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朝代的汉服形制分别是什么样的?
不同朝代的汉服形制介绍分别如下:
汉朝:汉代服饰以“直裾、曲裾”为主。妇女的礼服以深衣、多绕转层数的曲裾为主,衣襟绕转层数多、衣服下摆增大。衣服形制有:交领、右衽、胡袖,袖与下摆均有大幅的宽缘。
魏晋南北朝:魏晋衣服形制多是交领宽袖,袖口肥大。上身穿衫袄襦裙,下身为百褶裙。裙长曳地,上俭下丰。主要制式有晋襦、杂裾。
隋唐时期:隋朝女子大多为襦、衫、袄、裙,唐朝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女子多系裙于胸上,衣服的领子也多样化,有圆领、方领、斜领等。主要汉服形制有:男子圆领袍、襕衫,女子齐胸襦裙、坦领、间色群和破裙。
宋制:宋朝尚文,女子穿着便不能像唐朝那么开放。所以广袖的大袖衫就改成了窄袖的褙子。在宋朝对襟较多,衣襟部分敞开多以绳带相系,从对襟之间能看到裹衣。衣长过膝,与裙子齐。其形制有:男子道袍、深衣、对襟半臂、直裰,女子宋抹、褙子、宋裤、半臂。
明朝:明代纽扣代替了系绳,其扣为子母扣。衣服以竖襟、斜襟,立领、圆领为主。内衣就是主腰有小圆领,颈部加纽扣。衣身较长,外有云肩、比甲(大背心,男子袍外有罩甲)。裙子结合元朝蒙古族的特点出现了前后像马脸一样倒梯形的“马面裙”。
制式男子有交领袍类的曳撒和贴里,女子较为多样:立领斜襟和竖襟长或短的袄、衫、纱,披风、霞帔、马面裙、云肩、比甲。
1、总体线条
汉服的线条是曲线,有些款式展开铺平了是方形,但穿在身上都是流畅的曲线,显得婀娜飘逸,很显身材。
和服的线条是直线,展开铺平了都是直线直角,像几个大方块组成的,穿在身上也都是直线,穿着呈直筒形,缺少对人体曲线的显示。
因此二者风格不同,汉服飘逸,和服拘谨。
2、领口
汉服的领子是紧贴颈子的,这个很重要,可以帮助你分辨汉服,和服的区别。
3、下摆
汉服的下摆宽大,基本上是呈正“八”字,从上往下显得较为宽松,可以行走自如,活动不受限制,可以大步流星地走,所以穿汉服并不会阻碍活动。
和服的下摆基本上都是紧贴着大腿的曲线往下收,呈倒“八”字。显得很窄小,走路只能迈小碎步,活动受限制,这个也很重要,穿上和服,腿就像被捆住,不怎么好活动了,很拘束下摆是直的,不宽大,走起路来步子无法迈大,跑起来则更困难,袖子也是方方直直的,汉服不仅袖子是圆形,整个线条,尤其是衣服的摆,还有袄,裳(也就是说所有汉服的下摆处)都是上窄下宽线条(汉服的长袍子由于下摆宽大,相对和服来说,走起路来步子就可以迈的大一些,跑起来也要比和服方便的多,这也是为什么说和服没有汉服大气的主要原由)。
4、布料
和服的布料讲究平直,显得厚重,一般用倭缎,比较厚硬,而且布幅很窄,所以不能做长袖子和宽大的下摆 。
5、衣缘
汉服的衣服领口有衣缘,袖口也有。
和服只有领口有衣缘,袖口没有。
这太重要了,是分辨两个的最主要的依据,所有的汉服袖口都有有衣缘,如果没有,说明是假冒的。
6、腰带
汉服的腰带较之和服细,用来束腰,多余部分自然下垂。和服腰带又大又宽,后面还有个小包(腰带的打结,看起来像个小枕头)。
和服“小枕头”
7、袖子
汉服的袖子下边是弧形,长度能盖住手,弯臂时不露手腕。和服的袖子是个方形,长度不及手腕,显得局促,袖口缝合,后面却开口,好像是把汉服的袖子倒过来缝上去的一样。
最简单的辨别方法也就是看腰带,后面有无小包。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