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耳朵古城址位置在哪里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19)阅读数 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彭阳县古城

耳朵古城址为宁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耳朵古城址位于固原市彭阳县小岔乡耳朵村,年代为宋。

2005年9月15日,耳朵古城址被公布为第三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小岔乡:彭阳县小岔乡位于彭阳县北部62公里,辖区面积151.09平方公里,全乡共辖8个行政村,耕地面积39345亩,退耕退地面积60242.3亩,总人口7188人,是彭阳县朝那鸡养殖的核心地带。目前,全乡朝那鸡饲养量达21.2万只,其中存栏8.7万只,出栏12.5万只,占全县朝那鸡总数65万只的四分之一,10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6户,500只——1000只养殖户

皇甫谧的家乡安定郡也几易其主,成为封建势力争夺的焦点。连年征战,人口大量死亡和流徙,由汉初的14万多锐减到2万多。许多地方田园荒芜,满目疮痍,几乎成为无人旷野,曹操《蒿里》诗咏:“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正好反映了这种残败的景象。

安定朝那今何在

既然古今资料都把皇甫家族的故里定格在“安定朝那”这个地方,此地究竟在哪里呢?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安定郡是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从原北地郡析出设置的新郡,上隶凉州刺史部,下辖21县,朝那为其属县之一。安定郡的治所当在高平城(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今宁夏同心县以南的宁夏固原市大部和今甘肃靖远县、会宁县、平凉市所属各县,均是该郡的管辖范围。朝那县地望今又何所指呢?经查《史记.孝文本纪》有这样一段记录:“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那塞,杀北地都尉卬。”可知朝那塞应是秦长城一处关隘,因位近朝那城,故名为朝那塞。反之也证明朝那城应地踞长城朝那塞之内侧近处或者朝那城就是朝那塞。

今彭阳县境内靠近秦长城有一个古城镇。古城者,说明它年代久远,故名。而且位于该镇境内靠近长城内侧(南侧)又有一处古城遗址,仍较为完整保存下来。1977年,在古城公社古城大队出土西汉初年铜鼎一尊,鼎上清晰铸有“朝那”等铭文,已被考古界定名为“朝那鼎”。后来考古工作者又在古城遗址发掘发现文化层深达4米,下层为汉代砖瓦的堆积层。这是古城即汉朝那县城址的考古印证和实物佐证。1984年7月,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王树林到古城实地考察后,他结合史料记载与考古实证,确认今彭阳县古城镇境内的古城遗址,就是汉代安定郡朝那县城的故址,这一结论早被我国史学界所公认。谭其骧是最早在其研究成果中反映这一新观点的人。

古史和地方志对于朝那城位置的记载,在方位上也是基本一致的。唐《元和郡县图志》记:“百泉县,西至州九十里,本汉朝那县地,故城在今县理西四十五里。”这里所说的“百泉县”即今彭阳县;“州”即原州,今固原市原州区;“故城”即今彭阳古城镇之古城遗址,这与今里程也基本上是相合的。《水经注》也记:“朝那故城在今平凉县西北与固原州东南接壤地也。”清《通鉴》胡三省注:“汉朝那城在原州花石川”。而古城川亦称花石川。新中国编修的史书和新方志,如《宁夏通史》《西海固史》《固原地区志》《固原县志》《彭阳县志》等,均一致认为今彭阳县古城镇境内的古城遗址,就是汉朝那县治所在,它的管辖范围包括今彭阳县全境和周边邻县的一部分地区。

考证朝那地望还有一个重要证据,即“湫渊”。因为《汉书.地理志》中说到朝那县境内“又有湫渊祠”。湫渊,大湖也。早在秦汉时代就被列为国家级祭拜名山、大川、大湖的名单之中,所以在湖岸建有专供祭祀的祠庙,因湖名曰“湫渊祠”。《史记.封禅书》中早有记载:“湫渊,祠朝那。”后来各种史志均称之为“朝那湫”。从以上史料不难看出,朝那县境内有湫渊和湫渊祠。祠庙是人工建筑,年久易湮,但山川湖泊等自然面貌是难以灭迹的。作为大湖,其变化无非是水域面积和水深、水量的大小而已。今彭阳县古城镇境内有一个名叫湫渊的大湖吗?明《嘉靖固原州志.山川》记:“东海,在州东南四十里”,“东岸有庙”,“即古朝那湫。”在同一志书中又收录学政李诚撰写的《重修朝那湫龙神庙记》记文一篇。文章开篇就写道:“开城州东北距三十五里,有湫曰朝那,有山环焉。”“春秋时秦人诅楚之文,投是湫也。汉唐载在祀典”。不仅固原本地方志如是记载,再考之北魏《水经注》,也记有“东水发源县东南二十六里湫渊,渊在四山中”。唐《括地志》亦载:“朝那湫祠在原州高平县东南二十里。”还有清《平凉府志》指朝那湫即固原“东南四十里”,曰“东海子”。古人对朝那湫的记载虽有一定的出入,但大致方位和里程还是一致的,即朝那湫,在今固原以东的三四十里和今彭阳以西约五六十里之间的地方。

