆:笔头圆浑饱满;健:笔锋挺立,富有弹性。

湖笔分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类;

按大小规格,又可分为大楷、寸楷、中楷、小楷四种。湖笔,又称“湖颖”。

颖是指笔锋尖端一段整齐透亮的部分,笔工们称为“黑子”,这是湖笔最大的特点。这种笔蘸黑后,笔锋仍是尖形,把它铺开,内外之毛整齐而无短长。

这一带的山羊,每只平均只出三两笔料毛,有锋颖的也只有六钱。一支湖笔,笔头上的每一根具有锋颖的毛都是在无数粗细、长短、软硬、曲直、圆扁的羊毛中挑选出来,具有尖圆齐健,毫细出锋,毛纯耐用的优点。

“黑子”的深浅,体现锋颖的长短。湖笔一般都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制而成。善琏湖笔的成名,与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有密切关系。号称“日书万字”的湖州人赵孟頫,他对当地湖笔制作技艺,十分关心和重视。

据《湖州府志》载:他曾要人制笔,一管不如意,即令拆裂重制。这种严格的质量要求,一直流传至今。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笔”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之精细和繁复。湖笔具备尖、齐、圆、健的特点,称为湖笔的“四德”,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

湖笔:亦称湖颖,是“文房四宝”之一,被誉为“笔中之冠”。中国的毛笔,起源甚早,而“湖笔”之闻名于世,当在六、七百年以前的元朝。元以前,全国以宣笔为最有名气。苏东坡、柳公权都喜欢用宣州笔;元以后,宣笔逐渐为湖笔所取代。

据《湖州府志》记载:“元时冯庆科、陆文宝制笔,其乡习而精之,故湖笔名于世。”“湖州冯笔妙无伦,还有能工沈日新。倘遇玉堂挥翰手,不嫌索价如珍珠。”人们愿以千金重价求买湖笔,足见其声誉卓著。湖笔的故乡在浙江湖州的善琏镇,相传秦大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外衣)”发明了毛笔。

后蒙恬曾居湖州善琏改良毛笔,采兔羊之毫,“纳颖于管”,制成后人所称之“湖笔”。改制湖笔成功后,便将技艺传给善琏百姓,使之当地几乎家家出笔工,户户会制笔。2000多年的历史,汉、晋、隋、唐、宋、元时期及当代笔工各领风骚,湖笔已深深融入了这块土地。

因此善琏建有蒙恬庙供之。蒙恬去世后,善琏笔工不忘笔祖恩惠,捐银在永欣寺旁建造“蒙公祠”,又称蒙溪。每当蒙恬和笔娘娘生日(相传为农历3月16日和9月16日)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千百年来,在善琏集会膜拜笔祖,企盼笔业兴旺,这类民俗活动一直沿续着。

湖笔又称“湖颖”,这是它的最大特点。所谓“颖”,就是指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业内人称之为“黑子”。“黑子”的深浅,就是锋颖的长短,这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的,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毫”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的精细和复杂,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

湖笔的成名,与元朝大书画家赵孟頫有关,他对当地的湖笔制作技艺,十分关心和重视,据《湖州府志》记载:他曾要人替他制笔,即使一支不如意,即令拆裂重制,要求非常严格,这种严格的质量要求,一直流传至今。现发展有羊毫、兼毫、紫毫、狼毫四大类、近三百个品种。1983年邓颖超副委员长访问日本,曾带数百套湖笔作礼品赠送给日本朋友。

为什么中国古人画的水墨画基本都是山水画?很少有大海或荒漠?

3、徽墨

徽墨产于徽州地区的屯溪、歙县、绩溪等地。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徽墨以松为基本原料,渗入20多种其他原料,精制而成。成品具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经久不褪、馨香浓郁及防腐防蛀等特点,宜书宜画。高档徽墨有超顶漆烟、桐油烟、特级松烟等。

徽墨的生产始于南唐。创制人是奚超、奚廷父子。唐中叶至唐未,由于藩镇之乱,连年征战,大量的人口和经济重心南移,奚氏一家由河北易水(今易县)南迁,为黄山白岳之奇和练溪、新安之妙所吸引,遂定居歙州。

奚氏父子本是制墨能工,此时得皖南的古松为原料,又改进了捣松、和胶等技术,终于创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经久不褪,香味浓郁的佳墨。南唐后主李煜,雅爱书法绘事,将召奚廷担任墨务官,井赐给“国姓”的奖励。于是,奚氏全家一变而为李氏。李廷成为古今墨家的宗师。宋宣和年间,就出现了“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局面。

