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药对(5)-破故纸(补骨脂)配熟地之方剂介绍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熟地药对小结
附子——熟地;石膏——熟地;熟地——麻黄;熟地——当归;熟地——砂仁;熟地——龙骨;熟地——磁石;熟地——山萸肉;菟丝子——熟地; 破故纸(补骨脂)——熟地; 人参——熟地;桂心——熟地;沉香——熟地;桑螵蛸——熟地。
破故纸(补骨脂)——熟地的意义
破故纸(补骨脂) ,味辛偏苦、温,其主入肾经,具有补火助阳,强腰健膝之功效,多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之腰膝冷痛;同时,破故纸还具有收敛固涩,固精缩尿之功效,常用于下元不固诸证;此外啊,破故纸还入脾经,具有补火温脾而止泻之功用,多用于脾肾阳虚之泄泻。熟地黄为其味甘厚,性微温,质地柔润,主入肝、肾经,功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肝肾阴血之要药。
意义:清代名医傅青主喜欢用大量熟地和补骨脂配伍,补肾中水火,固肾纳气平喘。同时减少补骨脂的燥性。
破故纸(补骨脂)配熟地之方剂
1.斑龙丸《医学正传》卷三
组成服法: 鹿角胶(炒成珠子)、鹿角霜 、菟丝子(酒浸,研细)、柏子仁(取仁,洗净)、熟地黄各250克, 白茯苓、 补骨脂各120克。上药磨为细末,酒煮米糊为丸,或以鹿角胶人好酒烊化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时用姜、盐汤送下。
功能主治:温补元阳,益寿延年。主治真阳不足,腰膝疼痛,阳痿早泄,或小便增多,耳鸣,体倦心烦,或老年阳虚,时常畏寒,气力衰微。
2.参茸片《吉林省中成药暂行标准》
组成服法: 熟地黄400g ,当归320g,山药320g,茯苓200g,炒白术200g,牛膝200g,枸杞子200g, 盐补骨脂200g ,制远志120g,柏子仁霜120g,炒酸枣仁120g,人参120g,鹿茸120g,甘草120g,肉桂80g,陈皮80g,琥珀80g。将人参、鹿茸、琥珀、山药、当归、白术、陈皮、肉桂、茯苓共研细粉,与酸枣仁、柏子仁霜掺研,研细。将其余熟地黄等6味酌予碎断,煎煮3次,分次滤液,浓缩成膏。将药粉、浓缩膏混合均匀,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加适量的黄糊精,混合均匀压片。每次5片,温开水送下。1日2-3次。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壮阳益肾。主气血两亏,肾虚阳衰,腰酸腿痛,心悸多梦。
[FS:CONTENT_START]
附子丸--《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菖蒲《米泔浸一宿,锉,焙)、矾石(熬令汁枯)、蓖麻子仁(研)、松脂(研)各30克,杏仁(去皮、尖、双仁,炒)60克,染胭脂15克。
制法上七味,捣研为末,熔黄蜡和拈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治耳聋,出脓疼痛;耵聍塞耳。
用法用量针穿一孔子令透,塞耳中,日换一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附子丸--《宜明论方》卷一
处方附子(炮)、川乌头(炮,二味通锉碎,炒,为末入药)、官桂、川椒、菖蒲、甘草各120克,骨碎补(炒)、天麻、白术各60克。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湿痹。阳虚阴盛,一身如从水中出。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下,日三服。
摘录《宜明论方》卷一
附子丸--《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附子10枚(唯大者,以尖刀子于心中可剜去1半),朱砂1两(细研,水飞过),硇砂1两(细研),阿魏1两(细研)。
制法上将朱砂、硇砂、阿魏相和,重研令匀,纳入附子中填实,然后将附子内剜出末填于诸药末上,实筑。用钱许大纸片子,以面粘盖附子口。每一个附子,用大萝卜一枚完备者,剜下萝卜头可半寸许,剜却中心,安附子在内,却将剜下萝卜头盖,后以竹签子紧密签定,和大麦面裹合,约厚半指以来,以煻灰火烧,候面焦熟为度,取出,去却萝卜,入臼内。有剜出附子末填不尽者,亦同捣熟为度,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暖脾肾,益气力。主治下元虚冷气。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以盐汤或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附子丸--《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草豆蔻(去皮)2两,桂(去粗皮)1两,吴茱萸(汤浸,焙乾,炒)1两,丁香3分,木香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别研)3两。
制法上除桃仁外,为末,入桃仁同研匀。别以曲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积冷痃气,口吐清水,面色萎黄。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煎生姜、橘皮汤送下,日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附子丸--《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丹砂1两(研细如粉,留一半为衣),槟榔(锉碎)半两,丁香1钱,杏仁28枚,(去皮尖双仁,别研成膏)。
制法上为极细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散寒邪,温脾胃。主治膈气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5丸,先嚼大枣1枚,裹药丸干咽,后以少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附子丸--《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附子1枚(炮裂,去皮脐),乌贼鱼骨(去甲)1两,白石脂2两,白丁香1分(炒),白矾(烧灰)半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为末,用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室女月水过期,连绵不止,脐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送下,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附子丸--《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赤石脂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痢不愈,肠垢出。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附子丸--《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木香(炮)半两,当归(切,炒)半两,甘草(炙)半两,干姜(炮)半两,芍药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吴茱萸(汤洗,焙乾,炒)1两,陈橘皮(去白,炒)3分,白术(锉,炒)3分,诃黎勒(炮,去[FS:PAGE]核)3分,黄连(去须)1两半。
