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俗语、成语有何异同?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18)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西塘俗语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试比较下列例句:

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乙、弱肉强食

甲、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

乙、积重难返

甲、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

乙、后来居上

甲、捡了芝麻,丢掉西瓜

乙、因小失大

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乙、分道扬镳

甲、前怕狼,后怕虎

乙、畏首畏尾

甲、打破砂锅问到底

乙、刨根问底

甲、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

乙、一见锺情

以上各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为俗语,乙为成语。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从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稳定,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

这是俗语的主要内涵,就外延来说,它跟成语难免有交错的情况。俗语虽然以形象为主体,但也不排除精练;成语虽然以精练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成语虽然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但也有一些是由四个以上的字组成的;俗语句式虽然长短不齐,但也有少量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俗语虽然多为口语,但已广泛进入文学作品,甚至哲学、科技图书中也经常用到;而随着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成语在口语中也经常使用。这样,俗语跟成语,就可能互相渗透,存在着交错现象。如: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语→成语)

④习惯成自然(精练,五字,俗语→成语)

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练,七字,俗语← →成语)

俗语是口语型的,成语是书面语型的。这些语例,兼有俗语和成语的某些特点,看来俗语辞典、成语辞典都可以收录,好在这种情况并不算多。

俗语和成语,有时候也可能互相转化,并同时存在。例如:

①板凳没焐热← →席不暇暖

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儿← →投鼠忌器

③火烧眉毛顾眼前← →燃眉之急

④鸡蛋碰石头← →以卵击石

⑤鸡飞蛋打一场空← →鸡飞蛋打

⑥拉完磨杀驴← →卸磨杀驴

⑦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

⑧没喝过墨水← →胸无点墨

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饭← →因噎废食

⑩什么病吃什么药← →对症下药

①①一网打尽满河鱼← → 一网打尽

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

二,谚语和格言

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如:

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

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⑥金子碎了分量在

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⑨墨是可以磨浓的

⑩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①①人心齐,泰山移

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

①③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

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

甲,满招损,谦受益(书面语)

乙,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口语)

甲,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

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口语)

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面语)

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口语)

以上三组,严格地说,甲为格言,乙为谚语。但是,由于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进入了口语。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区分,而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存在一些交错现象

俗语中一部分为谚语,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语句,它们并没有总结知识经验,而只是表述一种情态。如:

①不认这壶酒钱

②不知道哪头炕热

③蝉曳残声过别枝

④横挑鼻子竖挑眼

⑤眉毛胡子一把抓

⑥起大早,赶晚集

⑦求爷爷,告奶奶

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⑨摇头不算点头算

⑩中看不中吃

①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①②走了穿红的,来了穿绿的

这一部分语句是描述性的,跟总结知识经验的谚语不同,而又无确定的术语,现在只是笼统地称为俗语,实在有必要把它跟谚语区别开来,给它一个确定的名称。

有的图书称之为“惯用语”,但所涉及的语言现象,却是“俚语”,如:背靠背、开夜车、乱弹琴、磨洋工、冤大头,等等。笔者以前在《俗语五千条》的前言中,曾用“熟语”来称呼描述性的俗语。熟语这一术语的定义,也不十分明确,有的辞典又把它当作高于俗语、成语的术语来使用,而它本身又跟“俗语”的读音近似,某些方言区甚至就是同音词,作为术语,自身有不足之处。再三斟酌,觉得不如用“俚语”来代替。

俚语,这个术语有时跟俗语相混,俚俗并称。这个“俚”,跟“乡里”之“里”有关,望文生义,也就是里人(乡下人)的意思。俚语常指带有方言色彩的土语。既然它有时跟俗语相混,而“惯用语”实际上又多指俚语,不如就借用“俚语”一词,来专指这些描述性的俗语。

四,歇后语、俏皮话

歇后语、俏皮话,基本上是同义词。歇后语是语言学上的术语,俏皮话是口头上的称呼。

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如:

