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逆光摄影技巧
导语 :对于拍摄新人来说,对逆光痛恨至极,但是对真正的摄影者来说,逆光环境是他们灵感的源泉。下面我们来看看有哪些逆光拍摄技巧。
单反逆光摄影技巧一?一、拍摄器材:
数码单反(全画幅更佳)+大光圈定焦镜头
全画幅的CMOS和RAW格式可以帮助我们记录更多细节,也为后期提供了方便。而大光圈定焦镜头,定焦镜头的素质一般来说高于拥有同焦段的变焦镜头,同时大光圈能让光晕和光斑更加明显,从而提升画面的光感。
二、拍摄时间:
逆光照的拍摄黄金时间是每天日出后和日落前1个小时内,因为此时的光线柔和,色调温暖,人物和背景的反差小,容易营造出美好的画面。
就季节而言,冬天的光线比夏天更软更透亮,更适合拍摄,基本全天都合适拍逆光 。
就拍摄的黄金时间而言:夏天一般出现在上午5点6点,下午5点6点,冬天一般出现在上午7点8点,下午4点5点,这根据各地日出日落时间而定。
就天气而言,晴天最能拍出明显的逆光。
三、拍摄设置:
逆光摄影有两大难点:
第一个难点是曝光, 由于逆光拍摄时人物处于背光状态,所以背景的明亮度往往是主体的数倍,而相机的平均测光会将背景亮度一同考虑进去,导致主体过暗或曝光不足的情形时有发生。在这里有四个方法供你参考:
方法一:评价测光,取人物曝光和背景曝光的平均值,脸部可以用侧闪和反光板达到正常曝光值
方法二:点测光对人物脸部曝光,背景多数会过曝,此时应选择较为亮丽的背景才不会过于乏味
方法三:对背景曝光,人物欠曝,拍摄剪影效果.
另一个难点是对焦,当阳光进入感光器时,对焦就会变得困难,尤其是用大光圈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无法对焦或者对焦慢的问题。
解决方法就是先对焦再构图并且使用遮光罩。一般用中心对焦点对焦,先对好主体,再移动画面完成构图并拍摄。通过再构图可以很好地控制逆光的程度,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单反逆光摄影技巧二?1.机内设置,做好充分准备
阳光如果用?感觉?来形容,那无疑是温暖而明媚的,在摄影师利用?阳光?进行创作时,准备工作一定要做足。 为了突出呈现画面?温暖的感觉?就要先从颜色上下手,**,橘色,红色等等这样的色系会让画面阳光感十足,此时,我们可以利用手中相机的?白平衡?功能,我使用的是EOS7D MarkII,在白平衡设置中根据自己的画面需求使用手动白平衡功能,来调节画面,使其整体偏黄或者橘色。
2.针对不同环境进行相应调整
在逆光环境下创作一定要注意画面的?反差?问题,如果我们遇到比较强硬的光线时,因为在该环境下本身得到的影像就会具有高反差的特性,所以此时先使用相机把画面反差调到最小,便于在实际拍摄中不会因为反差巨大导致高光部分过曝,暗部缺失了细节。当然,如果遇到柔光条件下,则可以适当调大反差。
3.光圈决定画面在逆光拍摄中,光圈的选择至关重要 ,如果你想得到如星芒状散射型的光线,此时一定要把光圈调小,相应地需要放慢快门速度或适当提高感光度得以使画面曝光准确;如果你喜欢柔和状蔓延型的光线,此时则需要调大光圈。
4.构图的要领角度的调整 在拍摄逆光照片时,如果有太阳进入到画面并成为画面元素之一,此时构图技法很重要,我们需要把?太阳?作为背景元素的一部分,放置在更加美观的位置。
5.剪影的唯美
即使在逆光环境下,我们也并不必要一味的去追逐阳光四溢的感觉,偶尔也可以尝试一下?剪影效果?,剪影的拍摄也是完全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唯美效果,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调整,只要回归到一个目的减少曝光即可,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手动模式来收缩光圈,降低感光度,调节我们手中EOS7D MarkII的?曝光补偿?,根据个人画面需要调节?EV值?至负值(如-1EV)等等。除此之外,也要注意一点的是:我们的机位要尽量处于被摄物遮住光源的位置来增大画面反差。
6.逆光下的丁达尔现象
在某些特殊环境下的利用逆光角度可以拍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照片,比如清晨有些雾气浓郁的地方,抓住这时的阳光可以拍摄下丁达尔现象(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 此时的逆光拍摄要领就是角度尽量选择侧逆光的位置,光线与自己机位大致呈45?即可。
5种逆光人像的拍摄技巧一、逆光光斑
逆光下的光斑有圆形、格菱纹、点状跟雾化等各种样貌,非常漂亮!
