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痰症的中医辨证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19)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李时珍病理

在肺为燥痰,治宜润燥利气

痰在肺,多为燥火,盖肺为娇脏,既不耐湿,更不耐燥。燥热伤肺,肺阴不足,虚火灼金,炼液为痰,其痰少而难出,是为燥痰。李时珍谓之“痰丝”,以“痰丝”名燥痰,不仅深刻地揭示了燥痰之病机,而且描述形象贴切。李时珍认为,燥热灼肺所生,当用阴柔之品以润之,故用麦冬、五味子为丸服,酸甘合化,滋养阴液,肺燥得润,虚火得敛,则燥痰自化。其他如枇杷叶、天花粉、瓜蒌实、贝母等,亦是李时珍润阴化痰中经常选用之品。

在脾胃之痰,治法有燥润之别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若脾胃升降失司,阴阳失和则痰涎停聚,百病始生。痰病的治疗,不可单纯见痰治痰。在脾胃之痰,治法有燥润之别。在脾应健脾理气,燥湿化痰,使气机流通,水精四布,则痰化饮消。痰饮为阴邪,遇寒则凝,得湿则行,故以湿运为主。朱丹溪指出:“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也。”

清代叶天土在胃阴学术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痰饮学说,从调理阴液精血出发,以杜绝生痰之源。叶天土认为“胃易燥,性喜柔润”、“胃主通降”、“所谓胃宜降则和,非用辛苦降,亦非苦寒下夺以损胃气,不过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胃阴”。外感湿热,燥邪与五志过极及误用汗、吐、下法伤津,皆能损伤胃阴。胃阴损伤,失其通降,则水谷聚生痰浊。胃燥津竭,土不生金,则肺燥生痰,又胃阴虚火旺,虚火循肺脉上犯肺金,则灼津为痰。故在治法上,以甘凉平润之剂濡养胃阴,回津生液,收摄虚火,兼能培土生金,加以饮食调理,如此可治生痰之源,不消痰而痰自消。

在肾之痰,治宜温肾纳气固本

肾为水脏,内含真火以温煦诸脏,司气化开合。肾阳弱,开合不利,化气行水失权,则水泛为痰,凌心射肺,致虚喘短气。《黄帝内经》云:“痰之本,水也,源于肾。”明代医家李时珍指出:“肾主水,凝则为痰饮,溢则为肿胀。”李中梓指出:“在肾经者,名曰寒痰。”临床以“脉沉,面黑,小便急痛,足寒而逆,心多恐怖,其痰有黑点而多稀”为特征。治宜温阳化痰,方用姜桂丸;偏肾阳亏虚,同服八味地黄丸;若脾肾虚寒,痰多食少者,又宜用胡椒理中丸。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指出:“痰症之情状,变化不一。古人不究标本,每著消痰之方,立消痰之论者甚多,后人遵其法而用之,治之不验,遂有称痰为怪病者矣。不知痰乃病之标,非病之本也。”痰饮之生原本于水,而肾主水。叶氏针对肾虚痰泛之证,用酸甘柔腻及血肉有情之品益精固肾,摄水制痰,使元气日强,痰必日少。可见其深悟治本之要决。

在心为热痰 治宜清热豁痰

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属君火之脏,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若平素痰热内蕴,复因外感六*之邪,或情志抑郁,五志化火,灼津成痰,均可形成痰热之证。世以“丹溪为滋阴派”和“杂病用丹溪”之说。他认为痰在膈间或痰迷心窍,使人“癫狂,或健忘”;指出心阳虚则痰浊凌心,心窍被痰浊所迷,则发惊悸;若郁在心胆经,则宜温胆汤;“失志之郁,涎聚在心脾经”,则怔忡、惊悸,治宜安志汤。

清代名医王孟英对痰之病机,责之于“火”。对痰、火、气三者互相纠结,互为因果的病理机转,阐述尤为贴切。用药不犯一味温升,厚浊之物亦皆避之。

在肝为风痰 祛风豁痰分阴阳

肝为刚脏、主藏血,体阴而用阳,性如风木,易于动风。若情志不遂,致肝气不得疏泄,阻碍气机,则气滞痰生,或肝郁化火生风,灼津为痰,风痰内盛而发病。丹溪对风痰盛,出现“痰随气上”、“痰厥头痛,胸膈多痰,动则眩晕”,甚则“昏厥头痛”者,以治痰为先,用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万密斋条达肝气以治痰,其论治妇女肝经痰郁不孕,常在化痰剂中加香附、青皮、陈皮、郁金、柴胡等品,疏肝解郁,气行则痰清。温病名家王孟英对痰、火、气互为因果的病理机制尤为重视,治痰尤其灵活,对肝火内炽,痰热纠结而致之癫狂、麻木、眩晕、半身不遂、乳核等证,认为“必攻去其痰,使邪无依附而病自去,切勿以高年而畏峻药”。

痰症的中医辨证

痰这种产物,首先你得知道,这是病理产物,不是正常的产物。

一、有形与无形。中医把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两种。有形之痰一般就是指我们日常生病时从嘴里吐出来的痰,这是一种病理产物。嘴里吐出来的痰是由呼吸道被病邪侵袭后而分泌的一种粘稠的痰液,既然是从嘴里吐出来的,他可能来自于肺部、气管、咽喉、口腔、鼻腔等,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从上消化道翻上来的黏液,也叫痰,这种痰也是从嘴里吐出来的。不管是有形之痰还是无形之痰,都是病理产物。

无形之痰是指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阻塞经脉气血津液运行的一种病理产物。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就是这种无形之痰,它无处不在:流于四肢,就会形成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者痛风;流于关节,就会形成风湿性关节炎;流于肌肉,就会形成风湿性肌肉痛;流于心脏,就会形成痰阻心络的急性心肌梗死;流于脑血管,就会形成中风;流于三焦,就会使三焦气机阻滞不通等等。而且任何疾病一旦与痰结合,都很难治疗。

二、颜色。按颜色,中医把有形之痰分为白痰、黄痰、青痰、红痰、黑痰五种。一般来说,白痰代表是风寒;黄痰代表是风热;青痰代表是寒凝;红痰代表是热伤血络;黑痰代表是阴虚有热,也代表寒盛,这要看具体辩证。

三、浓度。按浓度,中医把有形之痰分为稀痰、粘痰、脓痰。稀痰,一般代表是风寒,也代表病邪靠近口腔。粘痰,一般代表是有热,病邪靠下,较深。脓痰多带**,代表是热盛,是一种邪气较盛的病。

四、另外,就是痰、涎、唾的区别。痰,上面说了,就不再说了。唾,就是咱们常说的唾沫,是一种口腔的分泌物,具有滋润口腔的作用,消化功能很弱,吐出后带沫,因此经常说“唾沫”。涎,就是咱们常说的口水,俗话“哈喇子”,是一种消化液,津液。唾和涎一般是正常的,当然在病理情况下,分泌得很多了,就是病。而痰就是病理产物。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