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和越国算不算春秋五霸,为何这两国到战国时就没了,去了哪里?
所谓的春秋五霸,指的是春秋时期五个称霸华夏的诸侯国,当时因为周天子的实力急剧下降,无法管理和约束诸侯国,所以实力强劲的诸侯国就代替周天子来管理天下,同时打击四方的蛮、夷、狄、戎,维护和尊重周天子的地位。
春秋五霸的说法有很多,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说法,但是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根据《荀子 王霸》这本史书的说法,春秋五霸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能被称为霸主至少有两个条件:
一、实力强大。
二、会盟诸侯,并得到诸侯的承认。
那么地处华夏东南沿海的吴国和越国能不能被称为霸主?
吴国是姬姓诸侯国,与周文王同宗,但却不是被分封的,吴国始祖是周文王的大伯父太伯,原本周的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周文王的祖父喜欢孙子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于是把位置传给了周文王的父亲季历,之后周族的王位就传到了周文王一脉,然后周文王的大伯和二伯就离开周族,到了长江下游的吴越之地建立了吴国。
吴国直到第五任国君时期,才被周武王正式分封为诸侯,吴国后来慢慢发展壮大,吴国传统的核心地盘就是今天的太湖沿岸,包括江苏省和安徽省的长江以南部分以及浙江省的北部和上海市,都城在今天江苏省的苏州市,吴国最强盛的时期就是吴王阖闾时期。
吴国的王位继承制度很奇怪,是兄终弟及,吴王阖闾的祖父去世后,由阖闾的父亲诸樊继承王位,诸樊当了13年吴王去世后,由阖闾的二叔即位,二叔去世后,三叔又当吴王,三叔去世后,四叔推辞不当吴王,结果之后由三叔的儿子吴王僚即位,吴王僚就是阖闾的堂弟,阖闾自然不服,后来与伍子胥联合派出著名的刺客专诸用一把藏在鱼腹的剑刺杀了吴王僚,于是阖闾就成为吴王。
吴王阖闾在位期间,重用名臣伍子胥与著名军事家孙武,使吴国迅速强大起来,之后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和孙武的辅佐下,联合蔡国、唐国一起在柏举之战中打败了强大的楚国,当时吴王阖闾率领了3万吴军就打败了20万楚国军队,这是春秋晚期以少胜多的一次著名战役。
随后阖闾与伍子胥、孙武一起攻入了楚国都城郢都,与楚国五次交战,吴国都击败了楚国,这是楚国立国以来都城第一次被攻破,吴国能够以少胜多攻破了楚国都城,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此战放在整个春秋时期,千乘之国的都城被攻破也仅此一次,吴国因此在当时名震一时,成为东南的小霸主。
阖闾后来在与越国的交战中脚趾受伤而死,阖闾去世后,他的儿子夫差成为吴王,而夫差在某些史书上也被当成春秋霸主,同时夫差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吴国末代君主。
夫差在成为吴王后励精图治,首先率军攻打越国,越王勾践被夫差打败,越王勾践在范蠡、文种的建议下,被迫向吴国称臣受辱,还到吴国为奴,以换取夫差不要灭亡越国,夫差打败越国后,就开始北上争霸了,夫差在公元前484年率军北伐齐国,在艾陵之战中全歼了齐国十万大军,创造春秋时期歼灭敌军最多的战役。
齐国经此一役后,元气大伤,吴国再一次威震天下,艾陵之战结束后第二年,夫差与鲁国、卫国两国国君会盟,又过了一年,夫差再次与中原诸侯会盟于黄池,并称霸于诸侯,但是这个时候越王勾践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趁着吴国北上中原会盟的机会,派兵偷袭了吴国,并杀死了夫差的太子,夫差由于在外会盟很长时间,士卒疲惫,一时无法攻越。
这个时候的吴国已经开始衰弱了,几年以后,越国数次攻打吴国,终于在公元前473年彻底打败吴国,夫差不愿意受辱,于是挥剑自杀,之后吴国就被越国灭亡。
