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多聚果糖和乳糖有什么区别

乐乐1年前 (2023-12-18)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果糖蔗糖

你好,这两种糖的区别还是挺大的,首先乳糖是双糖而果糖是单糖,其次乳糖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而果糖确是以游离的状态大量存在于水果的浆汁以及蜂蜜。最后一点区别就是乳糖的甜度没有果糖高,果糖的甜度是所有天然糖中甜度最高的糖。

果糖、乳糖、蔗糖等糖类那种对人体的帮助最大,最有益处?

 1、来源不同:低聚果糖在许多水果和蔬菜中都存在,乳果糖是人工合成的;2、用途不同:低聚果糖一般用于食品或保健领域,乳果糖则主要用于医疗方面;3、功效不同:低聚果糖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乳果糖有益于肠道消化。

 低聚果糖和乳果糖有什么不同

  1、来源不同

 低聚果糖在许多的水果和蔬菜里面都存在,香蕉和小麦等我们常见的水果蔬菜里面都存在低聚果糖。市面上的低聚果糖则是通过以蔗糖为原料的果糖基转移技术合成的。乳果糖则是人工合成的,是半乳糖和果糖合成的双糖。

  2、用途不同

 低聚果糖一般拥有超强双歧因子和膳食纤维,广泛用于食品和保健领域。低聚果糖是全天然配料,而且它的热量比其他糖类要低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乳果糖则是很容易被分解为气体和乳酸,常常用于医疗,帮助肠道蠕动和消化。

多聚果糖和乳糖有什么区别

  3、功效不同

 低聚果糖一般用于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物的口感降低热量,还可以加速人体内的新陈代谢,促进消化。乳果糖则是比较容易分解,它产生的乳酸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益生菌繁殖生存,对于解决便秘有着很好的效果。

果糖之一

果糖中含6个碳原子,也是一种单糖,它以游离状态大量存在于水果的浆汁和蜂蜜中,果糖还能与葡萄糖结合生成蔗糖。

工业上大规模生产果糖的原料是蔗糖,用稀盐酸或转化酶都可以使蔗糖发生水解反应,产物是果糖和葡萄糖的混合溶液。加入氢氧化钙使果糖和氢氧化钙形成不溶性化合物,从水溶液中过滤分离出来。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使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作用,生成溶解度很小的碳酸钙,然后过滤掉碳酸钙,蒸发水分可得到果糖的结晶体。

另一种生产果糖的方法是用淀粉做原料,淀粉水解后经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转化为糖,其中含有42%的果糖和58%的葡萄糖,这种混合物称为果葡糖浆或高果糖浆。

果糖是棱柱状晶体,熔点103~105℃,是所有的糖中最甜的一种,它比蔗糖甜一倍,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如制糖果、糕点、饮料等。果葡糖浆的甜度与蔗糖相当,但它是用淀粉做原料生产出来的,不但成本低,还具有天然蜂蜜的香味,在食品工业中比果糖有更广的用途。

果糖之二

又称左旋糖。为一种单糖,全称D-阿拉伯型己酮糖,分子式C5H12O5CO。果糖以游离的形式大量存在于水果的浆汁和蜂蜜中,是牛和人的精液中存在的唯一的还原糖。在菊芋(大丽菊的根)中D-果糖以聚糖的形式贮存能量。更大量的存在形式是与D-葡萄糖以苷键相互连接为蔗糖。在结晶状态下,酮糖中可能存在β-吡喃型糖,在天然产物中常常以呋喃型果糖相结合。在水溶液中,呋喃型果糖和吡喃型果糖同时存在,在20℃水溶液中大约有20%呋喃型果糖。

在自然界很少见到果糖形成的糖苷。果糖是棱柱结晶,熔点103~105℃(分解),果糖是所有糖中最甜的一种,比蔗糖约甜一倍,可以由菊芋水解得到。蔗糖是工业上大规模生产果糖最丰富的原料,用稀酸或转化酶水解蔗糖,从混杂有D-葡萄糖的溶液中析离果糖。果糖不易结晶,但它与氢氧化钙形成不溶性的复合物,分离后,通入二氧化碳,即可得到果糖结晶。工业上也可用溴水选择性地氧化蔗糖的水解液中的葡萄糖,然后除去D-葡萄糖酸得到果糖。目前工业上大规模生产采用淀粉水解制备葡萄糖,经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转化为转化糖,其中含有42%果糖和58%葡萄糖,商业上称果葡糖浆或高果糖浆,它的甜度与蔗糖相当,但它具有天然蜂蜜香味和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已广泛用于饮料和糖果糕点等食品工业。

果糖之三

C6H12O6 醇酮类单糖之一。白色晶体或粉末,商品常带浅棕**,味很甜。密度1.6g/cm3,熔点103~105℃(分解)。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无醛基而具活性酮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氧化产物为羟基乙酸和三羟基丁酸。与石灰水可形成果糖钙沉淀,但通入二氧化碳又可复出果糖。用作食物、营养剂和防腐剂。存于水果、蜂蜜中。常用菊粉水解制取。