①水仙不开花,装蒜(修饰词)

②猫哭耗子,假慈悲(修饰词组)

③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不认自己人(修饰句子)

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饰成语)

⑤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修饰俗语本身)

有些成语,为了增强形象性,往往会转化成歇后语。

①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②金弹子打鸟,得不偿失

③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④磨道里走路,没头没尾

⑤螃蟹过河,七手八脚

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⑦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

⑧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⑨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

歇后语良莠不齐,有些歇后语内容和形象,均不见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语言垃圾,不宜滥用。有些常用的歇后语,形象较好,前后结合得比较紧密,已经跟谚语、描述性的俗语(俚语)近似。如:

①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前为形象,后为解释,经验之谈→谚语)

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③芝麻开花,节节高(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综上所述,谚语,俚语(描述性的俗语),歇后语,这三部分构成俗语的整体。俗语属于口语型的语句,与书面语型的成语、格言有所区别,它们是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两大系统。

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谚语虽然简单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

懒婆娘的裹脚 -- 。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小葱拌豆腐 -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冷水发面 -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棋盘里的卒子 -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曹操吃鸡肋 -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那肯定是虹桥机场到西塘方便。浦东机场造在乡下,春节属于国定节假日,所以要收票的。具体可以参考一下我这篇攻略哦。

2012最新西塘旅游攻略

序言:

这是我上传的第三篇西塘旅游攻略了,前两篇浏览量都很大,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没上过首页,真是郁闷,这次我一定要好好表现,做到有图有真相,让我的攻略上首页。

由于西塘旅游局最近对旅游区的改革比较多,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对我的攻略做一次升级,用最全最新的信息,来帮助每一位游客朋友。

如果你想去西塘,准备去西塘,那你可以收藏我这篇文章了。

如果你已经去过西塘了,那你还是可以收藏这篇文章,因为西塘是一个你去了还想再去的地方。

如果你已经在西塘了,你还是可以收藏这篇文章,把它分享给你的三五好友。

不过收藏归收藏,在您想转载之前请得到我的同意

正文:

一.简单介绍一下西塘:

西塘地处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自从阿汤哥的《碟中谍3》开播之后进入旅游鼎盛时期,现在是国家4A级旅游区。西塘规模不大,选择自助游1-2日即可深度游玩。

二.如何到达西塘

1.从上海到西塘:

(1)铁路(不推荐):上海每天有8辆高铁会经过嘉善火车南站,但是由于管理问题,嘉善火车南站没有公交车经过,火车站门口遍布黑车,从嘉善火车南站到西塘坐黑车的话费用在每位20元左右。

(2)公路(推荐):上海南站(柳州路的)每天有12辆大巴直达西塘汽车站,最早7:10,最晚17:54,基本每小时一班,票价是每人32元,行程60分钟左右。上海汽车总站(中兴路1666号)每天有8辆大巴直达西塘汽车站,最早7:20,最晚18:30,票价32元,行程90分钟左右.

(3)自驾游:自驾游没什么路线选择,导航一开就可以了。

2.从杭州到西塘:

(1)铁路(不推荐):杭州每天有10辆高铁经过嘉善火车南站,不推荐理由同上。

(2)公路(推荐):杭州九堡客运站每天有4辆大巴直达西塘,票价39元,车程2小时左右。

3.从嘉兴到西塘:

嘉兴汽车北站坐K152公交车直达西塘汽车站,票价6元,行程60分钟。不推荐转车,不过如果嫌挤公交车麻烦,可以直接选择打的,费用在100元左右。

4.嘉善到西塘:

嘉善客运总站坐K215,K216公交车直达西塘汽车站,票价2元,行程40分钟。

嘉善火车站坐K210公交车直达西塘汽车站,票价2元,行程40分钟。

不喜欢挤公交车可以选择打的,费用40元。

5.苏州到西塘:

苏州北广场和苏州南站明天分别有6班大巴开往西塘,间隔2小时,票价32元,行程60分钟左右。

6.从南京到西塘:

