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宗祠摆放石狮子或石鼓,有什么不同?
参考百度知道唐晨旭工作室的答案
石狮的含义:
中国众多的园林名胜中,各种造型的石狮子随处可见。古代的官衙庙堂、豪门巨宅大门前,都摆放一对石狮子用以镇宅护卫。直到现代,许多建筑物大门前,还有这种安放石狮子镇宅护院的遗风不泯。
一般来说,看门的狮子都是一雄一雌,成双成对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放在门口左侧的雄狮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绣球或者两前爪之间方一个绣球张嘴型;门口右侧雌狮则雕成左前爪抚摸幼狮或者两前爪之间卧一幼狮。
1、古老的庙前正门两侧的石狮左公右母,公狮张口注视来往信众;母狮子闭口护子,表现传统社会男尊女卑、各司其职的特性。
2、民间习俗狮子是镇宅神兽。也有避邪的作用,而且狮子的嘴一个张开一个闭合,两者代表吐纳之意,有些放麒麟,麒麟也是神兽,而且有助于风水,特别对那些门对水(河,江)的,有驮水的作用。
3、狮子嘴巴一张一闭,张是招财,闭是守财,钱财只吃不吐的意思。还听说一种说法是它们在念佛号,一个“阿”,一个“弥”。
4、一般都有一对巨大的石狮子,一头公一头母,公狮子的脚下踩着球代表权力和统一,母狮子脚下踩着一头小狮子,表示母仪天下。
5、公的踩球,代表脚踏环宇,是权利的象征。母的踩小狮子,代表子孙绵长!
6、爬狮子多数是仿制银行门口的石狮子做的,有仿香港汇丰狮的、有仿房展银行狮子的,多数实用于企业。
石鼓是通俗的称谓,学名是抱鼓石(下面文字节选自《中国门文化》):?
抱鼓石 河北童谣:“小小子,坐门墩,涕呼马呼要媳妇……” 门墩,门槛两端承托大门转轴的石墩或木墩。通常为石质。其傍于大门门框侧下,如枕,所以又叫门枕石,或称砷石。 自古对于门面装饰的追求,自然不会忽视建筑入口处这一对石构件。抱鼓石即是对门枕石大事雕饰的产物。“枕”本是主要部分,为了雕饰,门枕石的附加部分被强调,“鼓”部很高,用料用工远超过“枕”部。 顾名思义,抱鼓石造型为圆鼓形,富有装饰功用,通常雕饰以葵花、纹头、狮子等。下部雕为须弥座,中间为鼓形,饰以花纹浮雕,上部透雕狮子,这是常见的样式。据《营造法原》,将圆鼓部分雕成狮形者,以术语称,叫拉狮砷或挨狮砷。 一般人家,不高的方形门墩雕为须弥座形状,其上刻狮子。有的则不雕狮,在方形门墩上浮雕花草人物图案。 门前一对抱鼓石,立的是功名标志。在讲封建等级的年代,无功名者门前是不可立“鼓”的。倘若要装点门脸,显示富有,也可以立把门枕石起得像抱鼓石那样高,但只是傍于门前的装饰性部分要取方形,区别于“鼓”,再高仍称“墩”。这方面的例子,在烟台福山区,民国初年所建王氏庄园,大门门槛高及人膝,门前一对石门墩,石墩四面雕花,是非常精致的艺术品。在当年,如非节日或礼仪场合,门墩罩以木罩,可见其华贵。然而,它却是“墩”不是“鼓”。
寺、庙、祠、观、庵的区别在于人不同,寺是佛教建筑的名称,庙在古代是供祀祖宗的地方,后成为神灵的祭拜场所,也是追谥文人武士的地方,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建筑,观是道教的建筑,庵是佛教女子出家的地方。
寺和庵比较类似,但是规模不一样,毕竟女出家人比较少,庵普遍是小一些,而寺就比较大,这两者都是信奉佛教的人。
庙原是古代帝王供祀自己祖先的地方,有很明确的等级制度,汉代以后就把神也混在了一起,后来还加入了追谥文人,如孔子庙,也追谥武士,如关帝庙。
祠是为伟人名士修建的建筑,也是供舍,也是纪念堂,其实说来祠和庙是比较像的,只不过祠更多是以纪念为主。
观是道教的建筑,一般来说是称之为?道观?,也就是道教的地方。对于现在而言,观和寺本质上是差不了多少的,只是表现形式和信仰不同,还有理念不同,行为表达不同,但是模式我个人觉得差不多。
寺、庙、祠、观、庵的发展历程,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这些地方承载了我们很多人的愿望,已经深入了我们生活之中,我们旅游的地方,文化传承的地方,都会有这些建筑。这些建筑是人们心灵寄托的地方,是一个让人心安的地方,这是已经传承在我们的骨子里、我们的基因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传承。
寺、庙、祠、观、庵虽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区别还是蛮大。寺和庵是性别的差异,寺和观是信仰的差异,庙和祠是纪念的人不同,一个是心灵寄托一个是纪念。总的来说,这些地方?纪念?的人不同,寄托的信念也不同。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