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时期骑兵的种类有哪些
当时的骑兵可以粗略的分为:轻骑兵和重骑兵两大类。进一步细分则包括:胸甲骑兵(Cuirassier);火枪骑兵(Carabinier:这个词直译应该是“卡宾枪手”,早期骑兵中只有此类骑兵装备火枪,因此得名。可是,到了拿破仑时期,骑兵基本都有火枪,并非此类骑兵独有,所以我不知这么翻译是否恰当,还请大家帮忙!);龙骑兵(Dragoon);骠骑兵(Hussar);猎骑兵(Chasseur);枪骑兵(Lancer);俄国哥萨克(Cossack)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下面让我们逐一看看这些类型的骑兵。 重骑兵: 顾名思义重骑兵的骑手和马匹较之于轻骑兵都要高大强壮一些。早期的拿破仑胸甲骑兵甚至要求身高在1.8米之上,而其所用马匹只限于诺曼第地区的某一强壮品种(具体情况不祥)!重骑兵是战场上的重要突击力量,用于突破敌方阵线弱点;给已经动摇的敌方以毁灭性打击。有鉴于此,当时各国军队都很少委派重骑兵从事战场冲杀以外的任务。重骑兵包括:胸甲骑兵、火枪骑兵,以及英军的龙骑兵。 胸甲骑兵:明显特征是骑手配有胸甲。胸甲由前后两片甲板组成,主要材料是铁,搭扣和铆钉为黄铜(法军),由皮带连接,表面抛光。胸甲重量约为8公斤。当时欧洲大陆各国都有胸甲骑兵的建制,只有英国直到滑铁卢战役之后才引入胸甲骑兵。关于是否使用胸甲,一直存在争议。毫无疑问,胸甲的主要优点是对于步枪枪弹有一定的防护作用,提高了骑兵的生存能力。此外,抛光的胸甲可以起到一定的心里震慑作用。缺点是厚重的胸甲对于人员和马匹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供给胸甲骑兵的开销也就远大于其他类型的骑兵。而且一旦失去坐骑,笨重的胸甲骑兵就会变得寸步难行。除了胸甲,胸甲骑兵还配备头盔。法军头盔也是铁质,下部环绕毛皮,顶部配以黄铜的隆起头饰,辅以马的鬃毛。 龙骑兵:早期的龙骑兵是一种骑马的步兵(mounted infantry),逐渐演变为骑兵的一种。拿破仑时代,龙骑兵的情况较为复杂。由于没有胸甲骑兵,龙骑兵在英军中便是重骑兵的一种(另两种都是近卫部队:Life Guard 和 近卫龙骑兵)。除了龙骑兵,英军还有“轻龙骑兵”(Light Dragoon),作为轻骑兵的一种。而在俄,奥,普等国,龙骑兵都被认为是轻骑兵。法国就更难说清楚,手头的几本书有的认为法国龙骑兵是重骑兵,有的认为是轻骑兵。但是,比较权威的几个作者认为法军的龙骑兵是单独的一类。我也比较倾向于这种说法。毫不夸张地说,龙骑兵就是法军中的“多用途兵种”。除了轻、重骑兵惯常的追击、侦察、掩护交通线、冲击敌阵等任务以外,拿破仑复古地利用龙骑兵下马作战。这就综合了骑兵的机动力和步兵的火力,颇有点“摩托化步兵”的味道。更为夸张的是,1805年法军竟然编组了若干“徒步龙骑兵”(Foot Dragoon)团,目的是渡海登陆英国后利用英国的马匹!各国龙骑兵的使用方法不尽相同,装束也有差别。法、奥、俄等国的大部分龙骑兵都装备头盔,盔顶或为鬃毛或为冠。英国龙骑兵或配备头盔或配熊皮帽,轻龙骑兵为普通筒式军帽。普鲁士和一些小国的龙骑兵则配备普通军帽。 轻骑兵: 对人员马匹的要求相对低一些。比如,奥军中的匈牙利骠骑兵要求骑手身高1.68米以上,马高1.48米左右。轻骑兵由于没有厚重的护甲,加之骑手较轻,机动力要高于重骑兵。因此,除了战场任务以外,轻骑兵更多地从事侦察、追击、掩护交通线等任务。轻骑兵主要包括:骠骑兵;猎骑兵;枪骑兵和哥萨克。 骠骑兵:是当时欧洲各国骑兵共有的一个轻骑兵类型。Hussar这个词源于拉丁文cursarius,意为入侵者或袭击者(Raider),尤指巴尔干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盗。后来被匈牙利的马札尔人(Magyar)借用来称呼轻骑兵。