南京长途汽车东站每天14:40分有一班开往嘉善客运总站的大巴,票价97元,然后按照嘉善到西塘的路线即可。

7.其他地区的朋友可以自己选择先到以上几个城市之一,然后按照路线到达西塘。

三.门票(请仔细阅读,这里有重大改动)

西塘旅游局决定从2012年5月7日开始,实行每日收票制度,也就是说以前周一到周五不收门票的情况已经不存在了,而且收票时间也发生了变化,分为自助游和自驾游两种。

1.自助游(坐汽车到西塘)收票时间是早上8点到晚上4点,如果你想在这段时间之内进入景区,那么只有买门票或者找黄牛2个方法,当然找黄牛本身就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利弊之处请大家自己衡量,黄牛带人进景区一般是20元左右。

2.自驾游收票时间是早上8点到晚上8点。

3.逃票,逃票方法比较简单,但是不便公开,有需要的朋友可发站内信给我,我尽力回复大家。

俗语、成语有何异同?

门票类型

现在西塘门票分为两种,一种是联票,100元一张,包含整个景区内的11个小景点(这11个景点的具体游览路线,我会在文章最后为大家一一盘点)。

还有一种是单票,也叫做夜游票,50元一张,不过大家要注意了,夜游票只有在下午三点以后才开始出售,也就是说你在下午3点之前进入景区只能买100元的门票。

游船票

既然说到了门票,那么将游船票一起说明了,游船票也分2个时间段

周日-周四,有当日门票的散客,20元每人,包船费用150元每船。无当日门票的散客30元每人,包船费用200元每船,每船限坐8人。

周五,周六,国家法定节假日,有门票的游客费用与以上完全相同,无当日门票的散客40元每人,包船费用280元每船,每船限坐8人。

游船开放时间分为日游与夜游,日游时间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夜游时间从下午5点到晚上8点半。推荐夜游,西塘夜景比较美,白天过于喧闹。

游船路线有3条,游客朋友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自行选择,游览时间均在30分钟左右。

四.住宿

在西塘,住宿的选择是很多样的,从高档的星级酒店到民居改造的客栈,各种价位的都可以找到。所以在西塘住宿一般分为3类

正规酒店,西塘的正规酒店比较多,价格也不贵,与城市中的酒店没什么区别,只是住宿条件很一般,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西塘假日酒店(三星级),凯迅大酒店(涉外两星级)。

临水客栈,临河客栈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就是风景好,不论清晨或者夜晚,打开窗户就能看到西塘美丽的景色,占尽地利条件,缺点就是临河的客栈一般都是老房改建的,房间比较小,隔音比较差,夏天的时候蚊子有点多。

不临河客栈,同时也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临河客栈一般处在西塘的小弄堂里,比较安静,早晨不会被吵醒,设备也一般比较新,房间的设计布置很有特色。缺点么,显而易见,没有无敌水景的衬托,跟住在家里没什么区别。

雕花床和普通床的区别,这个我没办法用语言描述出来,等文章的最后会有我的照片贴出,朋友们自己对比一下吧。

在价格方面,在正常工作日,客栈的价格在100-300元之间,但是到了周末或者节假日,翻几番是很正常的事情,还有就是临水和不临水在价格方面差距并不大,所以各位游客朋友还是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来选择最适合的地方比较好,记得要货比三家哦。

五.小吃

终于说到我最喜欢的吃了,来到西塘不吃东西,那实在是太亏了,但是如果你只为吃而来,那么西塘的小吃肯定会令你失望透顶,不是说西塘的东西不好吃,只是在原材料一般的情况下,很难出现令人惊艳的美食,不管好不好吃,我都会为大家盘点一遍西塘的特色小吃。

1.西塘管老太臭豆腐,这个是西塘最著名的小吃了,山寨冒牌遍布西塘的角角落落,而且味道也参差不齐,不过根据我多方打探之后,了解到最正宗的管老太店铺在石板路,据说是管老太的儿子在经营,不过非常不幸,石板路属于景区外,所以想买到正宗的管老太臭豆腐是要出景区的,所以大家自己看着办吧,价格都是一样的,5元一盒,一盒六块。

