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手机入网型号有什么区别么

小肉包1年前 (2023-12-19)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手机许可证

1、两者是不一样的。

2、区别:

(1)手机序列号就是我们常说的IMEI码(IMEI码由GSM(全球移动通信协会)统一分配,授权BABT(英国通信认证管理委员会)审受)移动终端设备通过键入“*#06#”即可查得。

(2)手机入网许可证号是另一种编码。

如果你购买的手机是行货,那手机上会贴有一张进网许可(或进网试用)贴纸,上边有3行数字:第1行数字为:进网许可证编号;第2行数字为:设备型号;第3行数字为:扰码(这个就是你说的扰码信息,它是每部手机唯一拥有的号码.与IMEI码一样具有唯一性)目前扰码和IMEI码(GSM产品系列手机可按*#06#得到)一样可以伪造,但伪造号码无法做到两者的唯一对应。

所以你可以到下面的网站查询一下手机扰码和IMEI码是否是真的且能够唯一对应,如果都是真的且能唯一对应的话那这部手机是行货:登陆信息产业部电信设备进网/认证网站(根据步骤输入即可核对)一般进网许可是一张兰色的贴纸(进网试用是绿色贴纸)多数是贴在手机的电池仓里的,需要掀开电池才可以看到,还有一部分贴纸是贴在手机背面部位的.你仔细找找看,应该有的.如果你购买的手机不是行货,而是水货的话,那便找不到这张进网许可了。

扩展资料

入网许可证标志是加贴在已获得进网许可的国内电信设备上(除香港,澳门,台湾外)的质量标志。由信息产业部(现工信部电信设备认证中心)统一印制和核发,是行货手机的真品凭证之一。

《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的出台,打开了更多企业进入手机业的大门,然而一些企业在关心拿到手机牌照后,是不是就是意味了拿到入网许可证,就可以上市销售。

手机入网型号有什么区别么

某些厂商认为:“手机牌照实行核准制,意味着通过发改委设立的门槛就可以生产自有品牌的手机。过了这一关,信产部一般都会发放入网许可证。”另一种观点是信息产业部仍然掌握生杀大权,似乎入网许可证仍是手机能不能上市的关键。

其实手机牌照是产业政策,不是入网许可证的技术要求。

手机牌照是核准制下,国家对进入手机业企业的基本要求,为了进行宏观调控,保证行业正常有序发展设置的门槛,不跨过这个门槛,不可能进行手机的生产。然而,拿到了手机牌照并不意味了当然能拿到入网许可证。

之所以有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制度,是因为电信网是一个庞大的公共网,一个设备出现问题有可能影响其他设备的运行,从而影响到整个网络的运行。因此长期以来对于加入到公共电信网的电信设备一直采用入网许可证制度,这些设备需要通过检测,达到有关的技术要求才能入网。2001年5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11号令发布了《电信设备进网管理办法》,对于入网许可的有关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这意味了所有入网的电信设备都要经过检测,程序和要求都是非常清楚的。

拿到手机的牌照,如果手机的质量并不符合入网的技术要求,拿不到入网许可证也是有可能的。当然,只要这些生产商生产出的手机质量是可靠的,符合入网的有关规定,也检测合格,拿到入网许可证是可以预期的。进行入网检测,数年来一直在做这项工作,今后也会按照正常的程序开展工作。《通信世界》周刊记者采访信息产业部有关部门也证实,信息产业部会按照有关政策和11号令正常开展入网检测和许可证发放业务。不会针对手机的入网制定新的政策。?

这个意义上,入网许可证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不是政策问题,只要在技术上达到要求的产品都可能会拿到入网许可证。

不过有必要指出的是,新加入到手机业的手机制造商,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拿到入网许可证也不太可能,11号令第十一条规定:申请进网许可的无线电通信设备、涉及网间互联的设备或者新产品,应当在中国境内的电信网上或者信息产业部指定的模拟实验网上进行至少三个月的试验,并由试验单位出具试验报告。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组织专家对前款电信设备总体技术方案、试验报告、检测报告等进行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经审查符合条件的,颁发进网许可证。这意味了,新一批加入到手机业的企业,要想拿到入网许可证上市销售,完成牌照申请和检测、评审,需要至少半年的时间。

参考资料:

入网许可证-百度百科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