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公园建筑按顺序写作文
1. 介绍陵城区颜真卿公园的作文
走进绵阳,走进人民公园,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丽的人工湖----秀湖。“秀湖这么美,以前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说:“这里原来是一块平地,后来为了方便游客们观赏才挖了这么一座人工湖的!” 我看见过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欣赏过万顷苍翠的蜀南竹海,但秀湖却让我留连忘返。秀湖的水真静呀,静得像一面明镜!秀湖的水真清呀,清得把岸边的飞檐画栋、亭台楼阁全部倒映在水中!秀湖的水真绿呀,绿得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秀湖的夜色更迷人。霓虹灯下,湖面银光闪闪,好像有人从空中撒下一把碎银,又似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轻风一吹,湖面荡起层层微波,之后又均匀地铺散到湖面。月色溶溶,月亮姑娘从云层后面羞涩地探出头来,仿佛要照照镜子似的。湖旁争芳斗艳绿树成荫,柳树吐出新的绿苞,桃花羞红了脸,迎来满园的芳香;湖畔小草舒展着嫩绿的腰肢,换上了碧绿的春装,似春蚕啃着桑叶,又似一块碧绿的毛毯。这样美的景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秀湖里,又映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 按游览顺序写的作文:400字望海·游记]玉苍散记
前面就是那莽莽苍苍的大山,车在山麓上爬行,两旁是葱郁的树木,很放肆地长着,把一条十米宽的上山公路严严地护在中间。或许是第一次走这条山路,生疏的道路总是让人觉得特别的蜿蜒曲折和漫长,然而,也会有出其不意的惊讶。那些峰回路转的拐弯常常会使我们虚惊一场,路旁不时有一两间红砖黛瓦的房屋从眼前一晃而过,屋舍旁必定有几丛青翠的疏竹。车子风一般地掠过,那些竹叶便在车窗上噼啪作响,一路行来,倒也不寂寞。
玉苍山矗立在浙闽交界之处,海拔九百多米,可以观日出、赏云海、览奇石,世称“玉苍三绝”。汽车在山峦岭壑之间穿行了两个多小时,在将要到达的时候,天却下起了雨,山顶云遮雾绕,朦胧飘渺,把美丽的玉苍山景捂得紧紧的,直到转过最后一道弯时,才依稀看到我们将要下榻的玉华山庄那红色琉璃瓦的屋顶。山庄依山旁水,一幢幢仿欧式的小别墅精致、典雅,在高低不平的山坡上错落有致,规模似乎也不小。下了车,扑面而来的就是新鲜的空气,空气湿润、充沛,就象无数透明的水珠,我们张开大口贪婪地吮吸着,然后感觉全身的每个毛孔里都能涌出一股清甜来。雨不大,但是雾特别大,雾霭笼罩着,眼力所达,不过五十米,那些雾在身边涌动,挂在四周的松树上,树梢含雾,松针吐翠,顺着一条平整的小路,在松林里漫步,竟让人如在云堆里飘浮的感觉。
玉苍山有一奇,便是山上多天湖,据传有十八个之多,这些湖散落在群山之间,终年碧水盈盈,盛夏不涸,更为神奇的时,湖里还有鱼类活动。但是,这样的天气里,我们是没办法寻幽探险了,只能把这个当作传说来听听,望梅止渴。还好,山庄下面就有一座人工湖,在这海拔八百米的地方筑堤坝以蓄水,可说是名副其实的“高峡出平湖”。湖面宽阔,沿着山势把山庄轻轻地拥住,极目望去,湖上烟雾迷朦,不知何处是岸,湖边砌了一个小码头直伸到湖心里去,码头上拴着一只小舟,隐隐约约地看着有个人坐在码头的尽头凌波垂钓。抚摸着岸边潮湿的栏杆,心中有些羡慕那垂钓之人的雅兴了。此时,从山坳里飘来悠扬的钟声,大概是玉苍山里的千年古刹法云寺的晚课了,钟声沉闷,在山谷的回音里颤颤悠悠的,举首遥想,这云深处的天湖现在也应该有眼前这般的秀美吧,阒无人烟的峡谷,如画的风景倒映在湖底,该是怎样的华美,又会是怎样的寂寞。
