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比较tcp ip与osi参考模型 说明tcpip有哪些优点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18)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模型协议

两种模型的比较:

1、 分层模型存在差别。TCP/IP模型没有会话层和表示层,并且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合而为一。造成这样的区别的原因在于:前者是以:“通信协议的必要功能是什么?”这个问题未中心,再进行模型化;而后者是以:“为了将协议实际安装到计算机中如何进行编程最好?”这个问题为中心,再进行模型化的。所以,TCP/IP的实用性强。

2、 OSI模型有3个主要明确概念:服务、接口、协议。而TCP/IP参考模型最初没有明确区分这三者。这是OSI模型最大的贡献。

3、 TCP/IP模型一开就考虑通用连接(Universal Interconnection),而OSI模型考虑的是由国家运行并使用OSI协议的连接。

4、 通信方式上面,在网络层OSI模型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方式,而TCP/IP模型只支持无连接通信模式;在传输层OSI模式仅有面向有连接的通信,而TCP/IP模型支持两种通信方式,给用户选择机会。这种选择对简单的请求-应答协议是非常重要的。

两种模型的命运:

技术上的缺陷是致命的。由于OSI模型忽略了互联的问题、数据安全、加密问题和网络管理等问题,等到不断修补的时候它已经失去了市场。另外,OSI协议推出时,TCP/IP协议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大学科研、很多开发商已经在谨慎地交付TCP/IP产品,再加上策略上的失误导致了OSI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过。

虽然TCP/IP模型同样有很多的缺陷。但是,由于它一开始就着眼于通用连接,使得TCP/IP模型以及其协议,可在任何互连的网络集合中进行通信。这十分引人注目。另外,它所表现出来的惊人的生命力,就显得更加有趣。它形成的基本技术连接了一个61个国家的家庭、学校。公司和政府实验室的全球互联网。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形成了一个事实上存在的模型——TCP/IP模型。

结 论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都不完美,由于在ISO制定OSI参考模型过程中总是着眼于通信模型所必需的功能,理想化得等待政府行为来统一各种网络协议,在制定过程中忽略了互联网协议的重要性。当考虑到这一点时,却由于功能复杂难以实现等原因,失去了市场。而TCP/IP模型在现存的协议基础上,考虑到 “将协议实际安装到计算机中如何进行编程最好”实际应用的问题,使得在实现上比较容易,得到了广大用户得支持,也得到了大厂商的支持,所以TCP/IP参考模型得到了发展。

osi和tcpip各层的功能一样吗

Modbusrtu和tcp/ip两个协议的本质都是MODBUS协议,都是靠MODBUS寄存器地址来交换数据;但所用的硬件接口不一样,Modbus RTU一般采用串口RS232C或RS485/422,而Modbus TCP一般采用以太网口。

比较tcp ip与osi参考模型 说明tcpip有哪些优点

Modbus允许多个 (大约240个) 设备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进行通信,举个例子,一个由测量温度和湿度的装置,并且将结果发送给计算机。在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中,Modbus通常用来连接监控计算机和远程终端控制系统(RTU)。

扩展资料:

modbus协议和tcp/ip协议区别为:作用不同、传输不同。

一、作用不同

1、modbus协议:modbus协议可以使控制器之间,以及控制器由网络和其它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2、tcp/ip协议:modbus?tcp/ip协议提供传输层与网络层之间的服务。

二、传输不同

1、modbus协议:modbus协议传输距离短、速度慢,导致应用受到局限。

2、tcp/ip协议:modbus tcp/ip协议传输距离远、传输速度快,使得应用范围广泛。

百度百科--Modbus通讯协议

百度百科--TCP/IP协议

osi和tcpip各层的功能还是有很多差异的!

OSI是一个开放性的通行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他是一个定义的非常好的协议规范。

OSI模型有7层结构,每层都可以有几个子层。

OSI的7层从上到下分别是:

7 应用层 -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6 表示层 -为异种机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

5 会话层 -建立和维持会话,并能使会话获得同步

4 传输层 -源端到目的端对数据传送进行控制

3 网络层 -建立网络连接和为上层提供服务

2 数据链路层 -为网络层提供数据传送服务

1 物理层-传输透明bit流。

其中高层,既7、6、5、4层定义了应用程序的功能,下面3层,既3、2、1层主要面向通过网络的端到端的数据流。

而TCP/IP协议只有五层: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服务,主要功能是数据格式化、数据确认和丢失重传灯。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主机-网络层):接收IP数据报并进行传输,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取IP数据报转交给下一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物理层:以二进制数据形式在物理媒体上传输数据

OSI参考模型有7层,第一层物理层,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第三层网络层,第四层传输层,第五层会话层,第六层表示层,第七层应用层;TCP/IP参考模型有四层,第一层主机-网络层,它与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相对应,第二层互连层,它与OSI的网络层相对应,第三层传输层,它与OSI的传输层相对应,第四层应用层,它与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相对应.

这两种模型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在传输层中定义了相似的功能.不同的是:二者在层次划分、使用的协议上是有很大区别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