拍摄时机
要产生光斑的效果,需要有比较强烈的「点光源」。这时候拥有光质比较硬且光量强的光源,会来的有利一些。象是当太阳在比较高的位置、或是由灯光直射镜头的光线都属于如此。有时候低角度的太阳也有机会形成光斑,只是接近日落的太阳光量会比较弱,容易让光斑弱化成为白雾状。
拍摄方法
逆光所产生的「光斑」效果,大致分为两种,像泡泡一圈一圈的小百就称他为「泡泡型」,一格一格的小百就称他为「菱格纹」,不管是「泡泡型」还是「菱格纹」,光斑的形状其实跟拍照技巧没有太大关系,反而与器材有着绝对关联,象是定焦镜头抑制光斑效果的能力比较强,所以怎么拍都拍不出光斑来;而变焦镜头就比较容易产生,这会根据每颗镜头的镜片镀膜、材质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泡泡型」与「菱格纹」的'光斑形状,是由镜头内控制光圈的机械叶片所形成,两者的变化,就在于光圈的大小,如果我们开启大光圈,则会产生「泡泡型」光斑,缩小光圈就会出现「菱格纹」光斑,但也并非光圈全开就会有「泡泡型」,要看你的镜头光圈够不够大,机械叶片能否开到接近圆形,才有机会形成泡泡状,要不然就会是「菱格纹」或是微微看见边角的泡泡光斑,而「菱格纹」也有所谓的八角跟六角状,这就是看你镜头机械叶片的片数而定。
TIPS:
但也并非只要是定焦镜就一定拍不出来,像Canon 50 mm F1.2 L 也能拍出光斑效果,要视每支镜头的特性而定。
二、一般型逆光
一般逆光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正逆光」,另一种是「侧逆光」,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当太阳置于模特儿的正后方时,我都把它归类为一般型逆光。如果将太阳直接拍入画面之中,便把它称为「正逆光」,不将太阳拍入画面,则称为「侧逆光」。
拍摄方法
一般型的拍法比较简单,只要逆着光拍就是了,顶多就是利用「遮光法」测光,几乎没有什么难度,而这类型的逆光效果,会容易产生轮廓光及发丝光,比较困难的地方是,太阳在一天当中的位置有高有低,这些都会影响拍摄的效果,而我们要如何去判断及选择我们要的画面,才是一般型逆光考虑的要点。
拍摄时机
当太阳还高挂时,硬是要逆光的话,就必须跪低一点,但有时候低角度的画面并不是这么理想,氛围也比较不好掌控,若是等到斜射光出现的时机再拍,会来得简单轻易许多。
三、侧逆光的拍法
虽然称之为「侧逆光」,但也不是一定把太阳放到侧边,而是不管光线在上下左右哪一侧、只要不把太阳拍入照片即可称之。
「正逆光」与「侧逆光」的运用在于,如果正逆光的反差过大,会导致主体过暗,如果硬要将主体拍得很明亮,又会造成背景完全过曝死白,这时就可以利用「侧逆光」来控制反差避免画面过曝。另外侧逆光也不是需要多执着于要将太阳避开画面,只是单纯希望减少阳光直接照射所产生的亮暗过度反差。
四、白雾化逆光
逆光下的白雾化现象,也分为两种不同的呈现状况,一种是强光下、另一种是弱光下,所拍出来的雾化光斑效果稍有不同。
拍摄方法
强光白雾化也跟器材有关,但不是镜头本身,而是在于焦段上的差异,因为这类型的逆光,是当光源进入相机时,在镜头内绕射的结果,所以当你的焦段越长,让光在镜头内绕射的机率与次数越多,就会更容易产生,这时光圈叶片开启的程度越大,而且让光源直射进入镜头的效果最好,以小百使用35mm、50mm、85mm 定焦镜的结果,35 mm 的镜头不容易拍出来,85mm 的镜头则容易产生雾化,50mm 的镜头在直接的强光下比较容易产生。
因为小百手边并没有中长端的变焦镜头,因此以上的结论在中长端变焦镜上,还有待验证。
当光源太弱,或是利用室内窗光营造大反差,结果也会被雾化,但效果跟强光下比较不同的是,弱光下的雾化,是当光线透到反差过大的黑色物体所产生,因此仅有淡淡白雾,与强光将画面全面雾化的状况不太相同。而强光下的白雾化,其实也需要黑色物体来衬底,才会比较明显,所以可以选择反差大的背景,或是利用模特儿的身体来当衬底,都是白雾型逆光运用的技巧。
拍摄时机