没想到的是,垂钓之人居然是位年轻人。一脸的悠闲,见我走近,干脆放下钓杆和我闲聊起来,自称是山里人家,开出租车的,今天拉了一位客人到玉华山庄,便借来一套钓具,准备钓几条鱼晚上回去打牙祭。“这山里的鱼可鲜美着呢”年轻人一脸垂涎三尺的样子,让我发笑。他见我兴致盎然,便提议载我到山里去转转,只要付一点油费就行,看着他满脸的狡黠,非常麻利地收拾好钓具,不放过任何一个生意的样子,我似乎看到山里人特有的那种精明。
车子拐过一块写着“玉苍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牌子后,便见不到人烟了。车子慢慢地行驶,摇下车窗,让山风灌进来,特别的清凉,时而还会有林鸟啁啾。拐了好几道弯,前面出现了比较宽阔的峡谷,一座寺院在林木掩映中显露出来,车在寺院的山门外停了下来,年轻人跳下车说,法云寺到了。寺院不大,但很古朴,山门是石结构,矗立的石头上爬满了青苔,过了山门便是广场,一个很别致的放生池砌在广场的中央,池前有石塔几座,塔下放置着一盘盘娇艳的大丽花,池中又有一个小假山,一座滴水观音的石头像正低眉微笑,神情自然,可见雕刻的精细,池里的水也是俨俨地绿着,整个寺院的一草一木似乎早已与这山、这水溶于一体,显得平和自然。
傍晚的寺院里寂静而空旷,没有香烛的烟火,空气里只残余着若有若无的梵香。几个老年人围坐着闲聊,也看不出谁是和尚,那年轻人捧着茶坐在他们中间。山居的日子或许常常是这样的场景,这样的单调,远离尘世的喧嚣,在这里谁是出世,谁是入世也说不出来了。这几百年的缓慢岁月里,真应该从《聊斋志异》里请几位调皮的狐仙来给他们增加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
山上的天气真的难以捉摸,回来的路上雨就大起来了,到了晚上,更是一个接一个的怒雷伴随着闪电,狠狠地砸下来,电停了,漆黑中大家惊恐地聚集在客厅里,在摇晃的烛光下,听着窗外噪杂的雨声,一道道闪电劈下来,照亮半个天空,雷声如锤,地动山摇。这可是海拔近九百米的高山,也就是意味着离天近了九百米,在如蛇一般的闪电里,我们都不由自主地战僳起来。突然想起古寺里的老人们,不知今晚他们是否会如往常一般的安闲。第二天早上起来,拉开窗帘,却发现经过一夜风雨的玉苍山,竟是如此的美丽:蓝蓝的天空下,阳光明媚,参差不齐的山头上遍布着神态各异的石头。昨夜的那一场雷雨,昨天的那一场烟雨仿佛就是早已化为灰尘的梦境。
3. 游永济公园按游览顺序写 作文五百字今天,妈妈带我去永济,逛了永济的三大名胜古迹,有普救寺、黄河大铁牛、鹳雀楼等,游永济。
我们先去了永济的普救寺,从下面望去,普救寺屹立在山林之中,而它最有名的古迹莺莺塔却在门前,放眼望去,一片葱绿,传说这不是古代书生张生和莺莺的约会地点,所以那座塔,现在还有张生踩过的桃花枝,和张生住过的房间,跟莺莺塔等等。
黄河大铁牛,是建浦浮桥时铸的几尊大铁牛,后来河早已干枯,大铁牛也之被埋在地下,在反清时,挖战壕时,挖出了一个牛头,铁牛被挖出来了,我在新建的桥上,桥摇稳不定,我感到十分好玩,游永济。水帘洞从外观上看不出来,但却在后面有洞,玩捉迷葳十分合适,在洞中向下看,像珍珠一样,就如珠子做的门帘一样,非常好看。
鹳雀楼,里面有“女娲补天”、“司马光砸缸”等。形象逼真,活灵活现。当年王之涣写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我可以想出当年黄河那浩浩荡荡的景像,而如今只有丝带一般的黄河在远处静静地流淌着,可见和当年的黄河差别是如此之大,我可以想像当年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宏大场面。
这几大景观,真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呀!
