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继续走纯电、增程、氢电三种路线!深蓝S7亮相上海车展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18)阅读数 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深蓝汽车

4月18日,已经成立一周年并正式独立运营的深蓝汽车亮相了旗下第二款车型——深蓝S7。作为一款全新的中型SUV,新车在设计上延续了深蓝SL03的设计风格,并继续提供纯电、增程以及氢电等三种动力形式可选。官方还表示:深蓝汽车战略将于年中发布,同时深蓝S7也将同步上市,因此喜欢的朋友可以把它给关注起来了。

从外形上来看,深蓝S7的造型仍十分接近深蓝SL03,细长的大灯组很好地提升了前脸的攻击性,整体线条也是锐利而又简单。前脸使用封闭式格栅的设计,下唇则是运动感十足,很有性能车的范儿。

继续走纯电、增程、氢电三种路线!深蓝S7亮相上海车展

侧面腰线很高,整体营造出了一种向前俯冲的视觉感受,并且许多细节都使用了黑化处理,其中就包含了窗框、轮弧等部分。另外,新车还使用了隐藏式把手,这也是当下年轻消费者所最喜欢的风格。

尺寸上,深蓝S7的长宽高分别为4750×1930×1625mm,轴距则为2900mm,定位是一款中型SUV,整体车身尺寸也和特斯拉Model Y、问界M5 EV等车型的尺寸数据非常接近。

车尾采用了贯穿式尾灯组的设计,两侧尾灯造型十分具有辨识度。另外,新车尾翼和包围也使用了黑化套件,其中尾翼还使用了左右分体式设计,车型的识别度很高。

内饰方面,深蓝S7整体与深蓝SL03的内饰造型风格相类似,均使用了简洁的设计风格,区别则在于门上和座椅上S7使用了许多格菱纹样式的皮革进行包裹,这让它的车内看起来也要更加的豪华。

舒适性配置方面,深蓝S7的车内配备了副驾座椅腿托、双零重力座椅、副驾超感智慧屏、全景大天幕、双层隔音玻璃和支持左右最大各15度旋转的15.6英寸中控液晶大屏,搭配14扬声器的音响系统,为用户带来舒心且愉悦的驾乘感受。

至于动力系统,深蓝S7则是为用户提供了纯电、增程、氢燃料等三种动力出行体验供选。其中纯电版提供520/620km(CLTC)双里程选择,百公里加速低至6.7s,CLTC电耗低至14.2kWh/100km。增程版CLTC馈电油耗低至4.95L/100km,CLTC纯电续航可达200km,CLTC综合续航可达1120km,真正做到市区纯电、长途电混。氢电版搭载深蓝自研的氢燃料电池系统,CLTC氢耗低至0.73kg/100km。

总的来说,随着深蓝S7在车展舞台进行了正式亮相,相信新车离上市销售的日子也不远了。从价格方面来看,此前深蓝SL03售价定在了17.19-69.99万元区间,而这也让它在上市仅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便收获到了近5万位车主的认可。那如今深蓝S7马上也要上市,参考深蓝SL03的销售价格,我们认为新车定价在18万左右起步或许最为合适。

一是消费者对于深蓝品牌的认知还有待提升,品牌信仰和忠诚度还不是很够,所以新车不可盲目地定高价。二是深蓝S7虽定位中型SUV,但4750mm的车长在多数消费者眼中其实仍仅仅只是一台紧凑型SUV,所以如果贸然将起售价给定在20万以上,那么消费者很可能并不会为其去买单,到那时可就真是弄巧成拙了。

最后,深蓝品牌今年的销售目标是40万辆,可现如今深蓝SL03在1、2、3月份合计所加起来的销量也还只有18808辆,因此如果想要完成年销售目标,那给到深蓝S7这款车身上的压力还是蛮大的。

总之,深蓝S7能否大卖,就看最终的价格到底会是多少了。所以眼下大家不妨大胆地猜测一下,这款新车会以什么样的价格进行销售,也欢迎在评论区里留下你的见解。(文/优视汽车 大卓)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优视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三分天下:

混动、纯电、氢能,到底谁能一统江湖?

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从技术角度来看,混动通常为汽油+电能的组合,纯电动依靠电池+电机工作,但氢能汽车并不能直接输出机械能驱动车轮,而是将燃料电池输出的电能进一步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工作。

从能源结构以及环保趋势来说,混动是燃油车的进化,购车成本相对较高,用车成本更低一些,但并不是燃油车最佳的替代品。

所以,纯电、氢能是未来新能源汽车角逐的焦点,谁更有可能占据主舞台呢?

纯电动车的优势不言自喻,高环保、低噪音、使用经济、易于保养等优势凸显,但安全、成本、续航以及充电设施等仍需提升。氢能汽车优势在续航和环保,但是性能、用车购车成本还太高,无法有效推广。

对比纯电,很多人质疑电池的污染,对于氢燃料来说完全不存在此问题,由于氢燃料电池经电化学反应后的产物为水,所以氢燃料电池被认为是对于环境节能减排发展的终极技术。

但是,氢能本质上依然是一种物理燃料,需要有生产、储运、加注整套社会解决方案,可以称为燃油体系2.0,其制取、存储、运输、配套成本较高,氢燃料电池技术成熟度低。

因此,制约氢燃料电池的最大障碍一是成本,二是技术成熟度。氢能看似美好,距离大规模应用还需要努力。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问题,社会成本巨大。

电池技术相对于氢燃料堆技术难度低一些,且国内电池相关产业链齐全,技术成熟,对整车设计来说难度更不是一个量级。以目前各大自主品牌的研发实力和投入,在氢能方面实现突破,难度很大。

当下,汽车电动化的格局已经确定了。现在是燃油体系为主,电网体系为辅;未来会以电网体系为主,燃油体系为辅。

电力是二次能源,来源多样,煤炭、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都可以转化。电机比内燃机易用且高效的多,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再到电机,火车就是这样顺其自然的完成了电动化。

而且,电力系统已经是现成的,电力的生产、储运都是已有系统。无论是充电也好,换电也罢,要解决的只是是终端充电设施,属于最后一步的问题,不是社会问题,难度和社会代价比氢能低了N个数量级。

有些守旧的人可能会说:充电不方便,充电桩不够。这里小编想吐槽一句,一百年前,汽车刚刚诞生的时候,加油站不也是到处都找不到吗?当年肯定有人会说,在野外到处都可以喂马,旅店里也有马厩,汽车还要加油站才能加油,停车也麻烦,但现在大家不早就习惯加油站了吗?

放长远眼光来看,电池技术与燃料电池技术都会持续进步,各自的劣势也会逐步克服。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里,两者相比,氢能没有大规模应用的可能,将局限在特定领域应用。但是,纯电和氢能可以在各自的应用场景里互补,发挥不同的优势。

加氢站建设不易、占用车辆空间较大,因此更适用于长途场景、固定线路场景的中重载货车或客车等商用车,或者是大型乘用车。

锂电池能量密度低,但充电桩建设灵活性高,家用停车位就可以安装,因此更适用于中短途乘用车。

写在最后: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十余年的规划和培育,已具备一定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并且在混动、电动、氢能等领域全面推进。所以,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的选择上,不会单独选电,也不会一味用氢,而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当下混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纯电是主流趋势,氢能将迎来快速发展。毕竟世界从来不是平的,也不是所有问题都是单选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