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你认为高雅艺术与低俗艺术有什么区别?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18)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低俗高雅

一直以为,艺术是没有高雅低俗之分的,只要能称之为艺术的,都是高雅的。无论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影视、书法,等等,无论是民族乐还是西洋乐,是中国画还是西洋画,无论是视觉艺术,还是听觉艺术,还是视听混合艺术,等等。

真善美是所有艺术的本质特征,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艺术具备的高雅的品质特性。由于欣赏人群的不同,有人习惯地把那些相对深奥不易读懂或“曲高和寡”或时为主流的艺术称之为“高雅”的艺术,而把那些通俗易懂为普罗大众耳熟能详的艺术或一时不能为人们接受或存有岐义的艺术称之为“低俗”的艺术,其实不是这样的。艺术从来就没有高雅低俗之分,也从来没有区分的标准。真正低俗的就不叫艺术了。

你认为高雅艺术与低俗艺术有什么区别?

比如说,小提琴源自西洋乐器,在我们中间学习掌握的人并不是很多,其音色优美,音调悠扬,听起来很高雅。二胡是我们的民间乐器,广泛流行于城乡民间,很多人都会拉二胡,其音色激扬,韵味十足,一样的很高雅的。

西方的古典主义油画造型精准,形象逼真,色彩丰富饱满,看上去凝重典雅,雍容大气。我们的国画意境深远,气势磅礴,同样的优雅精妙。

印象主义油画兴起之初,为主流油画所排斥,认为低俗,戏谑地称之为“这哪里是画,只是一个印象罢了”,但后来印象主义油画也成为高雅的主流油画。

西方美声唱法几十年前人们听到的很少,现在在我们这里也成为“通俗”了,很多人都会唱《今夜无人睡眠》,但美声唱法仍不失它的高雅。我们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流传了多少年了,至今人们听了仍觉得凄美动听。在西方人听来也是非常的高雅优美。

低俗的作品是从人的物质欲望出发,刺激并满足人的贪占、享用要求;高雅的作品是从愉悦人的精神出发,满足人的审美要求。通俗则是低俗与高雅间的过渡地带。要害是“高起低落”,是从高雅的标准出发落实到一个通俗的效果,从而避免了低俗。 一次谈文化,有人问什么是低俗、通俗和高雅?我一时语塞。如果凭感觉来回答,当然谁都知道,再往深说,有什么理论根据呢?我就赶快回来查书和旧日的读书笔记,于是有了一点新的梳理。 谈这个问题先得承认一个基本的事实,人是由动物变来的。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在最初的动物中发展出脊椎动物,“而在这些脊椎动物中,最后又发展出这样一种脊椎动物,在它身上自然界获得了自我意识,这就是人。”于是人就有了两面性:动物性与人性,物质性与精神性。一般来说,“俗”是指人动物性、物质性的一面;“雅”是指人性、精神性的一面。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分为三种。一是欲望关系,占有的欲望,如见美食就想吃,见好衣就要穿,一个猎人见了老虎就必定要捕杀它。欲望关系是以占有、牺牲对象为前提。二是研究关系,只想弄清对象的真相、规律,并不占有或牺牲它,这是科学的任务。如动物学家跟踪老虎,只是为了研究,绝不干涉老虎的行为。三是审美关系,只是欣赏,并不占有,也不想对它做更深研究。黑格尔称这为心灵的美感。它的特点是不把对象看作实用的个体,心中不起欲望,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只生起一种愉悦的美感。如观众看演出,旅游者看山水。我们从欣赏角度看老虎,也只欣赏它的花纹、雄姿,而绝不会有捕杀的欲望或研究的耐心。 就是说人面对一物会有三念:占有的欲望、冷静的思考和愉悦的欣赏,就看你选择哪一种。这三种念头第一种源于人的动物性、物质性,可称为“俗”;第三种体现人的精神存在,可称为“雅”。俗与雅之间还有一个过渡地带,这就是“通俗”。 人自身的两面性与对外的三种关系,就使人在行为方面产生了六种精神需求。它从低到高分别是: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和审美的需求。大致说来,前两项是满足物质需求的,可归于“俗”;后两项是满足精神需求的,可归于“雅”。中间两项比较模糊,兼而有之。但最低、最高的两项,即刺激与审美的需求却是很典型的。 刺激就是勾起人的欲望,满足人的动物性,是最低的一档。这是一切**、凶杀、打斗类低俗作品的心理基础和市场基础。过去我在新闻出版署工作,人们常问:扫黄、扫黄,为什么总是扫不完呢?它不可能扫完。只要人动物性的一面还存在,人与外界的欲望关系还在,他就要寻求刺激、发泄与满足。我们只能把它控制在最低限度:不公开传播,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危害青少年。相反,这六种需求的最高一档,即审美需求则是满足精神的心灵的需要,常表现为纯艺术。其代表如已被历史洗练、陶冶过的唐诗、宋词、古典音乐、名画及一切经典作品,它没有任何物欲的刺激,全在净化心灵,这无疑是最高雅的。 但是人们食人间烟火,正常的欲望还是要的,还得有作品去满足他的休闲需求、信息需求、知识需求等等,这里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这就是“通俗”。通俗的标准是不刺激人的欲望心理但又不脱离人的物质的现实。所以纯艺术、纯思辨性的作品不在通俗之列,它归于高雅;另一方面,纯刺激性的作品也不在通俗之列,它归于低俗,或名粗俗、庸俗。 上面我们从接受角度,即人接受作品时的“两面性、三种关系、六点需求”谈了低俗、通俗和高雅的存在基础,这样我们就知道社会上为什么会有三类截然不同的作品,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低俗的作品是从人的物质欲望出发,刺激并满足人的贪占、享用要求;高雅的作品是从愉悦人的精神出发,满足人的审美要求。低俗作品让人回归动物的、物质的一面;高雅作品让人升华精神的、道德的一面。 通俗则是低俗与高雅间的过渡地带。但我们一般说的通俗是有方向性的,它是指从高到低的过渡。就是说作品内在的思想、艺术(审美)水准已经很高,但是照顾到接受者的接受能力,兼顾到他的需求(通常叫大众需求),而采用了他能接受的方式。注意,这里的要害是“高起低落”,是从高雅的标准出发落实到一个通俗的效果,从而避免了低俗。如果反过来从低俗的标准出发,就会滑落得更低,而永远不可能达到通俗的效果。就像委派一个大学文化程度的教师去教小学,可以把小学生培养成人才;而委派一个小学文化程度的教师去教中学,则只能把人才教成废才。真正的好作品都是“高起低落”,深入浅出,专家学者看了不觉为浅,工人、农民读来不觉为深,这就是通俗。这方面著名的例子,文艺作品如中国的四部古典名著,现代作家老舍、赵树理的作品,哲学著作如艾思奇的《大众哲学》。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