4. 按游览顺序写沙沟湖的作文500字沙沟湖水杉公园,位于邳州市扬州路西侧,南临长江路,北依兴国路,总占地4000余亩。
园内绿化面积近3000亩,栽有各类经济果树数十种。区内建有陇欣阁、新汉风大门、玉带桥、亭台、亲水平台、曲廊、游乐场、垂钓中心等多处景观及服务设施。
公园的四个大门及亭台廊阁,整体风格以新汉风为主,造型古朴浑厚,体现了汉代建筑的雄浑典雅之美,以阕为造型的北大门高28.95米,被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刘庆柱所长称为“天下第一阙”。公园正中间的高达78米的陇鑫阁,酷似汉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祖先的皇家建筑,雄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游人不禁生发感慨:“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 求一篇400字的作文:参观公园,按参观顺序描写游览独山子公园 今天,我和小叔叔、弟弟一起去独山子公元游玩。这次,因为在山东武城县的弟弟才回来不久,而且再过几天又要走,所以小叔叔才带我们一起去,给他拍几张相片,以留一个纪念。 早上十点多,我们就出发了。经过20分钟的路程,我们就到了独山子公园。 我们一进公园,一个巨大的喷水池就立刻映入游客们的眼帘。我和弟弟飞快的跑过去,发现池底有几条金鱼在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我们高兴及了。 我们一边照相,一边玩耍,不一会,我们就到了人工湖,弟弟眼尖,发现有几条小船在湖边停靠着。便对小叔叔说:“小叔叔,咱们去划船吧!”边说着,眼睛里透出乞求的目光。“好吧!既然你说划,那我们就划吧!” 我们到了租船的地方,付过钱,我和弟弟就上了一条脚踏船,小叔叔上了一条电动船,虽说是电动船,但是跑的也不怎么快。我和弟弟划了一会,向小叔叔下战书,我们就是想和他比比谁划的快一些,谁先绕湖划完一圈,谁就获胜。比赛开始了,我和弟弟疯狂的蹬着脚蹬子。不一会,我们就超过了小叔叔的电动船。小叔叔气坏了,加大马力朝前冲,我们见事不妙也加快了速度。可是,在小叔叔的穷追不舍下,我们还是败下阵来。 我们也不甘示弱,朝小叔叔追去,但是体力没法和汽油抗衡,最终我们还是输了。 接着,我们又去了小型动物园,动物园虽然小,但里面动物品种繁多有狮子、雪豹、狐狸、鹤、孔雀、鸵鸟等许多动物。 我们还玩了卡丁车、碰碰车、碰碰船等许多项目,我们都玩的很高兴。 又玩了一会,小叔叔说天色有点晚了,就带着我们上了回家的出租车,于是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独山子公园。
(2)游览世界公园
今天是8月11日,星期日。爸爸妈妈都休息。一大早起来,我们一家三口便协商好:带我去世界公园游览一番。九点多钟,我们到了目的地。
买了票后我们走进了大门,这里有很多各国代表性的建筑物缩微品。首先展现在我眼前的就是意大利台地园,这是意大利庭院建筑式的建筑,因为庭院多建于丘陵的斜坡上,故也称台地式建筑。在它的平台上面,有许许多多的雕塑象:断臂的维纳斯、大卫、亚当夏娃等等。这都是著名的雕像,看起来很美丽。不论远看近看,这台地园并不像一个庭院,而像一个大广场,因为它的面积很大、很壮观。接下来,我们顺着人群来到莫斯科红场。莫斯科红场始建于公元15世纪,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著名广场,与克林姆林宫毗邻,克林姆林宫墙正前方是列宁墓,南面是著名的瓦西里 · 博拉任内大教堂,背面是具有俄罗斯风格的历史博物馆。爸爸让我在这里照张像,留为纪念。之后,我们又来到了布鲁赛第一公民、布鲁塞尔原子机构、伦敦塔桥、艾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凯旋门、比萨铁塔、圣 · 彼得大教堂……这是我看得目不暇接,但是我一点儿已没有感觉到枯燥和厌烦,我好像正在世界各地周游似的。妈妈告诉我:“你来到这里,所看到的建筑物都是有很久的历史性,会使你了解到许多知识。”我点了点头。我们打算下一个景点就是北美洲的自由女神像。他建于1886年,位于美国纽约赤得森河口的“自由道”上。像高52英尺、身重225吨,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巨像。女神像是法国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法联盟赠送给美国的礼物,由法国艺术家设计 。 我随即也举起右手,模仿自由女神的样子,站在自由女神像的下面,让爸爸为我拍了一张 “ 自由女神”像。很快,我们又来到里一条湖边,看到里水边的美国纽约曼哈顿区。纽约是美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曼哈顿岛地处市中心,最南端的华尔街高楼林立,是世界金融业的神经中枢。代表性的建筑物有克莱斯勒大厦、泛美大厦、帝国大厦……我觉得这里真是太有意思了,便越走越快,希望赶快看到下一个景点。于是,我们来到了非洲区,看到了古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非洲部落等。最后,我们来到了中为文明的悉尼歌剧院于悉尼铁桥。我仿佛置身在悉尼歌剧院里,正聆听着美妙的音乐。
一天的游览结束了,这些是我真正体会到了世界之大、世界之美。我现在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能够到国外,看到真正的建筑物。
