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和“郭”有什么区别?
古义:城池
今义:
1、城外围着城的墙。
2、物体的外框或外壳。
3、姓。
郭拼音:guō注音:ㄍㄨㄛ,简体部首:阝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0画
繁体部首:邑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1画
五笔:YBBH,仓颉:YDNL,郑码S:JYY,四角:07427
结构:左右,电码:6753,区位:2589,统一码:90ED
笔顺:丶一丨フ一フ丨一フ丨
扩展资料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东郭[dōng guō]?
复姓。
2、耳郭[ěr guō]?
外耳的一部分,主要由软骨构成,有收集声波的作用。也叫耳廓。
3、城郭[chéng guō]?
城墙(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泛指城市。
4、郡郭[jùn guō]?
郡城的郊野。
5、贾郭[jiǎ guō]?
晋贾谧和郭彰的并称。二人皆为当时权门贵族。
6、外郭[wài guō]?
内城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城池也叫城郭、城邑,指古代城市的城墙、护城河及其他军事设施建筑的统称。它是用来保护“市”的,城市在哪里城池就在那里,它的军事用途并不是主要的,效果也不是专业的。
城市就是大规模的聚落,而人们形成聚落最初是为了对抗自然。再形成聚落后出现了经济、阶级等等,所以内在的发展与斗争取代了对外的防御。也就是说聚落的军事用途逐渐成为辅助了。
关隘就是为了补充城市缺失的防御力量而建造的,所以它最初就是纯军事用途的。当国家内部的城市不具备充分的防御能力的时候,就需要御敌于国门之外,关隘就是用来把敌人挡在外面的,它不是为了单一城市的防卫服务的,一般来说关隘的失陷也就意味着国门打开。从战略角度来看关隘远比某一城市重要。
不过和平时期的关隘也会因为某些因素使其用途有所改变。比如国家政策“互市”,这时候关隘也有了部分商业用途,又比如有部分守将收拢边民建市,这时候关隘也成了城池的一部分。
同时有些边城也会加重军事用途,比如明代的九边镇,北魏的六镇等。
一旦敌人开始攻城了那基本就是入关了,关隘基本就是边境。不过入关不一定要攻关,比如邓艾偷渡阴平奇袭成都。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