宋时,随着制里亚的繁荣,形成了“徽人家传户习”以及“新安人例工制墨”的盛况。黟县的张遇、黄山的沈桂、歙州的潘谷、新安的吴滋,等等,都是十到十一世纪制墨业的著名人物。

张遇是油烟墨的创始人,以制“供御墨”闻名于世,其“龙香剂”为历代收藏家追来的瑰宝;沈以占松煤用脂、漆滓烧之,得烟极黑,名为漆烟,人称其墨“十年如石,一点如漆”;吴磁所造之墨的妙处在于“滓不留砚”,曾得宋孝宗犒赏缗线二万的奖励。

风靡一时的制墨高手潘谷,被世人誉为“墨仙”。他制的“松丸”、“狻猊”等墨品,具有“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的优点,被称为“墨中神品”,他晚年不幸落水溺死后,苏东坡写下“一如入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仙”的诗句悼念他。

4、宣纸

宣纸因产于古宣州而得名。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宣纸生产主要集中在泾县。宣纸因质地细薄、棉韧、洁白、紧密而著称于世。 以耐老化、拉力强及不变色为最大特色,有“千年寿纸”之称。红星牌宣纸获全国著名品牌。

宣纸宣笔产于泾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史籍对宣纸的记载,最早见于唐。唐乾符年间,书画评论家张彦远著《历代名画泪》中云;“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腊之,以备摹写。”这说明唐代造纸术已颇发达,并开始把宣纸用于书画了,但制作水平尚不高,仍需“用法腊之”,方可“摹写”。

另据《旧唐书》记载,唐天宝二年(公元七四三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宣城郡一地献纸尤为精美。到南唐时,后主李煜监制的澄心堂纸。“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落光润,冠于一时”,可谓是宣纸中之精品。宋代大画家李伯时,曾用澄心堂纸画了一幅《五马图》,流芳百世。

5、歙砚

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因取石于古歙州(今歙县)的龙尾山,故称“歙砚”。歙砚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歙砚石质坚韧,具有下墨快、不损笔锋、墨水不涸、洗之易净等特点,其中“坚润”二字体现了歙砚的特色。歙砚的品种繁多,其中以罗纹、眉子为上品。

歙砚始于唐开元年间。据五代陶谷《情异录》记载,唐开元二年,玄宗赐给宰相张文蔚、杨沙等人的“龙鳞月砚”,就是歙州产的一种较为名贵的金星砚。可见,歙砚的传世至少有一千二百余年了。

由于歙砚石包青莹,纹理缜密,坚润如玉,磨墨无声,深得南唐元宗李景的喜爱,故在歙州设置了砚务,并把砚工高手李少微招为砚务官;专理制砚事宜。南唐后主李煜称澄心堂纸、李廷墨、龙尾枣心砚为天下之冠,使歙砚声名益振。

五代末,江南战乱,砚坑淹没,制砚业日趋衰落。直到宋朝景年间,校理钱芝到歙县任职,遣人找到了被淹没的砚坑,便采取措施,疏浚溪流,石乃复出,制砚业重又兴起。以后嘉祐年间,再次征民工开掘。于是,歙砚生产又一次呈现繁荣景象,精品不断问世,并涌现出以周全为代表的一批雕砚高手。

在此期间,一些论述领砚的专著,如《歙州砚谱》、《歙砚说》、《歙石辨》也相继刊印。如今,在安徽省博物馆内,尚保存着一批解放后出土的宋代歙砚,其石质坚润细密,雕琢古朴雅洁,了无繁缛之饰,看后令人爽心悦目。

歙石的地质年代后属震旦纪,距今十亿年,是一种泥质粘板岩,广东端石的地质年代为泥盆纪,距今四亿年,是一种泥质变质疑灰岩。歙石的平均硬度,为四度左右,比端石高零点五度。由于歙石坚润,故有“多年宿墨,一濯即莹”的优点,为端石所不及。历史上,赞美歙砚的诗文甚多。

如北宋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都对歙砚作过极高的评价。苏轼有首诗云:“罗细无效角浪平,米丸犀壁浦云泓,午窗睡起人初静,时听西风拉瑟声。”

同见诗人对歙砚迷恋的程度了。曾任端明殿学士的书法家蔡襄,偶得一方歙砚后喜吟道:“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把保歙砚比拟为价值连城的和氏璧,这足以说明一方精品联现是何其珍贵而难得的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