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药准字卫药健字、卫食字等标识代表什么意思
1,卫食健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指出,食品不得加入药物,不得宣传疗效和保健作用。而卫生部批准认定的60多种中药则既是食品又是药品,这就为含有这些中药的“食字号”食品提供了暗示保健功效的依据。中国具有药食同源的悠久传统,在历代本草著作中,都将大量普通水果、蔬菜、山珍野味收入其中,并赋予中药的性味功效,这又为以此类原料生产的食品做保健功效宣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1996年3月15日卫生部颁发《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规定生产宣传销售保健食品必须取得卫生部的“卫食健字”批文。“卫食健字”保健品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2,卫药健字。
国家卫生部1989年下发《中药保健品的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只有以中药为原料制成的保健品才能取得“卫药健字”的批准文号。同时强调,1,“中药保健品是指对人体有一定程度的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长期服用对人体无害的药品.中药保健品不得加入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剧毒药品。”2,“中药保健品申报资料参照新药(中药)三类的有关项目要求。”3,“考虑到此类药品育长期服用的特点,应强调注意安伞性。”以上规定已表明“卫药健字号”保健品是以三类新药审批标准批准生产的、安全无害的、可长期服用的特殊药品。
3,卫药准字。
目前有一些“卫药准字”药品也在作为保健品推销宣传,在广告中、药品说明书上大肆宣传其保健功效,如汇仁肾宝、曲美等。因为卫生部门在审批“卫药准字”药品时,重点考察的是其对某一疾病的治疗、预防功效,考察在规定剂量范围内的毒性实验,允许某些药品存在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而不是以保健品的安全标准来审批的。
浅谈“药准字”、“食健字”和“食准字”的区别
有“药准字”批文的产品叫药品,有“食健字”和“食准字”批文的是“功能食品”,又称“保健品”。
本人学习、使用、研究、经营过上述三类产品多年,对它们的功能和区别有些体会和心得,很多熟人特别是一些亚健康的朋友,经常问我:它们有什么区别?这里公开我的心得和体会供大家参考、与大家交流,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教。
它们三者之间的根本区别不是效果。专家学者、报刊杂志、电视广播、新闻媒体都说:药品才有疗效,保健品(“食健字”、“食准字”)没有疗效,只有保健作用。其实这话是不全面的。比如:喝醉酒的人,既可以用解酒药解酒,也可以用解酒的保健品(抵抗力胶囊、解酒茶)解酒,还可以用食醋来解酒。可能食醋解酒的效果更好——方便、省钱、又快、又好。那醋是不是药呢?它是什么批文?什么都不是。它的作用本该是调味去腥,但它不仅解酒效果好,而且预防感冒有独到之处。再比如:众所周知吃芹菜可以降血压(治疗高血压),吃黑木耳可以溶栓。它们也都不是药,而是食品。所以说中医博大精深,国家也公布了八十八种药食两用的药材名单。有很多产品,相同的成份,有不同的批文。比如:“红桃K”,既有“食准字”又有“食健字”还有“药准字”批文。又如:“中华灵芝宝”原来是“食健字”,现在是“药准字”,但两种批文的产品内容并无实质差别。
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
一、“药准字”批程序严格,特别是需要一大笔钱,没有三、四百万,几年的时间批文下不来;“食健字”每申报一种功能要交五万元;“食准字”为地方批文,几千元也能批。一个产品报批生产,企业有几种选择,不同的批文有不同的价格和批准部门,就看你选哪一种。所以一种产品的“宣传功能”怎么说是批文、是规定,批文中规定说什么就只能说什么,而不是有什么实际作用。“药准字”可以说“疗效”,保健品不能说“疗效”,这是规定。制定规定时可以讲道理,规定一旦批准公布,大家就必须遵守,再不能讲道理,规定就是道理。除非旧规定太不合理被废除,新规定诞生,但新规定也还是规定。
二、药品可以允许有毒副作用,但必须明确标示,保健品不允许有毒副作用。药品的效果一般比较快。
三、新药品上市,研发费用,广告费用允许进成本,所以价格都比较高。一段时间后(一般是一年左右),必须降价。降价一般是通过药品招标来强制实现的。招的次数多了,就成了普药,或者企业换个名做成新药。但保健品目前尚无这种招标降价机制。所以,新药价格很高(广告研究成本在内);保健品价格较高(没有招标强行降价机制);普药价格较低。
综上所述:重病选医,急病选药,慢性病优先选保健品。选什么药?选什么保健品?除了看批文,更要看内容。选口碑好、又正规,效果经过验证的产品,一般不会错。金杯银杯不如口碑,不看广告看疗效。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