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20世纪的音乐在技法上与上一世纪的浪漫主义相比有了哪些具体变化?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19)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和弦调性

1、打破旋律的对称性,不讲究其歌唱性,多用有棱角和尖锐的线条,结果是难于演唱,难以记忆。

2、节奏方面强调不规则性,不可预测性和不对称性。常以单数节拍,如每小节以5拍(3+2或2+3),7拍或9拍为单位。有时打破小节线,多采用复合节拍,经常改换节拍等。

3、经常采用新的和声结构,如复合和弦,即同时奏不同的和弦(比如在A上的大三和弦与在E上的大三和弦同时演奏);不用三度关系,而用四度、五度关系构成和弦;采用以三度关系不断累积的和弦,构成音块、“摩天和弦”等,造成不谐和的效果等。

4、在调性方面,不用大、小调体系,而用中世纪的调式或民间调式,有时不以三和弦为中心,而以中心和弦为中心;多用复合调性、双调性(两个或两个以上调性为主)以及无调性;采用平均使用十二个音的方法,排斥大、小调的各种关系等等。

5、采用非常规的音响,用非传统演奏的方法演奏传统乐器,如管乐用滚舌,弦乐用弓子敲击琴弦等。织体上一般较少用浪漫主义那种混合音色,而减轻织体的复杂性,用不同音色奏不同乐句,由大型乐队转向小型乐队,恢复了室内乐的风格,富有表现力的弦乐不再是乐队的心脏,而是强调打击乐、中音提琴、木管、钢片琴等有金属声音的乐器,圆号常被小号代替,钢琴加到乐队里等等。

钢琴艺考的时候弹中国的乐曲,不知道行不行?

方法:

1、将随时都能听到的音乐、歌曲、乐句乐段、甚至于手机铃声,做为自己练耳听音、听和弦的强化训练,自己逼自己随时随地地去做这样的训练。

20世纪的音乐在技法上与上一世纪的浪漫主义相比有了哪些具体变化?

2、学着用首调的概念来读出谱中唱名;之后其自己尝试将其曲子用原调以外的其它调来弹奏,弹奏的曲子难度可由浅入深。当然,刚开始不必用太有难度、速度太快的曲子来尝试移调弹奏,大概用一些3级至5级的、849前半期左右水平的曲子即可。

3、要想即兴伴奏、即兴演奏玩得好,脑子里除了要有良好的即兴音乐理念,手上也必需具备一定的左右手的手指的速度、灵活度、以及左右手手指高速和弦分解琶音、音阶、半音阶等等的基本功和独立性为基础,

4、学会分解和弦织体,即通常所说的琶音式伴奏音型,就是把各和弦音按排列顺序走向进行变化,通过音区,节奏等方面,进行多种多样的变化。这类织体抒情性较强,适用于歌唱性旋律伴奏。

扩展资料:

1、即兴伴奏在民间音乐的创作与演出中也常有根据演奏者当时的情绪和意境,即兴演奏技术高深的乐曲。也有用原有曲调(如民歌主题)作基础,在临时演奏时加以发展、丰富和变化,称“即兴伴奏”。

2、学习即兴演奏必须在有乐理音乐基础的大脑里,暂时抛开五线谱固定调CDEFGAB的理念,树立简谱首调1234567(即do re mi fa sol la xi 等唱名)概念。要预备做为一个现场伴奏的钢琴手或键盘手,如果需要伴奏的歌曲,主唱者或歌手觉得歌曲的原调调子太高,唱不上去,需要现场临时降调,或用另外的调来弹奏。

3、即兴伴奏中,所有的和弦音符同时发声,并以一定的节奏重复,在五线谱书写时看上去如同一根根的柱,这样的和弦结构叫柱式和弦。这类织体雄壮有力,适用于进行曲伴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即兴伴奏

