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生与秀才的区别
明清时代,挑选府、州、县秀才中成绩、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
通俗说,就是把优异的一些秀才,推荐到京城国子监(相当于教育部和中央一级大学)读书,毕业后就可以当个小官。
贡生身份比秀才要高一些,但比举人要低一些,或称举人副榜。
在明朝正儿八经科举出身的进士和举人是看不起贡生的。比如在明朝,各地官员们聚在北京开完会品茶时,互相施礼后,先论是哪年的进士?然后再论恩科老师是哪位部堂(六部)大人?最后再各自报家乡是哪?如果是同科或同一个恩科老师,关系自然就是师兄弟,如果再是一个省的,那立马关系就更近一步了。圈子立马会容纳你,你的资源和身价立刻增十倍。
贡元与贡生区别 贡元与贡生区别是什么
贡生和监生区别:设立时间不同、对象不同
区别一、设立时间不同
隋朝于605年首次开的贡生科;监生其名始于唐代。
区别二、对象不同
贡生指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监生指取得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照规定必须贡生或荫生才有资格入监读书。
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贡生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贡生,中试者皆称贡生。唐朝时以贡生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为贡生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元、明、清时,贡生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贡生。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贡生及第;二、三甲,分赐贡生出身、同贡生出身。
扩展资料:
贡生发展历程:
隋、唐时,“贡生科”只是科举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诗赋;
宋代以前,贡生只需要通过在尚书省举行的“省试”。自宋以后,贡生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一关覆核和决定名次;
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贡生是功名的尽头,就算是对名次不满意亦不可以重考。
从唐朝举行第一次科举考试开始算起,到1905年废除科举,近1300年的时间里,贡生都是中国政治的主角。
百度百科-监生
百度百科-贡生
1、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贡生”,第一名为“会元”。
2、贡元 对贡生的尊称。
3、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细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4、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贡生”,第一名为“会元”
5、乡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6、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贡生”,第一名为“会元”。
7、殿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进士”,第一名为“状元”或“殿元”。
8、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被称做“连中三元”。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