这类型的逆光跟拍摄的时间没有什么关联,与光质也没有关系,但光的颜色,会有不同的雾化效果,比如说白光会产生白雾,黄光则是黄雾。
五、日落型逆光
拍摄时机
既然都说是日落,那一定就是夕阳时才拍得到。日落型逆光,其实就是一般型逆光的一种,但为何还须另外分出来?是因为日落逆光比较着重在拍摄时机上的问题,而且日落型逆光大概是所有逆光型态最美的一种,也是小百最爱拍摄的逆光类型。当太阳在完全日落之前,会有一段时间光质比较软、且呈略带金**的色温,此时的反差会变得较小,因此拍摄过程也比较好掌控。
这黄金时间大约会维持1 个小时,出现的时间点与持续时间长短,又会因为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夏天大约在下午5 点,冬天则是4 点左右,早上也会有柔和的光质,但这黄金时间出现的比较早,在夏天会大约出现在早上5 、6 点左右,而冬天会在7 、8 点。
拍摄方法
日落型逆光跟一般逆光拍法一样,并不会太困难,尤其当黄金时间出现时,状况会更好掌控,只是想要拍出好看的日落型逆光,选景与勘景就变得相当重要,但如果你是随遇而安型的,那就另当别论。只是有时候如果我们想要拍摄一个主题,内容是希望利用日落逆光来营造某种舒服感,那就一定要特别留意时间的问题,在拍摄当天,当黄金时间尚未出现之前就在拍摄地点等待,如此做足了准备与功课,结果才会如实地呈现出我们心中所想象的画面。
当太阳越接近地平线时,色温会越变越黄,肤色会跟着渐渐暗沉,而这肤色是用任何强大的软件也都很难处理,此时若还不想收工停止拍摄,那就不用太刻意要把人拍得多明亮,改拍美丽的剪影也很棒。
逆光人像拍摄法则
导语:被逆光照射的物体也会在朝向相机的方向形成长长的阴影,从而为画面提供额外的兴趣点。那逆光照片要如何拍摄呢?下面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
逆光照片如何拍摄适合以逆光角度拍摄的题材是非常丰富的 :肖像、鸟类、动物、植物等等。在想要凸显半透明物体的精致程度以及纹理质感时,逆光是一个有力的表现手段。所以毛茸茸的,以及体型轮廓优美的动物是非常适合以逆光拍摄的,因为它能强调出拍摄对象轮廓的细节。被逆光照射的物体也会在朝向相机的方向形成长长的阴影,从而为画面提供额外的兴趣点。
一、主要技巧?拍出漂亮光感的简单方法。
1. 合适的对象
适合以逆光表现的拍摄对象。比如说草木或者花朵?叶片或者花瓣是半透明的;毛茸茸的动物,或者是一位有着迷人长发的朋友或模特。
2. 谨慎的构图
仔细考虑光线以及背景。低角度的太阳很适合作为逆光光源。尝试在干净的深色背景前拍摄逆光照片,让拍摄对象更加鲜明地被凸显出来,强调戏剧化的光线效果。
3. 使用点测光
选择点测光模式,对拍摄主体直接测光。这种测光方式能够确保拍摄主体得以正确曝光。如果单反相机不提供点测光模式,也可以用以下方式 :将距离拉近或者焦距拉长,让拍摄主体占据整个画面视野,以手动模式拍摄,然后再重新构图。
在众多的摄影教程中,往往都提到一条原则:应该让太阳位于自己的身后,以顺光拍摄,使得被摄对象正面受光。这是一条广为人知的拍摄建议,而且一般来说,遵循这一建议拍摄出来的照片往往都是很成功的。但是,规矩常常也是不破不立,如果正对阳光拍摄,也能得到让人眼前一亮的逆光影像。
二、尖端技巧?正确地掌控光线。
1. 思考光线
在深色背景前拍摄,能够强调你的拍摄对象被逆光照亮的部位,更加鲜明。同时,还能减少主体身后明亮区域的面积,排除这些区域的干扰。
2. 试验曝光
进行包围曝光,考察不同的曝光参数对画面效果的影响。对主体周围的高光区域曝光,能够制造出极有戏剧感的`效果,仅有主体的轮廓线是可见的。在对RAW文件进行后期处理时,通过调节?曝光?设置,也能达到这一效果。
3. 降低反差
当阳光较弱,或者在天空中的位置较低时,会让画面的反差降低,从而减少死黑的阴影以及死白的高光。
4. 遮光罩