6. 以逻辑顺序写一篇有关公园的作文南湖公园是厦门一座颇负盛名的公园,虽然不能和中公园这样的大型公园媲美,但是在小型公园中,绝对是无懈可击的。
走进南大门,一条由鹅卵石铺成的道路向前延伸着,路的尽头有两条水泥路。 如果走左边,一直走可以看到一条石子路。
沿着石子路往前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门球场,它多年来一直是老人们休闲和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再往前走,便是健身区,平时总有许多人在这锻炼身体。
想知道孩子最多的地方在哪儿吗?就在健身区旁的小游乐场。如果连那儿都没有小孩子的话,厦门市 *** 就不会把南湖公园设为儿童主题公园了。
如果顺着右边的路走,那么最好是去茗香园看看。那里有树、有水、有桥,还有一座小亭子,是闲暇时最好的休闲场所。
出了茗香园,走不了多远,抬头便可望见一座假山。穿过山洞,一片碧绿的湖水展现在眼前,使人豁然开朗。
只见身后的最高峰上写着“坐石观流”四个大字,你一定想爬上假山去,好好看看这里的风景。 公园里的湖,无风时水平如镜,微风拂过,水面碧波荡漾。
偶而有一两只小船划过水面,就像进入仙境一般…… 南湖公园很美,但那只是今天的美。我相信,明天的南湖公园会更美。
7. 按方位顺序写北京天坛公园的文章谁有啊,急~~~北京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之一,是明清皇帝孟春祈谷和冬至祭天的场所,遇上干旱少雨的年份,帝王们还会在圜丘进行祈雨。
可以说,天坛是作为皇帝的天子与天沟通交流的场所,是天子离天最近的地方。如今,天坛变成了普通民众休闲怡情的公园,寻常百姓皆可以尽情饱览祭天建筑的风骨气势,可以尽情呼吸丛林间新鲜和畅的气息。
清晨,沐着清新明丽的晨光,我们由北向南进入了天坛公园。满园皆是高耸参天、郁郁葱葱的柏树,多数森森古柏皆是明清时栽植的,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树干黑褐,清癯苍古,树荫如盖,遮天蔽日。
柏树丛下全是养人眼的青青草坪,草香暗暗浮动,这里的草坪裁剪得短小整齐,承接了柏树枝柯间洒下的斑斑驳驳的阳光和点点滴滴的雨露,一丁点儿枯黄的草叶都没有。青草的翠嫩与松柏的墨绿相映衬,叠加成了靓丽与厚重的和谐统一。
石子、水泥铺就的林间道路皆纯净光洁,清雅幽深。园中有各种各样毛羽缤纷、形态不一的鸟儿啁啁啾啾,更显环境的清静了。
我们穿行林间,随处可以看到园中晨练的情景,人们步履稳健,神态安详地散步、打拳、舞剑、耍三节棍、踢毽子、跳扇子舞等等,锻炼的形式不一而足。其中有好些八九十岁至百岁的寿星,鹤发童颜,清奇磊骨,精神矍铄,苍老的脸上刻画着淡定从容印痕。
处在如此清静优雅的环境中,吐故纳新,人怎能不长寿呢? 天坛设计的核心思想是体现“天”的至高无上。天坛主要建筑的布局,从南向北排列在中轴线上。
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为内坛和外坛,整体造型像个汉字“回”字。建筑整体以圆和方为主,两重坛墙的南侧为方形的,北侧为圆弧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理念。
我们先游览了天坛内坛的主体建筑——南面的祈年殿。祈年殿坐落于高六米的三层汉白玉圆形栏杆之上。
它的整体造型是三重檐鎏金宝顶的圆形大殿,由于蓝色象征蓝天,所以祈年殿檐被漆成了深蓝色,铺砌也用蓝色的琉璃瓦,显得高大巍峨,气势非凡。祈年殿底座是圆形的祈谷坛,明清皇帝每年春季在这里进行“祈谷大典”,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进入祈年殿内,可以看到天花板雕饰了彩绘的“九龙藻井”,有雕刻得神态生动活泼的“龙凤呈祥”的图案,行云流水般的精细雕饰令人不禁赞叹古代工匠技艺的妙绝。祈年殿的修建蕴涵了许多层意思:殿顶周长达三十丈,代表一个月有三十天;殿中央矗立的四根沥粉堆金的壮观大柱叫通天柱,代表一年有四季;中层耸立的十二根金色大柱,代表一年有十二个月;外层有檐柱十二根,代表一日有十二时辰;中外层柱数相加为二十四根,代表一年中有二十四个节气;三层的柱子相加共二十八根,代表了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加上柱顶的八根短(童)柱,为三十六根柱子,代表了三十六天罡;宝顶下的雷公短柱,是皇帝一统天下的象征。
继续向南前行,便到了坐北朝南,圆形围墙的皇穹宇,它的南边还设了三座琉璃门。皇穹宇主要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是鎏金宝顶单檐攒尖顶建筑,用蓝色琉璃瓦铺设屋顶,象征青天。
大殿由八根雕花的金柱和八根檐柱共同支撑巨大的殿顶,三层天花藻井错落有致,匠心独运。殿中央有汉白玉雕花的圆形石座,供奉“皇天上帝”的牌位,左右配享皇帝祖先的神牌。
正殿东西各有配殿,分别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雷电等诸神的牌位。在皇穹宇殿前到大门中间光洁的石板路上,由北向南有三块石板,关闭皇穹宇的门窗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掌,可以听到一声回音;在第二块石板上击掌,可以听到两声回音;在第三块石板上击掌,可以听到三声回音,这就是著名的三音石。
