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时候王与皇有什么区别?
那时没有王,也没有皇,只有天子,即周天子,还有公侯伯,“晋侯秦伯围郑”。王是奴隶时代的标志,作为最大的奴隶主,区别于公侯伯等贵族,而周已经不完全是奴隶制时代。
周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开端,确立最高统治者为“天子”,不称呼为“王”,并正式“封建”,分封诸侯。周分封的各诸侯,在自家封国(公国、侯国、伯国)或相互间称呼为秦王、赵王都是在战国(战国七雄),周氏完蛋之后,算不上奴隶时代的王。
另外,秦汉之后有分封诸侯王,诸侯王分为亲王和郡王,至于亲王和郡王的区别你就百度下,我不复制粘贴啦。汉也分封了王爵,但仅在刘邦建国初期,后来都灭了所有异姓王,“非刘氏不得王。”,皇帝自家儿子可以封王,没有亲王郡王的说法,只有一字王二字王的区别,详情请百度。
至于秦始皇成为皇帝,是因为其废黜了过去周时代的“封建分封”制,开辟了中国中央集权的封建时代,建立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理念,吞二周而扫六合后,群臣赞其“功盖三皇,德沛五帝”,三让后上尊号“皇帝”,自称“朕”。
郡王是中国古代爵位等级。
郡王爵的出现,始于西晋,晋武帝司马炎敕封叔父司马伷为东莞郡王,从此各代开始沿用。各朝代对郡王的加封不同:
1、晋代
西晋开始出现郡王之称,即亲王别称,如司马伷封东莞郡王,司马亮封扶风郡王。
2、唐代
唐代,皇太子儿子封郡王,亲王儿子若得帝恩也可封郡王,大臣、节度使也有封郡王者,郡王与国公并为从一品。晚唐、五代,异姓封郡王者甚多。
3、宋代
宋代,通常皇子会先封为国公,随后进封郡王、亲王。宋太祖为安抚诸镇节度使,曾加封郡王。南宋,因酬韩世忠等大将之军功,也曾封为郡王。元代赐爵位颇盛,郡王者泛滥。
4、明代
明代,亲王以世子袭封王位,其余儿子封为郡王。郡王的封号一般为两个字,以古郡县名为多见,如渭南王(秦王系)、项城王(周王系)等。
郡王配偶称郡王妃。郡王的承袭者称王长子,其余儿子封镇国将军,但也有个别因为是滥妾所出降二等封为辅国将军。郡王女儿封县主。
明朝也会封功臣为郡王,多为追封,其中南明时期有直接授予的。如延平王郑森等。从嘉靖年间开始,由于俸禄压力增大,不允许旁支继承的亲王(如亲王无子,其弟继位)的儿子封郡王之位,而是根据亲王原有的封号,降等袭封。
5、清代
清代,有多罗郡王一爵,简称为郡王,为宗室内外藩封爵之第二等。第一等为和硕亲王。朝服、蟒袍、朝珠规制与亲王世子同。
清代奉行降等世袭制度,通常来说亲王的嫡长子会袭封郡王爵位。除此之外还有克勤郡王和顺承郡王两家铁帽子王世袭罔替郡王爵位。
郡王的权力
郡王的权力大小,历代以来皆有不同。往大了讲,可以掌握兵权,威慑一方,如汾阳王郭子仪,不过他是先领兵,后以战功封王。又如清初两大铁帽子郡王,克勤郡王与顺承郡王,二人战功赫赫,兵权甚重,站在帝国权力核心。
往小了说,郡王只是一个虚衔,在明代太祖朝后,郡王与亲王一道,如同被圈养的笼中鸟,只享有俸禄和虚荣,不能干预任何地方事务,地位虽尊崇,权力却还不如一个小小的官员。
所以郡王的权力,也是取决于皇帝,皇帝信任、放权,郡王则位极中枢,皇帝猜忌、防范,郡王则如同圈禁。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