在逆光拍摄时,一定要在镜头上加装遮光罩,以避免眩光。在正对光源拍摄时,眩光往往是最大的问题之一,所以不妨让镜头始终带着遮光罩,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用手或者卡纸在镜头上方挡一下。此外,还可以试验一下,把太阳正好?藏?在被摄主体的后方,看看能获得怎样的有趣效果。
三、逆光人像?无视过曝的背景高光,拍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人像作品。
无论是在影棚还是户外,逆光人像总能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当人物与逆光都处正确的位置时,后者会在人物的头部周围形成漂亮的轮廓光,让头发显现出柔和、闪烁的光泽,并且让人物从深色的背景中跳脱而出。
逆光拍摄一直是一些摄影爱好者不遗余力追求的。逆光拍摄产生的轮廓光能够勾画出拍摄物件的轮廓,达到与背景分离进一步塑形的目的。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逆光人像拍摄法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逆光人像拍摄法则:步骤
一、了解光线角度
光线的角度也非常重要,比如说,正午的阳光可以作为逆光光源,但是,因为光源的角度非常高,所以此时它产生的效应更接近于顶光,而逆光的强度就比较小。
当早晨或黄昏、太阳接近地平线时,地面上的物体基本上完全是被逆光照射的,因此效果更为突出、更加强烈。同样的道理,冬季也比夏季更适合拍摄逆光照片,因为冬季的日弧线位置非常低,逆光的效果也就更好。
二、认识光线条件
从逆光视角来观看场景,可能会让人觉得难以驾驭,而且,也的确有几个问题是特别需要注意小心的,但是一旦你掌握了逆光拍摄,那么就拥有了让照片别具一格的有力手段,让其他顺光拍摄的照片瞬间黯然失色。
并不是所有的情况、所有的题材都适合以逆光表现,所以,保持谨慎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任何实验性的创作都是如此。学会准确地认识光线条件,以及正确地选择适合以逆光表现的拍摄人物,这两点是拍摄成功的逆光作品的关键。理论上来说,任何形式的光线都可以作为逆光光源,但是光线越强,逆光的效果就越好。
三、曝光与测光方式
即便抛开拍摄对象以及光线形式不提,仅仅有一点,能决定逆光照片成败的就是曝光。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曝光,你就几乎完全能够驾驭逆光了。重要的是,你需要排除背景的影响,让拍摄主体得到正确的曝光。对于大多数拍摄对象来说,正常情况选择一种基于画面整体情况的测光模式都不会出错,比如评价测光或者矩阵测光。
但是,如果在逆光拍摄时仍然选择这样的测光模式,那几乎注定会失败的,因为来自背景的光线会严重误导测光系统,让拍摄主体严重过曝,甚至变成了剪影。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你需要换用点测光或者区域测光模式,这样,就能够仅仅针对拍摄主体的区域进行更准确的测光。在这样的测光模式下,背景光线不会影响相机的判断,主体能够得到正确的曝光。
选择点测光模式,对拍摄主体直接测光。这种测光方式能够确保你的拍摄主体得以正确曝光。如果你的单反相机不提供点测光模式,也可以用以下方式 :将距离拉近或者焦距拉长,让拍摄主体占据整个画面视野,以手动模式拍摄,然后再重新构图。下一页更精彩。
四、白平衡
白平衡英文名称为White Balance。物体颜色会因投射光线颜色产生改变,在不同光线的场合下拍摄出的照片会有不同的色温。
在夕阳下拍摄时,有时会因为数字相机的自动白平衡误判,拍出来的缺少了一种红光,弄得气氛全无。
如果想要让相机拍的和人们眼睛所看的色调相近,只要将白平衡设定在「晴天」白平衡,或是指定以 6500K 的色温进行拍摄,便可以拍出夕照时昏黄的色调了。
五、逆光可创作的人物题材
适合以逆光角度拍摄的人像题材是非常丰富的 :清新人物、婚纱写真、纪实人文、创意人像等等。如果想要表现人物的头发、轮廓以及特殊的唯美效果时,逆光是一个有力的表现手段。