2.芡实糕,西塘老牌土特产,基本上所有的游客都会带一点回家,有很多不同的口味供选择,味道还算不错了。比较著名的是一线天糕点,位于西街。以及森林芡实糕和曹记糕点,位于塘东街。价格一般是10元一盒。

3.西塘小馄饨,最有名的莫过于陆氏小馄饨啦,位置在西街最东端的广场上,不过本人觉得味道也就那样啦,最主要的是,它居然又涨价啦,现在价格是6元一碗,想吃便吃,不吃也无所谓的,不过我这次去西塘发现,陆氏小馄饨店里的酒酿小圆子很好吃,5元一碗,大家可以试试。

4.西塘豆腐花,西塘著名小吃之一。在永宁桥边上有钱氏豆腐花的小摊,味道还可以的,但是也涨价了,现在5块钱一碗。

5.粉蒸肉,整个西塘小吃中最难吃的一种,有些朋友可能觉得我没吃到正宗的,不过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我吃过4个牌子的,味道都一样。超难吃。都是糯米。一点点猪肉,更夸张的是在里面吃到了里脊肉,悲剧啊,价格4——6元一块。不建议大家品尝。谁吃谁后悔。

6.扎肉,其实就是跟红烧肉味道差不多的,只是更加咸一点。随便吃吃还是可以的。3块钱一块。

7.熏青豆,这个非常好吃,很香的,准备多买点带回家吃,哈哈。有两种包装的,一种8块,一种10块。每家店味道貌似都差不多的,因为很闲嘛。一家一家试吃。

8.麦芽塌饼,西塘本地人貌似有立夏吃塌饼的传统习俗,塌饼是油煎出来的一种甜味糕点,说他是甜味糕点有点委婉,照我的口味来说,它实在是太甜啦,不过有些人觉得很好吃,价格也比较便宜3块钱一个,比较有名的是杨氏塌饼和卧龙塌饼,都位于石板路上。

9.天下第一面,味道一般。而且价钱有点贵,感觉不太划算。一碗面二十几块钱。我宁可去炒个小菜吃饭的。

10.麦芽糖,本人不喜欢吃糖,有喜欢甜食的同学自己去品尝吧。价钱也便宜,3元一串。

基本上西塘本地的特色小吃就是这几种了,当然也不排除我没吃到的,欢迎各位朋友帮忙补充。

六.饭店

除了小吃,西塘的饭店也是多种多样,从高档到低档应有尽有,作为4A级的旅游区来说,西塘的餐饮价格是便宜的,但是便宜不代表实惠,因为多数饭店的味道实在是不敢恭维,这里我给大家盘点一下现在西塘仍在营业的,比较靠谱的饭店:

1.钱塘人家:

钱塘人家是西塘最著名的饭店,位于永宁桥下,店面在西塘算比较大的,生意非常火爆,由于是老房改建而成,卫生条件比较一般,不过他有一圈沿河的阳台,风景非常优美。价格也不是很高,文章的最后会有他们的菜单贴出,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可能是人气实在太高,他们家的菜都是事先做好的,上菜速度超级快,从点菜到上菜不会超过3分钟,而且晚上7点半以后就不点单了,这里要提醒大家一下,钱塘人家的服务态度是非常非常差的,点菜慢,点菜少都会遭到服务员的白眼。菜的味道在西塘整体水平之上,还是可以接受的,从环境,菜价,服务综合来看,钱塘的性价比还是挺高的,只是没什么菜能让我印象深刻。比较适合那些只为风景,其他都是浮云的朋友。

2.忆江南饭店:

西塘的老字号饭店,位于石板路,3间店面,不靠河,也没有楼上,由于处于景区外(石板路是处于景区外面的),中午人不会很多,但是下午4点停止收票之后慕名而去的食客会非常多,排队等位的现象在旅游旺季也经常出现。卫生条件比钱塘人家好很多,价格可以说是非常非常便宜,在文章最后也会有菜单贴出。虽说价格便宜,但是这家店菜的味道绝对是非常正宗的。不过推荐这家店的主要原因是这店的服务态度非常非常好,上到老板,下到服务员,都非常厚道,在点菜之前都会询问你的口味,然后针对不同口味推荐不同的菜式,很贴心。综合来看也是整个西塘性价比最高的饭店。比较适合想要品尝西塘特色菜肴,又想感受西塘风土人情,又在意价格的朋友。这家店的酱爆螺丝,葱油蚬子,响油鳝糊,清蒸白鱼等等西塘特色菜肴都另我印象深刻,真想再去一次。

3.乡影坊

听到这个名字,有些朋友可能比较陌生,其他这就是开在船上的那家大饭店,位于环秀桥西面,是较大的那艘船。既然饭店都开到船上去了,那么风景肯定是一流的,上次去西塘的时候有幸去品尝过一次,由于服务员就站在我旁边,没有脸皮去拍照,不过菜价相对于钱塘人家来说还是非常高的,举个例子来说,清蒸白水鱼这个菜,钱塘人家卖28元,这里是68元。不过这家店的味道还是比较好的,菜品相对而言也比较精致,有个茶树菇做的非常好吃。这家店比较适合不在乎菜价,只在乎情调,特色的朋友。

4.老品芳

西塘人气最高的饭店,位于北栅街。但是我去的那个星期,他们家休息,没有营业,非常遗憾,争取下次去的时候品尝一下。

七.门票中11个景点的旅游路线

联票中的11个景点中,只有五姑娘公园、张正根雕馆在景区外。其中,护国梁王庙和圣堂2个寺庙是骗钱的地方,不建议参观。醉园位于塔湾街、王宅,纽扣博物馆,瓦当馆位于西街,黄酒博物馆位于塘东街,木雕馆和倪宅位于烧香港,具体游玩线路一般是,先看醉园,然后过环秀桥右转,看王宅,看完之后回头直走看纽扣馆,再看瓦当馆,出西街,过安境桥右转,然后在鲁家桥下左拐进入烧香港,参观木雕馆和倪宅,最后去看酒文化博物馆。

八.民族服饰

很多女士来西塘游玩,肯定免不了消费一些西塘特色的民族服饰,首先说明一点,这些民族服饰在某宝网站上是买不到的。在西塘有两家连锁店是从事名族服饰生意的,一家是花制作,另一家是异朵。服装质量都差不多,毕竟这种衣服也只能在西塘穿一下,不会穿去上班或者上学的。

九.酒吧

把西塘的酒吧排在第九条还是很有意义的吧。西塘酒吧很多,塘东街又名酒吧一条街,一条不大的街上聚集了近30家酒吧,可以想象一下火爆的程度。首先说一下西塘酒吧的消费,总体而言,西塘酒吧的消费更大城市相差无几。最蹩脚的啤酒25元一支,价格都是统一的。果盘在20元左右,洋酒很贵,而且假酒很多,鸡尾酒味道都一般般。

不过来西塘酒吧与城市酒吧最大的不同就是,这里非常安全,不会出现酒里被下药等不法行为。而且大家都是游客,来西塘都是为了休闲,娱乐。基本上不会出现争风吃醋,打架斗殴的现象,正是由于安全工作做的好,西塘的酒吧生意也都非常的火爆,等下会有照片贴出,大家可以看个究竟。

十.收尾

终于把这篇攻略结束了,如果各位朋友觉得有什么不太清楚的,可以站内信我,或者跟帖,只要我能解答的,我都会尽我的力量帮助大家,完成一个美妙,值得回忆的西塘之旅。如果觉得这篇攻略对你有帮助,那么请你支持我一下,顶我一下,回个帖,让更多的朋友看到。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