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头条很多人对CD改造趋之若鹜,CD音质真的比dsd音频香吗?

桃子1年前 (2023-12-19)阅读数 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音质音乐

关于HIFI,我玩了几十年了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不明白CD是什么?

CD其实就是一种数字音乐的一个载体,现在的数字播放器其实也是一种数字的载体,其实两者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两者的内部构造其实都是一个存储设备,加一个解码设备构成的。

其实CD是有很多格式的,我们所说的CD其实就是CD音乐盘,他还有CD视频盘和CD数据盘。而CD音乐盘跟CD数据盘最大的区别就在于CD音乐盘是顺序读取,而CD数据盘是读取校验加缓存。

所以CD的读取过程当中不能有错误,而CD数据盘有了错误,通过校验发现错误,他可以重新再读一遍。 [撇嘴]

从数字音乐的读取上来讲,因为CD属于顺序读取,而它读取过程存在晃抖,所以它在读取过程当中会丢失一些东西,这就是CD最大的问题。顺序读取设备的问题就是:如果他碰到一些读不了的东西,就会出现一些卡顿。

这些事情其实很多人都已经遇到过,就是出现一些断音,这就是非常明显的读取不了。但是他因为是顺序读取,它断音就断过去了,就是比较大的错误,你能听得非常明白。但是有一些小的错误,他可能表现的不是那么明确,而你只会感觉少了点什么东西。这些读取错误,他会用一些弥补手段去填补这些空缺,但是已经不是CD里原本的音乐信号了, 而解决CD机读取抖晃避免读取错误带来的问题,就是现在所谓的改进CD的目的。

我们现在再看看数播。因为数字播放器的存储载体,不论是硬盘还是SD卡,它的读取速度非常快,远远大于音乐的播放速度,而且它还内置读取缓存,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它还有校验,发生错误以后,他会重新读取这个数据,一直读取到正确为止,比如我们常见的硬盘坏道,如果硬盘出现坏道,那么是读不过去的,所以数字播放器的音乐信号的采集能力是没有问题的,这跟CD有本质的区别。

头条很多人对CD改造趋之若鹜,CD音质真的比dsd音频香吗?

其实CD与数字播放器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读取方式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玩命的去改进CD,而没有人去说改进数字播放器。所以 不论CD还是数字播放器的后级设备,也就是解码电路,才是决定谁是王者的最根本标志。

在数字播放器里面,只有解码器才是音频还原当中的最关键节点。

把CD音乐通过抓轨的方式抓成数字音乐,都通过光纤或者同轴数字连接解码器进行解码,两者播放出来的音质基本没有任何的变化。如果有一点点差距,那就是CD前面说到的抖晃问题。

当然,数字播放器也不是说完全的没有数字信号丢失的问题,但是相对于CD来讲,那就非常小了。比如数字时钟抖晃,其实这个问题任何解码电路都有。

至于DSD只是一种数字音乐编解码格式,这与CD还是数播载体无关。

CD,激光唱盘。音乐以数字编码的格式存储在碟片里,必须经CD播放机解码为模拟音乐信号。DSD,也是,只不过编码格式不同。一句话,CD有各种编码格式,编码格式不同,存储量不同,音质就有所不同。如:16bit/44.1khz,24bit/96khz,24bit/192khz。

普通CD,标准为16bit/44.1khz,音质比较生硬,原因是数码压缩比较高,信息量相对较少。于是又有改进,信息量增加,24bi/96khz,24bit/192khz。

具体技术术语,不多说,CD有普通CD,有高音质HDCD,后者编码信息量大,音质好。

普通CD播放机只能播放标准CD碟片,不能播放HDCD,因为编码格式不同。HDCD播放机可以兼容普通CD。

CD播放机内置解码芯片,将数字信号解码为模拟信号,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后,推动音箱,振动空气,还原为音乐。

音乐以数字编码格式存储在CD碟片里,也可以存储在存储卡里。现在,网上各音乐播放器软件,曲库里提供大量音源,这些音源,将过去的胶纹唱片,盒式磁带,CD碟片里的音乐转换另一种数字编码格式,称音乐文件,如,wav,flac。

音乐以数字编码格式存储于CD碟片,存储卡,只不过存储介质不同。音质的优劣不在存储介质,而在存储的信息量。

CD碟片,CD播放机,已基本退出市场。

对于资深音乐爱好者来说,CD的作用基本是无可替代的。同样是数字音频载体,CD的数码味算是最比较让人接受的。

答案很简单,完美的东西还需要改造吗?不完美的东西甚至原生有缺陷才需要改造,需要打磨,而且就算你动用浑身解数都搞不定它,这才有意思,这也才有可玩儿性,黑胶唱机如此,CD也是如此!

