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参的意思
1. 参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参
(参)
cān ㄘㄢˉ
1. 加入在内:~加。~与。~政。~赛。~议。
2. 相间,夹杂:~杂。~半。
3. 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考。~照。~省(xǐng)(检验省察)。~看。~阅。~检。
4. 探究,领悟:~悟。~透。~破。~禅。
5. 旧指下级进见上级:~见。~拜。
6. 弹劾,向皇帝告状:~奏。~劾。~革。
其它字义
● 参
(参)
shēn ㄕㄣˉ
1.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商(“参星”和“商星”,此出则彼没,两不相见;喻亲友隔离不得相见或彼此对立不和睦)。~辰卯酉(“辰星”即商星,参星酉时现于西方,辰星卯时出于东方;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
2. 中药名:人~。党~。
其它字义
● 参
(参)
cēn ㄘㄣˉ
◎ 〔~差(cī)〕长短不齐,如“~~不齐”、“~~错落”。
其它字义
● 参
(参)
sān ㄙㄢˉ
◎ 古同“叁”,三的大写。
2. 文言文“参”怎么读参拼 音 cān shēn cēn sān 释义 [ cān ]1.加入在内:~加。
~与。~政。
~赛。~议。
2.相间,夹杂:~杂。~半。
3.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考。~照。
~省(xǐng)(检验省察)。~看。
~阅。~检。
4.探究,领悟:~悟。~透。
~破。~禅。
5.旧指下级进见上级:~见。~拜。
6.弹劾,向皇帝告状:~奏。~劾。
~革。[ shēn ]1.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商(“参星”和“商星”,此出则彼没,两不相见;喻亲友隔离不得相见或彼此对立不和睦)。
~辰卯酉(“辰星”即商星,参星酉时现于西方,辰星卯时出于东方;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2.中药名:人~。
党~。[ cēn ]〔~差(cī)〕长短不齐,如“~~不齐”、“~~错落”。
[ sān ]古同“叁”,三的大写。
3. 参在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参有五种读音,分别如下:
shēn
1.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左传?昭公元年》:「迁实沈于大夏,主参。」
2. 中药名。
《急就篇》卷四:「远志续断参土瓜。」
3. 通常指人参。
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
cēn
「参差」不齐的样子
cān
1. 罗列;并立。
《书·西伯戡黎》:「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
2. 参与;参加。
《后汉书?班彪传》:「所上奏章,谁与参之?」
3. 旧时下级按一定的礼节晋见上级。
唐贾岛《上杜驸马》诗:「鸳鸯殿里参皇后,龙凤堂前贺至尊。」
4. 犹问候。
《南史?齐巴陵王子伦传》:「西阳王子明欲送书参侍读鲍僎病,典签吴脩之不许。」
5. 检验;考索验证。
《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 领悟;琢磨。
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摺:「相公意,难参透。」
7. 弹劾。
三国魏曹操《与和洽辩毛玠谤毁令》:「和侍中比求实之,所以不听,欲重参之耳。」
8. 选拔;委派。
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时天子以为宰相宜参用道德人,因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9. 高。例词「参寥」。
10. 间杂;杂乱。
金王若虚《诸史辨惑》:「左氏文章所谓毫发无遗恨者,惟参举人名字颇为不惬。如:邲之战,既称士会,复曰随武子,又曰随季,又曰士季。」
11. 古时重量单位。
宋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二》:「《唐书》‘开元钱重二铢四参’。今蜀郡亦以十参为一铢。」
12. 通「骖」。陪乘或陪乘的人。
●《商君书?境内》:「爵五大夫有税邑六百家者,受客;大将、御、参皆赐爵三级。」
sān
1.下垂的样子。
●《鹖冠子?道端》:「有道之君任用俊雄,动则明白。二者先定素立,白参明起,气荣相宰。」
2.通「三」。
《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sǎn
通「糁」。 杂乱。
《仪礼?大射》:「大侯九十,参七十。」
4. "文言文"的含义是什么文言文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中国的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5. 王荆公不受紫团参文言文翻译北宋·沈括《王荆公不受紫团参》白话释义:
王荆公(安石)得了哮喘病,要用紫团山人参入药,确找不到这东西。恰好当时薛师政从河东回来,刚好有这种人参,便赠送给王安石几两用,王安石却不接受。有人劝荆公说:“大人您的病不用这味药没法治,这病着实令人担心哪,没必要退回这些赠药啊。”
王安石说:“我一辈子没用紫团参,也活到今天了。”最后也没接受。荆公面色粗黑,他的幕僚门人因此而担心,便向医生询问。
医生说:“这是出汗后的淤垢,不是病。”于是这些门人向荆公进献澡豆让他洗脸。王公说:“既然老天赐我一副黑面孔,澡豆又能拿我怎么样呢?”
原文:
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
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公面黧黑,门人忧之,以问医。医曰:“此垢汗,非疾也。”进澡豆令公颒面。公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沈括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市)沈氏家族,祖父沈曾庆曾任大理寺丞,父亲沈周、伯父沈同均为进士。
沈括自幼勤奋好学,十四岁就读完了家里的藏书,并随父亲宦游州县,到过泉州、润州、简州和汴京等地,接触社会,增长见识,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强烈兴趣和敏锐观察力。
沈括自幼体弱,加上读书十分用功,经常需要服食中药调理。钱塘沈氏在医药学颇有建树,有家传药学书籍《博济方》,受家庭影响,沈括也从搜集医方开始钻研医学。
皇祐二年(1050年),沈周知明州(今宁波市),沈括借居苏州母舅家,从舅舅许洞的著作与藏书中得益甚多,开始对军事产生强烈的兴趣。
熙宁五年(1072年),沈括奉命主持汴河疏浚工程,七月,加官史馆检讨。按照惯例,皇帝每三年要到圜丘祭祀天地,吏员常借此修建园林、谋取私利。沈括便考察南郊大礼的历史沿革,撰成《南郊式》,被任命掌管郊祀事务。沈括按照新礼仪办事,所省费用数以万计,神宗十分满意。
八月,淮南饥荒,沈括受命巡察,发放常平仓钱粮,疏通河渠,修治荒田,取得明显成效,升任集贤校理,巡察两浙农田水利。
两浙水利工程规模浩大,沈括建议出钱雇用饥民兴建水利,得到神宗的赞同。九月,沈括升任太子中允、提举司天监。当时的日官都是些庸碌之人,对天文几乎全然不知。沈括遂改革机构,改进仪器,召请卫朴修造新历法,并向全国征集观测天象的书籍。
十一月,朝廷登记民间车辆,市易司打算填封私井以阻止四川私贩井盐,民议纷纷。沈括进言:民间都是太平车,不利于机动作战;小盐井很多,填封私井势必要加强警戒,得不偿失。神宗赞同,次日诏停此二事,擢升沈括为知制诰、兼管通进、银台司。
有区别。支票上,数字“3”的大写数字写法是:叁。不是:参。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8-0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