六、充分利用构图和轮廓光
仔细考虑光线以及背景,通常低角度的太阳是最适合作为逆光光源的。但尝试在干净的深色背景,或者在树林中拍摄逆光人像照片,让拍摄模特更加鲜明地被凸显出来,强调戏剧化的光线效果。
无论是在影棚还是户外,逆光人像总能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当人物与逆光都处正确的位置时,后者会在人物的头部周围形成漂亮的轮廓光,让头发显现出柔和、闪烁的光泽,并且让人物从深色的背景中跳脱而出。
七、正确地掌控光线
1、思考光线
在拍摄浅色的背景时,能够强调你的拍摄对象被逆光照亮的部位,让受光的面积保持相对均衡,让画面更加鲜明。同时,还能减少主体身后明亮区域的面积,排除这些区域的干扰。
2、试验曝光
进行包围曝光,考察不同的曝光参数对画面效果的影响。对人物主体周围的高光区域曝光,能够制造出极有戏剧感的效果,仅有主体的轮廓线是可见的'。在对RAW文件进行后期处理时,通过调节“曝光”设置,也能达到这一效果。
3、降低反差
当阳光较弱,或者在天空中的位置较低时,会让画面的反差降低,从而减少死黑的阴影以及死白的高光。
4、遮光罩
在逆光拍摄时,一定要在镜头上加装遮光罩,以避免眩光。在正对光源拍摄时,眩光往往是最大的问题之一,所以不妨让镜头始终带着遮光罩,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用手或者卡纸在镜头上方挡一下。此外,你还可以试验一下,把太阳正好“藏”在被摄主体的后方,看看能获得怎样的有趣效果。
5、巧用反光板&闪光灯
如果夕阳的光线已经很红了,要使用金色面反光,人物会显得过红不自然。这时候,我们需要判断整体环境,如下图整体环境中性,地面光线呈现暖色调,此时作者使用银色面的反光,可以有效反光并减弱红光,而且得到一个较粉红的肤色。
艺术表现力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逆光人像拍摄法则:能够增强被摄体的质感
特别是拍摄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如花卉、植物枝叶等,逆光为最佳光线。因为,一方面逆光照射使透光物体的色明度和饱和度都能得到提高,使顺光光照下平淡无味的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呈现出美丽的光泽和较好的透明感;另一方面,使同一画面中的透光物体与不透光物体之间亮度差明显拉大,明暗相对,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效果。
逆光人像拍摄法则:能够增强氛围的渲染性
特别是在风光摄影中的早晨和傍晚,采用低角度、大逆光的光影造型手段,逆射的光线会勾画出红霞如染、云海蒸腾,山峦、村落、林木如墨,如果再加上薄雾、轻舟、飞鸟,相互衬托起来,在视觉和心灵上就会引发出深深的共鸣,使作品的内涵更深,意境更高,韵味更浓。
逆光人像拍摄法则:能够增强画面的纵深感
特别是早晨或傍晚在逆光下拍摄,由于空气中介质状况的不同,使色彩构成发生了远近不同的变化:前景暗,背景亮;前景色彩饱和度高,背景色彩饱和度低,从而造成整个画面由远及近,色彩由淡而浓,由亮而暗,形成了微妙的空间纵深感。
逆光人像拍摄法则:能够增强视觉冲击力
在逆光拍摄中,由于暗部比例增大,相当部分细节被阴影所掩盖,被摄体以简洁的线条或很少的受光面积突现在画面之中,这种大光比、高反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产生较强的艺术造型效果。
开始拍摄了……
在逆光的场景下,人物的发丝会更明显、更漂亮,身体的边缘线也会呈现出来,整个人物会变的更立体。这也就是在摄影领域中,许多人喜欢逆光进行拍摄的一个重要原因。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