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樟木板生态板的区别

百变鹏仔1年前 (2023-12-18)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樟木家具

樟木是蜂蜜色的木材,干净,清新的樟脑气味,非常适合制作家具。樟木原产于东南省份,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在以往作为宗教仪式和医药用途的木材,如今用作家具雕刻的珍贵木材,是打造高端家具的一类品种,随着现代木材生产技术的进步,樟木生态板代替传统樟木,用作家具,具有很高的品质,降低了成本,也吸引了很多消费者。

樟木板生态板的区别

一、樟木的特性

樟木的叶子在压碎时会闻到樟脑的强烈气味,但是其板材适合制作精美的家具,心材颜色变化很大各,从浅棕色到中棕色,狙有深棕色或红色纹理。边材非常宽,呈浅棕色。木材的纹理通常与中等细度和均匀的纹理互锁,樟木具有独特的樟脑气味,可以驱除飞蛾和昆虫,非常适合衣物储藏柜,樟木还具有抗菌特性,可用于制作砧板。

樟木深色纹理可以制作独特的家具,出口到国外,后来作为成品家具产品重新进口。也可用作厨房台面,桌子和架子的平板,以及装饰贴面,内衬板。

颜色外观:颜色根据樟木生长条件变化很大,通常为浅棕色,略带带灰色红色,偶尔有较暗的条纹。

纹理:纹理直,互锁或波浪状的,均匀的质地,具有高自然光泽和轻微油腻感。

可加工性:樟木的密度不大,易于成型和加工,互锁纹理区域可能会导致撕裂问题,但这种问题通常很少。

气味:樟木有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气味,含有樟木的提取物可以用作药物,具有独特的香味。

过敏毒性:樟木会引起皮肤和呼吸道刺激,以及其他影响,如头痛,眩晕和哮喘症状,用作家具之前需要经过特殊处理。

樟木经常用于烹饪和药用,除了药用价值之外,气味也可防褪色和防蛀,具有抗虫性和美观的纹理图案,因此长期以来一直用于制作衣柜和储藏柜。

樟木是一种大型常绿树,长到接近50米高的巨大比例,树干直径达到5米。广泛分布在长江以南,包括海南岛,台湾最集中,其次是江西和福建。樟木的浅色边材与心材明显不同,心材的红褐色通常表现为较暗的红色条纹。香气浓烈,其强烈的香味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硬度为中等。相对稳定但不像橡木木材那样特别坚固。质地均匀,表面可抛光。黄樟木生长在南方,但颜色较浅,密度较小,切割后,其香气随时间消散,这种材料通常作为替代品种。

二、樟木生态板特点

樟木通过人造加工后,制作成生态板,材料韧性紧密,干燥处理后含水率低,非常适合制作家具。含有樟木的家具,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瘀的作用。樟木生态板本身含有樟脑成分,其成分具有驱蚊,鼠,等气味,因此防蚊效果很好,着色色泽艳丽,干燥后不易变形,耐用性强。樟木生态板木质紧密,美观自然,质地优厚,不易破碎,也不易产生裂缝,作为高档稀有木材,可以散发出特别浓郁的香气,具有独特而实用的功能。

榉木,也写作“椐木”或“椇木”。产于我国南方,北方不知此名,而称此木为南榆。虽不属华贵木材,但在明清传统家具中,尤其在民间,使用极广。这类榉木家具多为明式,造型及制作手法与黄花梨等硬木家具基本相同,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榉木重、坚固,抗冲击,蒸汽下易于弯曲,可以制作造型,抱钉性性能好。为江南特有的木材,纹理清晰,木材质地均匀,色调柔和,流畅。比多数普通硬木都重,在所有的木材硬度排行上,属于中上水平。做胶合板可以用榉木,吉盛唐朝 的榉木胶合板结构稳定不易变形。

樟木是一种很好的建筑和家具用才,不变形,耐虫蛀。民间有用来制作家具,雕刻品、木制品和家装。成材的樟树树干和根部含有高至20-25%的樟脑和樟脑油。

臭椿材质坚韧、纹理直,具光泽,易加工,是建筑和家具制作的优良用材。臭椿因其木纤维长,也是造纸的优质原料。椿叶可以饲养樗蚕,丝可织椿绸。在园林应用中,用臭椿做嫁接红叶椿的砧木。

橡木大量应用于装潢材、地板材等。白橡、红橡的切片也是生产帖面化胶合板的理想用材,其花纹也有直纹和横纹的区别。

随着现代木材加工技术的发展,木材的烘干防虫工艺已经得到较大的进步,橡木如今已经广泛应用于家具,木地板等居家装潢。但由于成材周期长,全实木的家具价格依旧不菲。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