皇穹宇的围墙是回音壁,墙的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砌成的,墙面光滑齐整,墙的弧度规则划一。如果两个人分别贴墙站在东、西配殿后,一个人靠着墙向北边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传播,传到一、二百米墙的另一端,不管说话声音多小,都可以清清楚楚地从对面听到,声音悠长清晰,富有情趣,这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回音壁”。
天坛的北面是圜丘坛,又称祭天台,拜天台,祭台,是一座形圆象天的露天三层石坛,是皇帝每年冬至祭天的地方。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扩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
坛周长534米,坛高5.2米,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中心是一块圆石,外面铺着扇面形的九圈石块,内圈也是九块,各层栏板望柱及台阶数目皆用“天数”,即九的倍数。
古人认为九是阳数之极,九重天表示至高至大,皇帝是天子,至高无上,所以整个圜丘坛都采用九的倍数来显示天子的皇威。圜丘坛的三层栏板的数量分别是:上层栏板72块,中层108块,下层180块,合为一年360周天的度数。
三层坛面的直径总和为45丈,除了是9的倍数外,还暗含“九五之尊”的寓意。 游览完天坛南北中轴线上的三大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之后,我们又穿行于森森柏木丛里,观瞻了皴枝嶙峋,仿若九条栩栩如生的虬龙攀附缠绕的九龙柏。
游人们惊讶于天坛集众柏之大成,争相与各种虬枝蜷曲、奇形怪状的古柏合影。 最后,在柏林荫翳,芳草绵延的天坛西边,我们又浏览了城濠环绕的一宫室,它是。
假设在葬礼上,你送花圈用“祭”字,后果不可想象,在农村葬礼上,棺材上会有一个大“奠”字,城里做追悼会的时候,花圈也会有一个“奠”字,但是却看到“祭”字。
平时我们经常说“祭奠”,但是它们两个字分开使用的时候,意思就会有很大的区别。
据说孔夫子周游各国时,从微山湖出发遇到如来,经过洪泽湖到了蟒蛇河畔的秦南仓,两人观看秦南仓的风景和考察民情,晚上在“仙客来”客栈住宿、喝酒、吃饭。
两人品尝了哈氏牛肉、秦南咸鸭蛋、喝蟒蛇河特曲,酒肉穿肠过之后,他们就一直称赞秦南仑是个好地方,这里的人心地善良,酒肉香,风景优美,好山好水酿好酒。
两个吃喝非常高兴,但是如来却说:“这里虽然很好,但不是久留之地,明天就准备回去”,而这时孔子喝酒已经上头了,于是用筷子蘸酒,然后在桌上写一个“奠”字。
然后站起来大声对如来说:“你看这个字,等你吃饱喝足,明天我该送你回去”,如来看到“奠”字之后,大发雷霆说:“这个“奠”字是用祭品向死者致祭的,你请我喝酒,又仗自己有学问,竟敢写一个“奠”骂我。
孔子却笑着说:“如来呀!你理解错了,”但还没等孔子解释,如来就说:“不管你怎么说,这个字就是活人向死者的致祭,你就是咒我是死人”。
等如来平静下来,孔子喝一口酒,然后慢慢跟如来解释说:“ 奠”字是“上西天”三个字连在一起的草写,把“奠”字拆开就是“上西天”三字,佛爷是西天如来,便是你回去之路。
这时候如来才反应过来,然后红着脸猛喝一口酒,尴尬的说:“是也,是也,回去就是上西天也”。
“奠”字上部是“酉”,而“酉”初文是酒坛形,代表酒和酒坛,后来在轮廓内增加横竖笔画,表示坛壁的纹饰。
而下部的“一”表示地面,表示把酒坛放在地面上, 两个结构结合起来表示将酒肉祭祀死者或者地神,把酒洒在地面上,祈求居所安定的意思。
而下面“大”字,像是人的双手,“奠”字。可以看作人许则双手,手上有酒双手奉上,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自古以来“死者为大”,不管是多大的活动、仇恨都得先放下,表示尊敬神灵的意思,所以“奠”字是一个对死者的一个“敬词”。
“ 奠”本义是放置酒在桌上作为祭品祭祀神灵,现代是对死者进行悼念,也用“奠”字,就是来自祭祀。
早期甲骨文中“祭”字,左边是一块鲜肉,肉上还有血水流出,右边是手,两相会意表示手拿着肉在祭祀。
可能考虑到这样的会议不够准确,晚期甲骨文再其下增加一个祭台“示”,而且把“肉”旁变成“口”形。
古代的人杀牲,一部分是为自己吃,再就是常把生肉放在祭台上,“祭”字就是有酒肉祭祀,也叫牲祭。
祭奠主要表示对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年,比如每年的清明节,在人民英雄纪念墓前,都有很多人手捧鲜花,祭奠英灵。
祭祀表示旧俗在一顶节日,向神明或者祖先致祭,表示崇敬、纪念、求平安。
比如广西特有节日三月三,很多人只知道唱山歌,其实这天也是扫墓的日子,和清明节差不多,这天主要祭奠家里关系比较近的去世的人,比如祖爷爷、祖奶奶。
重阳节九月九也是扫墓,这天则是同姓家族一起扫墓,主要祭奠以前村里的祖宗,拜扫以前的祖坟。
很多人非常思念自己的祖先,同时也非常渴望得到祖先的保佑,有的人求二胎、求升官发财、求平安、求 健康 等等。
而我们传统节日都要祭祀,先去土地庙拜,然后回到家里再拍一桌饭菜,桌上有酒,然后我们往酒杯倒肉,给祖先和神明吃饱,我们才能钱纸钱,然后放炮。
在葬礼的棺材上,会看到一个大大的“奠”字,这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文化,很多人非常疑惑,为什么不用“祭”字呢!
