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文中对自己的称呼的问题
论文中对于自己的称呼可以写作“我们”或“笔者”。
写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设计进行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处理数据或整理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项初步训练。
扩展资料
论文的种类
1、专题型论文。
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2、论辩型论文。
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另外,针对几种不同意见或社会普遍流行的错误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辩驳的论文,也属于论辩型论文。
3、综述型论文。
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4、综合型论文。
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笔者”一词较多出现在学术论文、报告文学、评论性的新闻报道中。它的出现给人们一种提示,就是这仅代表我个人的意见。从它出现的范围来看,也可以发现它一般都会带上个人观点。自称的词语有很多,像“余”、“吾”、“某”、“予”、“愚”、“在下”、“鄙人”等等。之所以会用这么一个词,而不用其他的,是因为一方面它既有一定的文学气息,又不至于太过于文言。而且,在表述个人观点时,如果太直接,就会显得自负;如果太过于谦虚就会显得说服力不足。用“笔者”一词可以很好的表现出一种适当的委婉。另一方面它是一个双音节词,比单音节词更有节奏感。我们汉语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双音节词大量存在。比如,说“我认为”时,“我”一般都会稍稍拖延一点,凑足两个节拍,或者至少一个半节拍;而直接说“笔者认为”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实,在某些地方,用“笔者”一词来代替“我”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了。有时也没有办法完全考证出为什么要这么用。至于会和主人公相混淆的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不过“笔者”一词很少出现在小说中,所以在下还是不敢苟同
作者。多用于自称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