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历史上古人的武功真的很厉害吗?

桃子1年前 (2023-12-19)阅读数 9#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少林功夫少林

历史上古人的武功真的很厉害吗?

古代文人墨将功高盖世,武侠片中我们看到的各类高手。特别是在两个习武之人对打期间,更是让人看着非常的燃。但是实际上,古代人的功夫并没有那么的神奇。古代的武功和我们后来看到的武侠小说当中的武功完全不是一回事。

古代的武功和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武术大体上没有什么区别,不像电视里面演的那样。他们可能就是在力量灵活度等方面比平常人要厉害些,最多和当今的特警差不多,当然跟我们现在的特警小哥哥或许还是不能比的呢

不是像我们看到的电视剧里面能飞檐走壁轻功水上漂这个样子。不过后来也有寺庙中习武之人说轻功水上漂也是可以的,但是非常难练。飞檐走壁,也就是现在我们常看到的跑酷,这些危险性比较高。古代的男人随时都会准备去上战被抓做壮丁。因为当时战乱,各种各个国家相互征服。所以老百姓也会在家里面练习武功。他们经过长期的练习,研究,加之各国频繁开战,在战争上进行实战锻炼。武功比现代的老百姓还是要高许多。他们的武功也绝对不可能像**里面演的那么的夸张。

那些身怀绝技的高手也就是动作比平常人要快一些,技巧要高明一些,更稳更准更狠,还有就是他们可能力量上也比较大但不可能像是**中描述的取人之头如探囊取物这样简单,关羽也不会被绊下马之后让几个小兵给捉住。现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老百姓练武大多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甚至在我们的小的时候,看着这些人会觉得有点混混的感觉,像是古惑仔之类的。古代习武之人不如果不加入军队,出路基本上就是去当黑社会,做土匪呀之类的。

A、中国武术

中国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中国武术不仅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形式,而且是一个完整的文化意识形态,它涵容了中国古典哲学、伦理学、美学,医学、兵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实用中,其目的在于杀伤、制服对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这些技击术至今仍在军队、公安中被采用。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而是将技击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体育的观念出发,它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如在散手中对武术中有些传统的实用技击方法作了限制,而且严格规定了击打部位和保护护具,短兵中使用的器具也作了相应的变化,而推手则是在特殊的技术规定下进行竞技对抗的。因此,可以说武术的搏斗运动具有很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击有所区别。

中国武术分类有以地区划分的,有以山脉、河流划分的,有以姓氏或内外家划分的,也有按技术特点划分的。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两大类。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套路运动按练习形式又可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单练包括徒手的拳术与器械。对练包括徒手的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演练分徒手的拳术、器械或徒手与器械。

B、少林武术:

尽管世人皆知“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但过去人们更多的是从技术层面认识“少林功夫”,通常称之为“少林武术”。释永信方丈说,“少林武术”一词无法包涵少林寺1500多年历史积累起来的“少林功夫”丰富的文化价值。因此,需要重新确立少林寺作为“少林功夫”历史源头的地位,正确诠释“少林功夫”的完整内涵。

始建于公元495年的嵩山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这里的历代僧人创造了以言传身教为传承方式的少林功夫。作为中国传统佛教文化中最为通俗、传播最广的表现形式之一,少林功夫历经1500年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禅武文化体系,成为中华武术的正宗和东方禅武文化的代表。

据少林寺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少林功夫共有708套,其中,传统少林功夫仅经典套路就有217种,内功绝技、医宗秘笈、少林气功、108招罗汉散打等,是少林僧人师徒传承的禅武文化精华。而少林拳、少林棍、七十二绝技、达摩易筋洗髓经等,早已在海内外华人世界中耳熟能详。

释永信方丈说,真正的“少林功夫”,是在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以紧那罗王信仰为核心,以少林寺武僧演练的武术为表现形式,并充分体现禅宗智慧的传统佛教文化体系。然而,世人为了习练和竞技体育的需要,经常将少林武术等同于少林功夫,其精神文化内涵逐渐缺失,真正少林功夫博大精深之处越来越少为人知。而某些冒牌的“少林武馆”,也影响了少林功夫的声誉。

释永信认为,“少林功夫”所具有的宗教文化功能是基本的,第一位的;“少林功夫”作为武术,只是技术层面,只是佛教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第二位的。功夫是修行,是参禅,少林僧人练武,正是一种修行。“少林功夫”在功能层面所表现出来的宗教性质,是其他武术不具备的。这是“少林功夫”与其他武术的本质区别所在。

少林寺非常重视研究“少林功夫”的宗教文化功能和价值。据介绍,寺内相继建立了专业武僧队、少林武术图书音像馆、少林文化研究院,系统地开展少林禅、武、医、艺术等少林文化的研究。还通过举办少林功夫国际学术研讨会,与文化、艺术团体合作编演少林功夫舞台剧、少林功夫卡通片等形式,向海内外推广少林功夫。

目前,“少林功夫”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品牌,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认为,1500多年历史和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兼禅学、武术、医学、艺术为一体的少林文化,尤其是以佛教护法神信仰为核心同时凝结了禅宗智慧的“少林功夫”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