其实这两个字很好区分,葬前使用“奠”,葬后用“祭”,我们前面已经介绍“祭”字和“奠”字的本义。
1 、“奠”的本质 是在地上摆酒肉,为了让刚刚离开的人享用,在我们古代有鬼神说法,古人认为灵魂离开体魄,但是灵魂依然要享用食物, 只要有食物,灵魂就会来附体,所以葬前用“奠”字。
而 葬后用“祭”字,表示思念离开的人,主要是安抚他们的灵魂,所以不需要供酒肉之类的祭品 ,而祭奠也强调像生前一样侍奉逝者进食,在其右侧供奉一些酒肉。
2 、祭奠和奠祭的词性也有一点区别,祭奠这个词带走褒义,能用这个词说明与逝者关系不错,而奠祭这个词比较中性,只是表述一般客观事实,不掺杂感情色彩,而且比较严肃。
3 、古代汉族礼仪分为5种礼制,总称为“五礼”
分别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祭”无论是拜祭、祭祀神灵祖先等活动,还是逢年过节的年祭、清明祭祖、祭先烈、喜庆之时的拜祭宗亲先祖等等, 都是祈福求吉,所以以“祭”是“吉礼”,祭祀活动都是年复一年长期进行。
而“奠”用丧事,因为是人死后设置灵堂、灵棚等,先是家人的堂奠、家奠,后是亲朋好友的吊唁、祭奠, 都是一种比较背痛的仪式和祭礼,所以这是“凶礼”,只要灵柩离开家门之后,一切活动就由“奠”变成“祭”。
4 、“奠”的引申含义也有放置安放的意思,同时可以延伸为“确定、建立”,比如某某楼盘、工业区开始奠基。
意思就是建立建筑物的基础,打好地基,我们古代建房子时也有奠基仪式,拿出酒来祭祀土地神, 最后把酒洒在建造的地方,祈求以后的建筑牢固安全。
中国丧礼的形成,本质是我们古代人对“灵魂”的相信产物,在现代,如果有人死亡,大家都比较忌讳,大家都说死,都是用“去了”,或者“驾鹤西去”。
这就是我们古人相信“灵魂”最好的证明,大家都相信死去的人没有死,还陪在亲人身边,只是大家看不见而已。
所以扫墓的时候,大家看到蛇,都觉得祖先出来看了,而且一般不说蛇,都是说龙,在农村地区,如果家里或者家围墙外出现蛇,大家都不会伤害它们,而是用木棍把它们拿走,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是先人回来看家了。
1、处理遗体
中国丧礼是非常隆重的,而且有很多细节,但简单基本已经繁简了,中国从古代开始,当有人去世之后,就有处理遗体的做法,以前叫“吊”,意思是人的生命终结之后,人们去他家慰问、吊唁。
人去世后,死者亲人都会把遗体放抬到正厅,然后放在临时铺好的板床上,我们古人认为,不能让长者在床上去世,灵魂会被束缚在床上,无法超度,所以当长者家人感觉老人快不行了,就会把老人抬到正厅放。
按照中国民间传统习俗,当老人垂危之时,需要子女守在身边守着,直到老人去世,这就是我们经常说“送终”。
正厅是房子中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祖先、神灵都供奉在此,如果在这个位置寿终才死的其所,这就是寿终正寝
以前古代都是用枯草掩盖,但是经常等比较大,树叶被刮走,以前肉食飞禽就有吃,亲人看到非常不忍,于是就拿弓守候在老人身边,有鸟来就用弓射杀,所以“吊”字是一竖加一个弓字,就是亲人拿弓,而现在如果动物比较多,亲人会塔一个白色蚊帐。
2、报丧、助丧
当老人去世之后,家人一般都会痛哭半个小时左右,等情绪逐渐平静后,开始商量老人后事, 通知一些亲戚朋友老人去世的消息,这就是报丧。
村里的人知道之后开始忙活起来,一般村里的人,不用每个都通知,大家都非常自觉帮忙,而且会送一些物品和钱财,这个就“助丧”。
助丧方式很多,每个地方都不同,有的送马、有的送衣服,以前南北朝时期,丧家报丧后三天,如果亲朋好友不来吊唁、助丧,那么就跟你绝交。
如果实在太远来不了,就用书信,人和书信都没有到,丧家会非常伤心,最后跟你绝交。
在中国,大家都非常看不起“生前要好,死后疏离”,因为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注重情谊,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红事请了才来,白事不请自来”。
