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是几点 正午是指什么时候
导读:看古装剧,我们总能被里面的时间给迷惑,特别严谨一些的古装剧,时间线很是重要,所以要看懂一部剧,还需要懂得古代的计时方法才行。那么,正午是几点?正午是指什么时候呢?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故正午指12点。
正午出处:
唐 李廓 《夏日途中》诗:“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
译文:
树林夹着炎热的道路,中午时候路神行人稀少。
古代计时法将一天一夜分为十二时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古代人的计时方法有哪些
地支计时法: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一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子时就相当于现在的23点至1点。
十二时段计时法: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呋、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更点计时法:这种计时法出现较晚,专用于夜间计时。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一个时辰即一更,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一更是晚上7点至9点,二更是9点至11点。
午时三刻是几点
“午时三刻”是12点45分左右,按照古代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的说法,午时三刻就在11点到13点之间,这其中最接近的时间就是12点45分。
古代的人们虽然没有钟表,但是他们也发明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计时方法,那就是天干地支计时法,他们那个时候一天就只有十二个时辰,过完之后就是另一天了,而且古代的十五分钟是一刻钟。
也正是这个推算误导了好多人,他们认为午时三刻是11点45分,看着的确没错,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午时”并非“午初”,11点45分指的是午初三刻,过了十二点才叫“午时”。
在古代封建迷信的思想中,这个时间斩杀犯人能够让他们永世不得超生,因为这个时候阳气最旺盛,阴气最薄弱,所有的阴气都会被阳气冲散,也就说明了死后这个人成不了鬼也成不了神,这就是当恶人的后果。
晌午和中午的区别如下:
表达意思不同,晌午指白天十二点左右的一段时间,中午指二十四小时制的12:00或十二小时制的中午12时左右,为一天的正中。中午是书面语,表示的时间段较长,指11时至13时。晌午俚语,表示的时间段较短,更强调正午,也就是12点左右。
他们的出处也不同,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来计时间,之所以叫中午,是因为午这个时间,也就是午时是白天的11点到13点。中午是个抽象的概念,晌午,是俚语,在中原地区,一般指早饭后到午饭前的这段时间,部分地区表示中午、正午之意。
晌午的造句
1、唯有晌午准时来到而已。
2、督公,晌午了用膳吧。
3、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
4、正晌午阳光才能照进来。
5、在晌午我和我的一个朋友吃午餐。
6、豆日的晌午,混和阵阵蝉声的伴奏。
7、关门风,开门住,开门不住过晌午。
8、你可以在晌午中心发电子邮件。
9、早烧有雨晚烧晴,晌午烧了刮大风。
10、晌午时分,烈日当空,直射在我们头上。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晌午和中午的区别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