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何对萧何如此的放心,他们是什么样的关系?
刘邦和萧何之间的关系比较奇妙,虽然表面上是君臣关系,实际上亦师亦友吧。其实他们之间的还是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的。熟悉历史的人应该非常清楚,刘邦最开始的时候真的是一穷二白,那时候只是一个流氓,基本上没有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他对于天下的事情其实是不太清楚的,但是从小在社会底层摸打滚爬的经验让他非常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条是非常重要的。那谈到萧何呢,这个人就比较厉害,他从小接受的就是正统的儒家学说,可以说从小就是天之骄子,再加上自己本身比较聪明,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崭露头角了。这个人其实是非常有能力的,再加上人比较好相处,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的朋友。后来他们两个人就遇见了,其实按理说这样的两个人从小长大的环境截然不同,肯定是不能在一起相处很好的,可事实上就是这两个人相处的非常好,这也是很奇怪的一件事。可能是因为两个人都是那种比较好相处的人。不管怎样说他们两个人在遇见的时候都不是非常有权势的人,可就是在那样混乱的时代里,两个年轻人遇见了彼此,而且是两个非常有能力的年轻人遇见了,时势造英雄,他们是注定能够成就一番伟业的,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两个人培养了很深厚的友谊,其实这件事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就像现在的人们,两个人一起相互扶持奋斗的时候培养起来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也是不容易动摇的。其实刘邦能够白手起家,发展到最后的地步,萧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那就是韩信,大家都应该听过一句话,那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就是萧何招过来的。可以说没有萧何就没有后来的刘邦,所以刘邦才会这么相信萧何。
沛县起义时,比刘邦官大的萧何,为何反倒要追随刘邦?
萧何在秦朝原本就是沛县人士,首先他与刘邦是老乡。古代很讲究宗族邻里之间的亲疏关系,刘邦在秦朝正好当时也是沛县泗水亭长,这样的话他与萧何又是同事。同事加老乡,自然这萧何与刘邦之间的私交就要深厚许多。
到后来刘邦因为押解犯人去咸阳途中,因犯人逃脱最后落草为寇。因为在当时秦朝律法严苛,连坐非常可怕,刘邦等于犯了重罪,最后只能过起了流亡生活。这个时候在刘邦逃亡之时正好爆发农民起义,萧何又是义无反顾的追随刘邦,可以说刘邦与萧何之间的情谊是非常深厚的。
当然当时跟随刘邦的乡里不在少数,还有屠夫樊哙,狱掾曹参,车夫夏侯婴,还有吹鼓手周勃等等。他们都是刘邦亲朋好友,不过萧何这个人很有计谋而且还非常拥戴刘邦。当时秦朝末期大乱,刘邦等人回到沛县,众人推选沛县县令,萧何第一时间推选刘邦。其实有十个候选人,而且他们都是沛县比较有身份的人,可以说刘邦的赢面最小。但是萧何很有计谋,当时是抓阄定县令,萧何写了十个刘邦的字条,毫无疑问刘邦必然当选。虽然萧何是作弊给刘邦谋来了个沛县县令之职,不过刘邦后来知道后,对萧何不仅另眼相看,而且非常信任他。
张良虽然智谋无双,但是毕竟是半路跟随刘邦,不是出自嫡系。开创天下初期刘邦对所有人可能还是一视同仁,但是天下已定汉朝建立之后分封,自然是非常受刘邦信任的萧何居首功,张良就是再建功无数也抵不过萧何与刘邦深厚的感情和默契。
沛县起义时比刘邦官大的萧何没有选择成为起义军的领袖,而是默默 的成为刘邦身边的助手,因为他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他不是做主公的材料,他缺乏敢为人先的气势,自己只能成为刘邦身边的影子。刘邦身边有很多成为领袖的优点,在外人看来刘邦是一个不学无术、不讲信用、游手好闲的地痞流氓,但是这些恰恰是帝王需要的基本素质,古往今来的帝王就是最大的地痞流氓,不过在那样的时代没有人敢这么说。
萧何是秦朝的官员,他已经看透了秦朝腐朽的统治,这个王朝已经烂到了根上。失去了民心的秦朝注定会被人们遗弃,但是他一辈子都是人们眼中的乖孩子,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是他没有刘邦这种无法无天的性格,他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军师,却无法成为优秀的领袖,他的骨子里面缺乏这种斗争精神。
另外起义这件事情风险大,成功率小。萧何没有把握能够走到最后,起义军失败首领必定无法存活下来,但是作为军师却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萧何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而且刘邦是押送这些囚犯的主要负责人,这些人都已经发誓跟随刘邦,萧何突然站出来就要代替刘邦,这些士兵也不会同意。
萧何这个人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野心。他身上有一股文人气质,他拥有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 但是对于权力并没有过多的奢求。刘邦在整个起义过程中表现了自己的领袖天赋,他清楚如何使用人才,如何收买人心,如果让这些人为自己卖命,这些都是萧何不具备的优点,再有名望没有领导才能也是不行的,萧何甘愿成为刘邦背后的影子。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