这不仅是对丧家的认可,也是友谊身厚表现,同时来到现场为了安慰丧家家属,所以很多在外地打工,不管多忙都请假回来。
3、“奠”活动
从老人去世到棺柩落葬之前的祭祀,会把用祭品放在逝者面前,然后选日子,以前农村有人去世,经常停尸做法,一般3天左右,如果日子不好,还会更久,所以会出尸臭味,乌鸦闻到之后,就会来到周围。
在停尸过程中,会有亲朋好友来吊唁,简单说就是上香,大家来一般都会带东西来,以前都带鞭炮、草纸、花圈,现在基本都是花圈。
进门之后的上香仪式,要对逝者行三拜九叩大礼,亲人朋友在封殓白天上香达到高潮,最后晚上参加“丧宴”。
处理遗体的时候,亲人都会把逝者处理干干净净,亲人用淘米水洗头发,把胡须刮干净,现在有专门化妆师,但是在农村,基本都是亲人自己亲力亲为。
除了沐浴还有“饭含”,亲人把米、铜钱、钱放在逝者嘴巴,让他含着,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前民间有一种说法,逝者如果嘴巴长开,说明生前没有吃到、吃不好,所以给他嘴巴放食物或者财务,以前古代的墓葬,还经常出土一些玉蝉,这都是他亲人之前放的。
给逝者整理好面部之后,给逝者穿衣服,以前古代,如果平民百姓就比较简单,但如果是官员,死后穿19套衣服,如果穿不上,就盖在身上,用丝带捆起来,最后才能入棺。
逝者入棺有很多讲究,有的地方不允许家属哭,人们觉得逝者觉得家人不舍得他离开,逝者不忍心离开,最后不回去投胎。
而有的地方认为,亲人应该大路,当时不能把眼泪滴入棺材内,把逝者放进棺材后就用铁钉钉好,亲人跪在棺材左侧说“某某好走”。
4、出殡
最后一步就是出殡,抬棺是八个人,称为“八仙”,丧家安排好饭菜招待好他们,然后才进行下面工作。
送殡队伍都非常浩荡,出去的时候点炮和撒纸钱,这个过程中不得回头走,出殡还有很多细节,比如摔盆等等,最后把棺材埋好,逝者正式入土为安。
在这里说一下,如果村里有葬礼,你害怕就不要去,可以让家里人派其他人去。
很多年轻人不明白,为什么葬礼要放花圈,而送花圈是从欧美传过来的习俗,我国古代丧葬仪式以塔灵堂为主,周围还有一些白布、扎一些纸人、纸马用来钱,还有打幡、撒纸钱等。
按照北欧的传说,一个人临时时带上花圈,安琪儿(天使)会把他的灵魂带到天堂,而前面孔子和如来的故事中,“奠”字是上西天的意思,所以花圈就是好人升天堂,这是一种奖赏物。
而送花圈也有很多讲究,葬礼的花圈以白菊和黄菊为主,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是福寿双全老人,因年老去世是“喜丧”,可以搭配红色系、粉色康乃馨,表示对逝者生前关照。
有的花圈还有一些挽联,基本格式都是差不多。
比如上联:沉痛悼念xxx千古,或者xxx一路走好。
下联一般为:XXX敬挽或者XXX泣挽。
写到最后: 总结一下,死而无葬之拜为奠,死后葬后之拜为祭,祭,人在下,奠,人在上,只有一次祭祀活动为奠,每年定期的祭。
现在很多年轻人认为丧礼的很多礼仪是迷信,是不科学的东西,但在我认为,丧礼其实是更多的亲朋好友为了表达对逝者的敬意感情而形成的隆重礼仪文化,这也印证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称号。
但有一点却非常讽刺,生前老人生病,子女孙子没有一个人靠近照顾,死后却一直上求老人保佑发财升官,花几十万请风水师看地,花几十万买墓地,把坟地装修得比家里还豪华,真的非常讽刺。
如果生前老人生病时,子女孙女孙子都把老人照顾好,以后老人自然会保佑,俗话说福人遇福地,不是福人,找到好地,也发不起来,这就是积福。
当有人去世,去参加葬礼时我们会发现在丧礼仪式上“奠”字随处可见,像花圈、灵棚上都会用到这个字,而和“奠”字意思差不多的“祭”字却从来都没有出现过,这是为什么呢?两者有哪些区别呢?