乳糖

是一种糖,在乳汁中天然存在和叫“乳糖”。它是所有天然糖中最少甜力和商业应用在食品中如婴儿配方和糖果。

蔗糖

蔗糖是人类基本的粮食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蔗糖根据纯度的高低可分为三种;白糖、砂糖和片糖。

化学

蔗糖,有机化合物,分子量180。白色晶体,具有旋光性,但无变旋。蔗糖的分子式:C12H22O11。

蔗糖容易被酸水解,水解后产生等量的D-葡萄糖和D-果糖。不具还原性。发酵形成的焦糖可以用作酱油的增色剂。

蔗糖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特别是甜菜、甘蔗和水果中含量极高。蔗糖是植物储藏、积累和运输糖分的主要形式。

性质

水中的溶解度: 每克水可以溶解 2.1 g蔗糖(25℃).

熔点: 186℃

能量密度: 17 kJ·g?1

生产

蔗糖的原料主要是甘蔗(Saccharum spp.)和甜菜(Beta vulgaris)。将甘蔗或甜菜用机器压碎,收集糖汁,过滤后用石灰处理,除去杂质,再用二氧化硫漂白;将经过处理的糖汁煮沸,抽去沉底的杂质,刮去浮到面上的泡沫,然后熄火待糖浆结晶成为蔗糖。

历史

甘蔗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和印度。大约在周朝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

汉朝至隋朝

世界各国“蔗糖”(sugar、sucrose)和中国古代的“西极石密”和“西国石密”都包含“sacca”字根,来自梵文sakara。说明蔗糖发原地是古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和世界各地。

敦煌残卷中有一段关于印度制糖术的纪录,说到印度出产甘蔗,可造最上“煞割令”。根据季羡林解读,“煞割令”就是梵文sakara 的音译,证明印度制糖术的确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印度制蔗糖的方法,是将甘蔗榨出甘蔗汁晒成糖浆,再用火煎煮,成为蔗糖块(sakara)。梵文sakara又有“石”的含义。印度的“石”糖在汉代传入中国,汉代文献中的“石蜜”、“西极石蜜”、“西国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其中“西国”、“西极”正是梵文sakara的对音,而“石蜜”是梵文sakara的意译。

石蜜就是今日的片糖。

唐代

后来印度的炼糖术有进一步地高:将甘蔗榨出甘蔗汁,用火熬炼,并不断加入牛乳或石灰一同搅拌,牛乳或石灰和糖浆中的杂质凝结成渣,原来褐色的糖浆颜色变淡,经过反复的除杂工序,最后得到淡**的沙糖。《新唐书》中记载唐太宗遣使去摩揭陀(印度)取熬糖法,说明印度的炼糖术在唐朝传入中国。

宋代北宋初期,三佛齐和大食等国贡白砂糖。白砂糖是从石蜜进一步提炼的,呈沙颗粒状态,色淡黄,比石蜜色淡,不是白如雪。

宋代出现世界第一部甘蔗炼糖术专著《糖霜谱》。

制糖成为一门重要产业,糖制品种类繁多,有香糖果子、狮子糖、花花糖、胶牙糖、芝麻糖、锤子糖、杨梅糖等。

元代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记述中国武干的制糖业,开始不知道怎么炼制像巴比伦地区出产的糖那样精美,后来大汗得到来自巴比伦地区的人传授用树灰炼精糖的技术。又说福州地区炼制的糖“十分洁白”。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伊本·白图泰游记》说:“中国出产大量的蔗糖,其质量较之埃及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

明代

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第六卷《甘嗜》篇详细叙述造白糖和冰糖的方法:

造白糖法:将过冬成熟的甘蔗,用轧浆车榨蔗汁,盛入缸中,用火熬成黄黑色的糖浆,倒入另一口缸中凝结成黑沙糖;另备一口缸,上面安放一个瓦溜(瓦质漏斗),用稻草堵塞瓦溜的漏口,将黑砂糖倒入瓦质漏斗中,等黑沙结定,除去稻草,用黄泥水淋下漏斗中的黑砂糖,黑渣从漏斗流入下面缸中,漏斗中留下白霜,最上一层约五寸多,非常洁白,叫西洋糖(明代的西洋即现在的南洋)。

造冰糖法:将白糖煎熔,和入鸡蛋清除杂质,待火候合适,将新青竹破成蔑片,斩成一寸长短,投入熔化的白糖中,经过一夜就凝成冰糖。

季羡林在所著《中华蔗糖史》说:中国明代熬练白糖的“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并指出

冯·李普曼(von Lippmann)的《糖史》,没有一个字提到黄泥水淋脱色法。

除《天工开物》外,《闽书南产志》、方以智著《物理小识》、刘献廷著《广阳杂记》、《兴化府志》都有关于熬练白糖的黄泥水淋脱色法的叙述。证明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