大家都知道黑胶唱机是有先天缺陷的,我之前写过一篇名为“黑胶唱机到底有多烂”的文章阐述了黑胶唱机(包括黑胶唱片)整体系统的诸多问题,但也正是这么多问题才使得玩儿黑胶唱片的播放这么有意思。其实,CD也是如此,很多人认为CD是数码设备,其播放过程就像电脑读取数据文件一样是有确定性的。其实不然!CD唱片在设计之初为了获得更大的容量(据说是为了放进去一部完整的贝多交响曲),最大化的减少了纠错冗余数据的记录空间,导致CD从原理上无法完全纠正包括刻录,压片,读取中产生的误码,具体原理请参考我以前写过的文章,在此就不多赘述了。CD读到误码,在纠错范围之内的尽量纠错,超出纠错能力的也只能放任其错误的播出,现象就是会产生各种奇怪的声音,当然,能听到奇怪的误码声一般都是误码率比较高(比如唱片有划伤)的情况,但是有轻微误码又不能完全正确纠错解码的情况下,产生的失真就非常宽泛了,有些能分辨出来,有些分辨不出来,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提高CD读盘系统的稳定性与读盘能力。大家从各种高级CD转盘的奇葩结构就可以看出,各大厂家也是尽力了,但即便如此,不完美的系统终究是不完美的,读盘能力可以尽量提高,误码率可以尽量降低,但是CD就是CD,天生的缺陷是无法通过改良的读盘系统(哪怕是天价的转盘)完美解决的。相反,作为电脑存储的CDDA格式,就是数据格式的CD-R,就通过增加纠错数据冗余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也是电脑上即便是结构简单的廉价CD-ROM都可以完美读取CD-R碟片里的数据(但不包括CD唱片),电脑通过抓轨软件读取音乐CD唱片数据时会通过比较多次读取数据的一致性来判断数据的准确性的(比如连续读100遍),即便依然不能100%保证数据完全正确,但也比一般CD播放机一次性读取的数据要可靠得多!而获得数据之后的解码过程,则CD唱机与数播机就没有区别了,CD机能用的手段,数播都可以用,而数播机对高规格数码音频的处理能力,CD机往往就不具备了。

说句得罪人的话,CD机做到最好的状况也未必能达到数播机的水平(同等级对比),反之则不然……

DSD明显是好过CD。

密度,音场定位和纵深,都是CD无法提供的短板,因为信息量不如DSD,就像MP3永远不会好过CD。

怀疑DSD的朋友,建议增加单拿高音喇叭,这样音响效果高低立判。

估计DSD后面,继续完善更好的信息格式,应该是没有必要,估计效果提升有限。

CD玩好满足绝大多数烧友,DSD当然更好,但很多烧友已听不出来比CD好,而且使用成本高。

CD音质,分碟和CD级的数字文件。CD不见得比dsd音频好,dsd也不见得比CD强,完全看制作唱片人的水平。

作为一个hifi爱好者,CD资源和DSD数字资源都有,我来说说我的观点:

分析CD音质,应该按CD唱片和CD转盘分开说。一张CD,由基板、记录层、反射层、保护层、印刷层等组成。其中,基板是CD的主体,绝大部分使用的材料是聚碳酸酯(PC塑料)。极少数高端CD基板是玻璃(价格惊人)。其他记录层等是制作过程中的产物。那么,刻录制作技术的高低,显然对CD音质有着很大的影响。结论:CD碟片音质的高低,由Cd基板和刻录质量决定。