制法上为末,薄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虚冷,泄泻不止,脏腑冷痛,腹胀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附子丸--《外台》卷二引《张文仲方》
处方附子(炮)、藜芦各等分(含黄柏亦佳)。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毒攻喉咽肿痛;兼主天行。
用法用量每服1枚,汤饮送下。
注意忌猪肉、狸肉。
摘录《外台》卷二引《张文仲方》
附子丸--《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处方附子(炮裂,入水少时,去皮脐)1两,干姜(炮)1两,熟艾(微炒,为末)1两。
制法上为末,以新汲水调面拌和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冷痢。或患冷病。
用法用量每服2丸,用面1钱匕,以水1盏半化开,煎3-5沸,空心服之。服后觉热,以饭压之。或患冷病,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附子丸--《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鸡子2枚(去黄取白)。
制法上先将附子为末,以鸡子白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休息痢及赤白痢。
用法用量一时倾入沸汤内,煮数沸漉出,分作2服,米饮送下,空心、日午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附子丸--《圣惠》卷四
处方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川乌头3分(炮裂,去皮脐),当归半两(锉,微炒),桂心1两,荜澄茄3分,赤石脂3分,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木香3分,茴香子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肠虚冷气,小腹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
附子丸--《圣惠》卷三十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肉苁蓉1两(酒浸1宿,锉去皱皮,炙干),巴戟1两,防风3分(去芦头),当归1两,羌活3分,桂心3分,萆薢3分(锉),酸枣仁3分(微炒),牛膝1两(去苗),木香3分,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补骨脂1两(微炒),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微黄),石斛1两(去根,锉),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白茯苓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伤惫,腰脚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
附子丸--《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甘草(炙,锉)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寒湿濡泻,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生姜汤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附子丸--《普济方》卷二二○引《朱氏博济方》
处方大附子10两(用黑豆1升,水5升,不犯铁器,慢火煮,候豆熟、附子软为度,切作片子,焙令干),川芎6两,木瓜末、牛膝半斤,羌活4两。
制法上为末,蜜三斤和匀,熬如饧膏,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壮筋骨,补益丹元,进饮食,化气。主脚气,腰膝乏力,行步艰难,或即疼痛,或下注成疮。
用法用量方中木瓜末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引《朱氏博济方》
附子丸--《圣惠》卷七
处方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蛇床子2两,钟乳粉2两,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乾,别杵为末),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肉苁蓉2两(酒浸,去皴皮,炙干)。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衰弱绝阳,手足多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FS:PAGE]《圣惠》卷七
附子丸--《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附子半斤(炮裂,去皮脐,捣罗为末),生地黄10斤(捣续取汁,拌附子末,日中煎令干),肉苁蓉2两半(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五味子2两,天麻2两,白蒺藜1两半(微炒去刺),干姜2两(炮裂,锉),鹿角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干漆1两(捣碎,炒令烟出),牛膝3两(去苗),桂心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益驻颜,去风利气,暖腰膝,充肌肤,强志力,久服变白发令黑,齿落更生,延年不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渐加至40丸。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附子丸--《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茛菪子1两(水淘去浮者,水煮令芽出,候干,即炒令黄黑色),干姜3分(炮裂,锉),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乾,微炒),青橘皮3分(汤浸,去瓤,焙干),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当归3分(锉,微炒),艾叶3分(微炒),白术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痢不愈,四肢不和,腹痛,不欲饮食[FS:CONTENT_END]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