从朝那县古城遗址与湫渊遗址的互证,再从考古发掘实物的印证,结合对正史、古文献和地方志书等有关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及当代学术界集体攻关所形成的各种权威性大型辞书、工具书中一致的公认,古朝那县治就是今彭阳县境内的古城遗址是无可置疑的事。而《后汉书》《晋书》等正史都明确记载皇甫谧和他以上七代宗祖都是“安定郡朝那人”,据此可以断定安定朝那在今宁夏彭阳县境内已无可争辩。  史书记载

据《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西汉王朝被王莽政权取而代之,光武帝刘秀起兵中兴,建立东汉,羌汉战争与东汉政权与生俱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到东汉中期,愈来愈烈,汉安帝刘枯即位以后于公元107年,不得不下令罢西域都护府。接着于公元110年令金城郡徙襄武,公元111年,又诏陇西也徙襄武,安定徙美阳(今歧山),北地徙池阳(今陕西泾阳),上郡治衙于今白水或榆林。而关于属县迁徙,地方志也有详细记载。《平凉县志》记,西汉时,平凉西面的乌氏,南面的朝那随安定郡迁于美阳。这里说朝那在平凉的南部似乎值得进一步商榷。但朝那县东移确是不争的事实。这次迁徙,可称历史上的大迁徙,除过官衙迁徙以外,连百姓也一同迁移,“百姓恋土,不乐去旧,遂乃刈其稼,发彻室屋,夷营壁,破积聚”。就是说,这次迁徙时割完了地里的庄稼,推倒了百姓的房屋,将院墙也夷为平地。当时又遭干旱与蝗灾,庄稼无收,饥浮遍地,再加上逼民内迁时,驱赶劫掠,流离分散,弃捐老弱,使百姓死亡大半,形成了曹操《蒿里诗》云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荒凉残败景象。

过了18年,即公元129年(汉顺帝永建4年),由于边境羌事稍安,尚书虞诩上书,顺帝下诏安定、上郡、北地还旧土。

四、皇甫谧故里出现差错和误解的原因是什么

(一)明末清初大史学家所著《读史方舆记要》之误为根源

由于顾祖禹误把唐朝的原州错定在今甘肃省镇原县(应是宋朝原州),又把汉代萧关与唐代萧关县混为一谈,再误认为古朝那城在平凉府之东南。结果就把坐标南移了,随之“州东南”的方位就被人为整体向东南移位了,于是古朝那就从宁夏彭阳县向东南移到甘肃灵台县去了。

(二)建置迁移造成后人误解

误解之一,东汉间,由于形势所迫,安定郡曾一度移治于临泾县(今甘肃镇原县东南),便认为其属县朝那也随迁到临泾一带了。而实际上,从东汉末到魏晋时期,朝那县仍在原地(今宁夏彭阳县古城镇),与鹑觚县(今甘肃灵台县)同归迁到临泾的安定郡管辖。误解之二,后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原州朝那县最终从今宁夏彭阳古城镇正式迁往今甘肃省灵台县境内。但这已是皇甫谧故世253年以后的事了,它并不能证明皇甫谧的故里、籍贯就是今灵台县。

(三)皇甫家族后辈迁涉所致

皇甫氏是个大家族,后人离开故里,散落到古城周近各地或是更远省区分居,这是很正常的事。各地的分支族人,为了纪念祖先,表达思乡情结,往往在新家园建祠、修祖坟,甚至把原籍的一些重要地名移植到新居地区,这是中外常见的现象,在地名学上称为“同源地名的播迁”。就连关于我国人文始祖的伏羲、女娲和炎帝、黄帝等圣贤的地名,不也是多处出现,几省并存吗?但是,不论怎么说,祖居发祥之地和故里只能是一个地方。

耳朵古城址位置在哪里

皇甫谧的故里在今宁夏彭阳县,证据充足,不容人为制造讹误,应还历史的真相。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