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章句和古本大学有什么区别?
朱熹,王阳明对于理和知行关系方面有不同的看法。在朱熹看来,世间万物皆含至理,人需要格物致知,不断了解世间万物之理,最终才能获得圣人之道。他认为知行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齐头并进的。而王阳明认为理在人心中,人心本来就含至理。人性本善,人们只需要不断的正心,反省,使本心回归原来的面貌,恢复其主导地位,就能获得圣人之道。他认为知行的关系是一体的,当你没有做过一件事时是你并没有真正了解这件事,只有当你在做一件事时才能有对它的了解。所以他把知行看做一个过程,知识过程的起点,而行是知的具体表现。王阳明对于格物致知的理解和朱熹也有所不同。朱熹对于的知的理解偏向于知识,而王阳明则偏向于一种对道德的认知,这才有了良知说。总体来说是对于理的理解与看法不同,导致了由此产生的一些分歧。王阳明的心即理也是继承了陆九渊的想法,而陆九渊与朱熹在当时也对于理的理解产生过争论。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