一、字意不同。“奠”这个字是个会意字,把它拆开来看,上面是一个“酋”,下面是一个“大”字。而“酋”在古代有表示酒的含义,“大”字又像倒过来的供桌,总体来说“奠”字的意思是向逝者供奉酒食。古人认为刚去世的人,其灵魂还会在世上停留一段时间,是还要吃东西的。故此,丧礼上多用“奠”字,表示逝去的人暂时还存在于世间,并没有消失。
“祭”也是个会意字,从字形上来说,这个字的左上部分是一块肉,而右上部分则是一只手,下半部分代表着案几。结合起来就是一只手将肉类祭品端到供桌之上,以此来供奉神灵或自家祖先。古时,当人们需要神灵或自家祖先的保佑时,就需要准备好祭品来拜祭,以祈求神明或自家祖先的保佑。可见,“祭”多用于人下葬以后。
二、五礼之说。古时候礼仪分为五种,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种。而“祭”侧重于吉礼,“奠”侧重于凶礼。所以人们去世后使用“奠”而非“祭”,因为丧礼属于凶礼。
简单来说,“奠”是死者尚未下葬之前的祭祀;“祭”则是死者下葬之后的祭祀。
祭和奠是有区别的,从造字看,两个都是会意字,字形,字义都有很大不同,在用法上更要会分清场合先后的不同。不然会人笑话的,祭的用法比奠用得更广,用奠的范用无论从空间还时间上都要小许多。祭奠可以合用,有共同点,如分开用,是有明显的区别而不可混的。
祭、奠都用于人死后所做礼节仪式,祭用的范围更广一些,祭祀不但可表示对死去的人所行的一种仪式,也可对物而祭。奠只能用在人死后未葬前所举行的丧礼仪式。死而无葬之拜为奠,死而葬后之拜为祭。祭祖,祭坟,祭祀,却不奠祖,奠坟等。奠用之范围小许多,专用于人死后所做丧事仪式中首祭,场地棺前,未入土之前,入土后不可用奠了。奠是人死后,人为死者做首次拜祭仪式,死者为大,只能在灵前举行,是表示对初逝者的悼念哀思敬意。祭是对早已作古的死者的一种哀悼敬意与思念,时间长度可大大拉长。
祭和奠是有区别的,它是两个独立的又是结合在一起的祭祀活动的复合名词,具体含义不同而已,祭者祭拜祭祀,包括神灵先祖等的活动,如逢年过节的年祭,灶祭,清明祭祖,喜庆喜宴之前供奉宗亲先祖等等一些福吉方面的祭礼称为祭。奠则不同,专用于丧事,如人死后第一道程序就是孝眷在死者入殓前奠酒,然后才能择日发丧,第二向至亲发韵讣告进行堂奠和家奠仪式,三牲酒礼与吉祭同,故又称之为祭奠,奠是比较痛苦悲惨的一种仪式与祭礼有程度上的区别的,丧葬仪式中也是有祭礼的,如发丧路上的路祭,一般都是乡里乡亲或要好的朋友之间的交情,在送葬队伍途经门前时对死者进行祭祀礼仪,总之,奠仅仅限于开堂鹤吊仪式,灵柩出了柴门后就算是祭祀了。
祭和奠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礼节:祭和祀通常公用,是后人对先人按时(年祭四时祭四季祭等)祭拜的一种礼仪,而且是年复一年的祭祀活动;奠是在人死时对死者的一种祭拜礼仪,一般在灵前举行,奠结束后就要封土,封土后就只有祭,而没有奠,奠基一词就是由此而引申的。
丧事中的“祭”和“奠”二字都是用于人逝世后的一种礼节仪式之用。
“ 祭 ”与 “奠” 的本质区别在于:“ 奠 ”属于“ 凶礼 ”,多方面用于亡故礼节,强调的是悲哀、痛苦;也用于吉庆场合,例如:奠定:建立,建都,奠基等。而“ 祭 ”的用法空间大些、广泛些。如:祭祀活动是具有广泛性,祭祀活动牵涉到国家和各民族的“吉礼”范畴。比如,国家纪念革命先辈、各民族纪念有名气的仁士、各姓氏族纪念祖先等祭祀活动。一般都是瞻仰、纪念他们的吉礼形式。
人离世后
未入土的祭拜仪式
称为奠
封土结束后
此后所有的祭拜仪式
均称为祭
或称为祭祀
故,弄清晰封土为临界点
就不会误称了
#五爱教育##凌远长著#
“奠”是对死都最后一次按“人”的礼节来追思供拜,“祭”是死者入土后对死者的追思供拜。“奠”说白了就是最后一次把死者当人对待。
“祭”就是诵读的哀悼文词,对逝者表示悼念,敬意。也是一种祭祀活动,是孝子,孝孙们的一种祈祷和祝福而已。“奠”就是向逝者献上食物致敬,丧礼中属于隆重的悲哀,痛苦。“祭”和“奠”也是我国一种土生土长的丧葬习俗之一。
祭是还没有下葬对亡行叩头鞠躬礼仪,奠是给亡人敬酒敬鸡鱼肉的用品。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