CD转盘,就是我们平常说的CD机,就复杂多样了。从功能上说,分为两大类:纯转盘(仅能输出数字音频信号)和带解码器的CD(输出的是模拟信号,可以直接输出到耳机或者音箱)。CD机的关键部件是用于读取信号的激光头和解码器。里边的差距相当大,所以,从几百元到几万元的CD机都有。

DSD数字资源,就是我们一般存在电脑硬盘里的歌曲,也有真假和音质高低(DSD64.128.256等等)之分。实际上,真的DSD资源确实不多。说到这里,我想说:

1、一般而言,CD碟片和CD播放设备不是太差的话,这个音质是可以的,比较稳定。

2、CD音质和DSD音质严格说没有绝对的高低之分。比如说,伪劣CD出来的音质,肯定比正宗的DSD差,反过来,几万元CD设备的音质,一般而言,比DSD要稳定,或者说要“好”一点。

3、目前来说,24bit/48k,24bit/96k,24bit/192k数字资源绝对不比CD差。

CD升级改造量力而行。有钱,改造也无妨。但是,我们初烧,真的听得出几万元和几千元CD的差距吗?

就目前你能听到的,还是CD为尊!什么数字音乐,都在CD抓来的!另外就数字无损解码方式不还是用CD的解码么!人耳以外的东西你们真能听出来?闲扯!

从格式来说dsd肯定好于cd,实际上看看频谱,不少sacd是cd转的,到22khz一刀切了。这种dsd音轨和cd音质没啥区别。

另外cd机技术成熟,音质做的很好,播放dsd音轨的数播,同价位的则完全没法和cd机比。

现阶段dsd音轨最大的优势是有免费获得的渠道,不用花钱。

所谓的无损音质其实就是对采集的原音乐没有进行压缩,收集了音乐里面所有频率的声源,目的是最大限度的保留音乐的细节,让音乐的表现力和真实性更强。我们常见的无损音乐的格式有APE、FLAC等,无损音乐由于对原音乐未进行压缩,所以占用内存较大,一般3、4分的音乐就达20多兆。

而标准音质就是压缩容量,剪去人们听不到的声音。我们都知道人耳能听到的频率在20Hz到20kHz之间,然而音乐在实际的演奏和录制的过程当中,难免会超出这个范围。虽然说这个范围的音乐人们听不出来,但是也不排除一些音乐老司机能听到这个范围的音乐。

所以说,标准音质其实是对音乐的阉割,10-12KHz以上的频率会被衰减或被截止,这对于一些爱好音乐者来说是不能忍受的。

扩展资料

音质

在音响技术中它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音量、音高和音色。声音的音量(volume),即音频的强度和幅度;声音的音调,也称为音高(pitch),即音频的频率或每秒变化的次数 ;声音的音色(timbre),即音频泛音或谐波成分。

谈论某音响的音质好坏,主要是衡量声音的上述三方面是否达到一定的水准,即相对于某一频率或频段的音高是否具有一定的强度,并且在要求的频率范围内 、同一音量下,各频点的幅度是否均匀、均衡、饱满,频率响应曲线是否平直,声音的音准是否准确,既忠实地呈现了音源频率或成分的原来面目,频率的畸变和相移又符合要求 。

声音的泛音适中,谐波较丰富,听起来音色就优美动听。音质的数值是由实际比特率决定的。

目前,业界公认的声音质量标准分为4级,即数字激光唱盘CD-DA质量,其信号带宽为10Hz~20kHz;调频广播F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Hz~15kHz;调幅广播A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50Hz~7kHz;电话的话音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0Hz~3400Hz。

可见,数字激光唱盘的声音质量最高,电话的话音质量最低。除了频率范围外,人们往往还用其它方法和指标来进一步描述不同用途的音质标准。

对模拟音频来说,再现声音的频率成分越多,失真与干扰越小,声音保真度越高,音质也越好。如在通信科学中,声音质量的等级除了用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外,还用失真度、信噪比等指标来衡量。?

对数字音频来说,再现声音频率的成分越多,误码率越小,音质越好。通常用数码率(或存储容量)来衡量,取样频率越高、量化比特数越大,声道数越多,存储容量越大,当然保真度就高,音质就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音质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