骠骑兵以服饰华丽著称,他们喜欢通过让人眼花缭乱的制服颜色、编织方法、花纹、头饰、花边等等方式区别于其他骑兵。明显的标志是左肩垂下的斗篷式短外衣,这种服饰源自马札尔地区的突厥部落。另外由于骠骑兵的服饰紧身,没有口袋,存放贴身物品的储物袋就成了骠骑兵的另一特征。储物袋系于武装带上,自然下垂,通常配有各种装饰图案。华丽的外表加上骑兵原本放荡不羁的游侠作风使得骠骑兵在私生活上往往风流成性,不拘小节。 猎骑兵:又是法国独有。1779年,法军中第一次有了猎骑兵的建制。拿破仑时期,猎骑兵成为法军轻骑兵的主力。相比骠骑兵,猎骑兵的服饰较为简单,价格便宜,所以也就利于扩编和补充。即便如此,到1815年法国猎骑兵仍有至少18种军帽在不同的骑兵团中使用。值得一提的是,一套近卫猎骑兵的上校军装是拿破仑最为钟爱的服饰之一。
康德有一段他一生中最为怀疑主义者的议论所苦的时期,当时他写了一本奇妙著作 叫《一个睹灵者的梦,以形而上学的梦为例证》(Dreams of a Ghostseer,Illustra tedby the Dreams of Metaphysics)(1766)。“睹灵者”就是瑞典宝利,他的神秘 主义体系曾以一部庞然巨著公之於世,这书共售出了四部,有三部买主不明,一部卖给 了康德。康德把瑞典宝利的体系称为“异想天开的”体系;他半严肃半开玩笑地表示, 瑞典宝利的体系或许并不比正统的形而上学更异想天开。不过,他也不完全藐视瑞典宝 利。他的神秘主义的一面是存在的,虽然在著作中不大表现;他的这一面赞美了瑞典宝 利,他说他“非常崇高”。
他像当时所有旁的人一样,写了一个关於崇高与美的论著。夜是崇高的,白昼是美 的;海是崇高的,陆地是美的;男人是崇高的,女人是美的;如此等等。
《英国百科全书》上说:“因为他从来没结婚,他把热心向学的青年时代的习气保 持到了老年。”我倒真想知道这个条目的笔者是独身汉呢,还是个结了婚的人。
康德的最重要的书是《纯粹理性批判》(TheCritique of PureReason)(第一版, 1781年;第二版,1787年)。这部著作的目的是要证明,虽然我们的知识中没有丝毫能 够超越经验,然而有一部分仍旧是先天的,不是从经验按归纳方式推断出来的。我们的 知识中是先天的那一部分,依他讲不仅包含逻辑,而且包含许多不能归入逻辑、或由逻 辑推演出来的东西。他把莱布尼兹混为一谈的两种区别划分开。一方面,有“分析”命 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别;另一方面,有“先天”命题和“经验”命题的区别。关於这 两种区别,各需要讲一讲。
“分析”命题即谓语是主语一部分的命题;例如“高个子的人是人”或“等边三角 形是三角形”。这种命题是矛盾律的归结;若主张高个子的人不是人,就会自相矛盾了。 “综合”命题即不是分析命题的命题。凡是我们通过经验才知道的命题都是综合命题。 例如,仅凭分析概念,我们不能发现像“星期二是下雨天”或“拿破仑是个伟大的将军” 之类的真理。
但是康德跟莱布尼兹和以前所有的其他哲学家不同,他不承认相反一面,就是说一 切综合命题通过经验才知道。这就使我们接触到上述两种区别中的第二种区别。
“经验”命题就是除借助於感官知觉而外我们无法知道的命题,或是我们自己的感 官知觉,或是我们承认其证明的另外某人的感官知觉。历史上和地理上的事实属於这一 类;凡是在我们对科学定律的真实性的认识要靠观测资料的场合,科学上的定律也属於 这一类。反过来说,“先天”命题是这样的命题:由经验虽然可以把它˙抽˙引˙出˙ 来,但是一旦认识了它,便看出它具有经验以外的其他基础。小孩学算术时,经验到两 块小石子和另外两块小石子,观察到他总共在经验著四块小石子,可以这样帮助他去学。 但是等他理解了“二加二等於四”这个一般命题,他就不再需要由实例来对证了;这命 题具有一种归纳决不能赋予一般定律的确实性。纯数学裏的所有命题按这个意义说都是 先天的命题。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