可以的

每个学校需要的难度也都不一样,只要选的中国作品难度够了就可以。不过也不要一味追求难度,还要能够水平表现出来。

给你推荐两个中国作品,难度都不小。《春舞》《多耶》。

摘自网络,作者吕明明

============================

陈怡钢琴曲《多耶》的研究现状

  作品简介

陈怡1953年生于广州,3岁开始学习钢琴,4岁学拉小提琴。在她17岁时便担任广州京剧团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在这期间她受到我国传统艺术的熏陶,这也对后期创作《多耶》有了很大的帮助。后来她考入了音乐学院,开始了系统的学习作曲。在作曲系里她学到了“四大件”中西作曲理论,传统音乐风格并记录,采编中国民歌。她并在这期间重视学习民族音乐,这在钢琴曲《多耶》中就有充分的体现。她不仅背唱民歌和戏曲唱段,还深刻理解民族艺术的优异之处。因此她的作品与民族音乐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在她工作的时候便与传统音乐有了更进一步的接触。

1980年,陈怡参加亚历山大·葛尔(Alexander Goehr来自剑桥大学)教授的短期培训。“他在讲座中介绍了20世纪所有的作曲家和音乐流派。”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专业音乐创作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始重视对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这对后来的作曲家提供了创作素材。此时的西方现代音乐创作的表现手法又拓宽了作曲家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创作技巧。这一新时期钢琴创作也进入了一个创新的阶段。 “民族风格与现代技法的结合”这是这个时期钢琴创作的特点。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主要体现在传统乐器,少数民族音乐的创作和应用。作品《多耶》也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也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钢琴作品。

钢琴独奏曲《多耶》是陈怡与1980年随音乐学院作曲系师生赴广西侗族、瑶族地区采风时所创作的,于1985年获得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比赛的一等奖,并与1986年该作品发表于《音乐创作》第二期,1999年入选为中国国际钢琴比赛曲目。

“多耶”是侗族的一种民族歌舞形式。汉译“踩歌堂”是侗族文化艺术中唯一的歌舞形式。“多耶”是侗家人在庆典或祭祀中围成圈圈由领唱者即兴编“领句”其余众人以舞步应和着。由于“多耶”有“一领众和”的特点,所以在钢琴曲《多耶》中开始就呈示出“一领众和”的旋律。

个人观点

这首作品演奏中我认为节奏方面是一大难点,它既要弹出侗族音乐中一领众和的效果,又要运用好京剧的节奏特点。现阶段学术界在节奏方面的研究领域,较之其他音乐的构成要素,研究成果相对少了很多,这也同样体现在钢琴作品《多耶》中,对这部作品节奏方面的剖析仍然无人问津。

《春舞》  

这首作品由于节奏多变使演奏者很难掌握它的律动。演奏这首作品时一定要了解侗族多耶的特点。以及二十世纪音乐创作的特点。还要了解如何处理传统作曲技法与近现代作曲技法的关系,因为陈怡在《多耶》中是以既不保守也不决裂的姿态出现的。《多耶》基本主题的有调性呈示,音乐材料的分裂、结合于引申、发展,音乐主题和调性分布的再现回归,旋律、音群的模进或倒影变形等都是传统的作曲手法,而以前景、中景、远景概念安排的织体分层,不同调性的并置复合,不规则重拍的音组循环以及十二音的固定和声等则是近现代作曲技法的范畴。了解了这一点才能更好的完成《多耶》。

钢琴作品《春舞》创作于中国钢琴音乐活跃的1980年,是孙以强先生在中国交响乐团工作时,应钢琴家刘诗昆之邀所写。作曲家采风来到新疆,在金秋时节硕果累累的葡萄园里,他看见了年轻人迎着朝霞,踏着晨雾,忙碌采摘葡萄,伴随着歌舞,落口而归的丰收景象,由此触发了创作的灵感。这首作品是采用复三部的曲式结构,充满想象、自然流淌出的引子,不禁让人心旷神怡、沁人肺腑,仿佛眼前浮现维吾尔族青年踏着清晨的朝露,充满希望地奔赴果园采摘葡萄的场景。主题旋律经过变化音区、加花、改变织体等手段将乐曲逐渐向前推进。乐曲中托卡塔式的双手交替八度及充满震撼力的复合和弦将乐曲推向高潮,表现出年轻人背着箩筐辛勤忙碌、满载葡萄、载歌载舞的欢乐景象。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