吴国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吴王阖闾与夫差父子两人非常好战,阖闾的一生是征战的一生,其子夫差也是,吴时无时无刻不在战争,虽然称霸东南,但透支了实力,再加上吴国的基本面不如楚国、齐国、晋国等大国,当两代吴王穷兵黩武之后,吴国实力迅速下降,本来人口就不多,吴国全军的军队加起来也不到十万军,这和中原诸侯是有很大差距的,而好战则断送了吴国,勾践灭亡了吴国之后,吞并了吴国的所有土地,吴国就不复存在了。
如果一定要说吴国是春秋五霸之一,那么把吴王阖闾与夫差两人的战绩加在一起就有了霸主之实了,即有会盟也有实力征战,打败了大国楚国和齐国,也打败了越国,但这个称霸也只能算局部称霸了。
再来说说越国,越国算是春秋晚期最后一个霸主了。越国是姒姓诸侯国,这也是上古八大姓之一,越国的始祖是夏朝第六任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也就是禹的后代,被分封在会稽,之后便在会稽建国,越国的地区是今天浙江省的绍兴市,还包括绍兴以南的浙江地区和整个福建省。
越国传到勾践这一代时,开始强大,尤其是勾践的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并且勾践重用范蠡和文种两位名将,尽管勾践在夫椒之战中被吴王夫差击败,但勾践忍辱负重,表面上臣服夫差,暗中刻苦努力发展越国经济,勾践采用了文种的伐吴七策经过20年的时间,还派出西施和郑旦两位美女献给夫差以迷惑夫差,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同时也灭亡了吴国。
吴国灭亡后,勾践不仅继承了吴国的人口与土地,而且还继承了吴国的霸主之业,沿着当年吴王夫差北上会盟的路线,勾践也北上徐州与齐、鲁诸侯会盟,并且还得到当时周天子周元王的承认,周元王赐给勾践一块胙肉,并且承认越国是华夏诸侯中的“伯”,也就是诸侯之长,即是霸主的意思,越王勾践这个霸主可是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认,因此更为正宗。
勾践之后的越国,从他的曾孙越王朱勾开始,越国就存在儿子弑君上位的现象,并且引发越来越严重的内乱,越王朱勾是杀死父亲越王不寿当上越王的,越王朱勾去世后,他的儿子越王翳即位,到了晚年,越王翳又被儿子诸咎所杀,结果越国人又杀死了诸咎,拥立无余为越王,自此,越国开始衰弱,直到末代越王无疆。
越王无疆是勾践的六世孙,本想恢复越国勾践时期的霸业,无奈没有勾践的实力与能力,越王无疆本着率军攻打齐国,但是,受到齐国使者的欺骗,齐国使者以各种理由忽悠越王无疆攻打楚国,并说齐国已经率军作好准备攻打楚国,越王无疆轻信了齐国使者的话,于是亲自率军攻打楚国,结果被楚国打得大败,越王无疆都在战场上被杀。
之后楚国趁机攻灭了越国,占领了越国大部分领土,尤其是原来吴国的领土与越国的核心地区,而越王无疆死的时候并没有立太子,其国内在他被杀后也陷入了内乱,再加上楚国的攻打,于是越王无疆的后裔都逃到了东南沿海,并建立了吴越、扬越、东瓯、闽越等政权,直到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兵攻打百越后,才将这些地方归于华夏。
越国灭亡的原因是:自大。当年勾践灭亡吴国所动用的兵力不到五万人,这几乎是越国所有的兵力了,吴国和越国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太少,而越国的经济更加落后,越王无疆根本没有与中原诸侯争霸的实力,偏偏要攻打楚国,楚国可是万乘之国,随时可以动用的兵力就超过50万人,别说楚国,就是齐国也不容易被越国打败,光说人口就不是一个量级的,还不要说经济和土地等其他原因。
吴国灭亡的时间是公元前473年,这是春秋的晚期,越国灭亡的时间是公元前333年,这是战国的中期。
整理了一些资料供参考如下:
两个剑差不多吧。自古吴越之地,名剑迭出。烽火铸造了春秋霸主,也铸造出尖利无比的传世宝剑。屈原《国殇》中有“操吴戈兮披犀甲”,赞赏吴越武器之精巧。“越民铸宝剑,出匣吐寒芒。服之御左右,除凶致福祥。”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见到历经800年照旧寒光闪闪的吴越青铜剑时,写下如此诗句。武侠宗师金庸,更以吴越前史传奇为布景,写下《越女剑》一书。
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继位后,吴国国力发展到高峰,成为五霸之一。正是在这一时期,吴王夫差制造了“削铁如泥”“吹毛自断”的稀世之宝吴王夫差剑。“现在撒播的夫差剑有20多把,其间专家确定的有9把,此次展出的是保存最为无缺的一把。”
比较吴越时期其他剑器,吴王夫差剑属宽格有箍剑。宽格剑便于握持、利于劈刺,能在实战中发挥有用的效果;剑身规划上,棱脊、凹弧截面、弧线内收刃部均可增强剑的杀伤才能,使其在战场上发挥更好的功力。“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仅以吴王夫差剑本身分量,即可轻松划断12层宣纸。这把剑平常装在木盒里,每次触碰,咱们都小心谨慎,它太尖利,一不小心手指就会被划破。”
“吴越剑的铸造,大体上有5道工序。一是制模,二为调剂,三为熔炼,四为浇铸,最终是铸后加工。其间,最难的工序当属调剂。铸剑的资料是青铜,青铜是铜和锡或铜和锡、铅的合金。剂即剂量,指青铜合金中各成分的份额。一切的铸剑大师都知道,10%的含锡量是一个分界线,超越与否,难度是大相径庭。经测算,出土越王剑的含锡量高达17%—19%,这是青铜剑制造工艺上的‘哥德巴赫猜测’,古人是怎样做到的,至今无人能破解。”
而吴越宝剑之所以能如此精巧尖利,首要是因为吴越的铸剑工匠了解依据青铜器不同的运用功能,选用不同的铜、锡配比,可使青铜器物的功能到达相应的运用要求。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的《考工记》,呈现了世界上最早关于青铜合金配比的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刀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隧之齐。”此处的“金”即为青铜或纯铜,“六齐”实为锡、铜的六种不同合金份额而做出不同的用具的锻炼技能。复合剑、菱形纹饰和剑首同心圆这三种技艺被称之为吴越青铜剑三绝。
一般剑之剑身是一次浇铸结束,复合剑则是二次浇铸:先以专门的剑脊范浇铸剑脊,在剑脊两边预留出嵌合的沟槽;再把铸成的剑脊置于另一范中浇铸剑刃,剑刃和剑脊相嵌合构成整剑。因为这种剑外表看起来,剑脊像是镶嵌上去的,故有人称之为“铜镶剑”或“插心剑”。复合剑的脊部含铜多,故呈**;刃部含锡多,故泛白色,故也有人称之为“两色剑”。两千多年后,咱们今日看到的复合剑,虽不像其时脊黄身白,但因为合金成分不一样,在相同环境、温度、湿度下,电化反响快慢和进程也会不同,因而就会呈现剑脊和剑身锈色差异现象。
出土文物证明,吴越青铜武器的确精深无比,除了尖利坚韧外,还集中了许多出色的装修技能,如菱形纹饰、火焰纹饰、镶嵌宝石琉璃等技能,其间剑首同心圆装修特别令人拍案叫绝。剑首同心圆坐落剑首端部,由厚度0.2至0.8毫米,距离0.3至1.2毫米不等的多圆薄壁凸棱组成,而且非常规整。在多圈同心圆的槽底,又散布着极细凸起的绳纹,极具装修性。
剑首装修有同心圆的青铜剑,仅见于少量吴越名剑,一般实战用剑绝无这种精美装修,可见此装修技能在其时亦仅为少量铸剑高手能够把握,也只要身份位置很高的人,才能够佩带这种剑。这种装修,即便在现代也难以加工。
往事越千年,当咱们从头耙梳吴越宝剑的前史。模糊能够想见2000多年前,吴越争霸,“发愤图强,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枪林弹雨,更不乏铸剑大师和剑客们的侠义时令,慷慨悲歌。程义感叹道:“当年,吴王阖闾为一己私益将担任缔造其坟墓的千名工匠斩杀于‘虎丘剑池’前,就是想将那三千宝剑的隐秘永埋于此。但前史终会如宝剑的寒光入目,带咱们找回散落的剑器和史篇。”
希望对你有帮助!!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