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疝气是怎么回事

乐乐1年前 (2023-12-19)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疝气腹股沟

疝气在医学上的定义是正常组织或脏器通过潜在的腔隙,由原来的部位移位到其他的部位。此病多发于男性、老人和小孩。疝气对人体的危害很大,所以一定要进行预防,防止此病的发生。

疝气其临床症状因个人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新生儿或小孩,往往在啼哭时发现腹股沟出现肿块而被注意;成年人多少由于老化、受伤、用力过度、抽烟等造成腹壁薄弱、撕裂,或腹压增加,使腹内脂肪组织或器官从缺口凸出,皮下会有明显突出物,可以看到及感觉到。

导致疝气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腹壁强度的减弱,意思是肚皮越来越薄弱,挡不住咳嗽或屏气时从肚子里往外顶的力气,当然临床常见的是肚皮局部有一个地方明显薄弱;二是腹内压的增高,意思是因为各种原因往肚皮外顶的力气越来越大。

疝气是怎么回事

腹壁强度减弱的常见原因是人们的肚皮先天性就有几个地方比较薄弱,比如腹股沟、肚脐、腹白线、半月线、腰眼等等好多地方;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各种原因营养不好肚皮变薄;第三个原因是因治疗疾病需要肚皮开过刀,开刀后又由于咳嗽、营养不良或感染等原因没有长好,也会出现疝气。

腹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是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或排尿困难,少数人因肝硬化继发大量腹水,或练习举重等情况下用力不当,同样可以产生疝气。

腹壁疝气和肿瘤的区别是什么啊

什么是疝气?

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即称为疝.

凡是腹内脏器通过腹壁缺损、或薄弱区向体表突出,在局部形成一肿块者称为腹外疝。如脏器进入原有腹腔内间隙囊内,则称腹内疝,例如小网膜孔疝、膈疝等。

腹外疝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以其突出的解剖部位命名,其中以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占90%以上,股疝次之,占5%左右,较常见的腹外疝还有切口疝、 脐疝和白线疝。此外,尚有腰疝等罕见疝。其发生与该处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加两大因素有关。

据国外资料统计,腹股沟疝的发病率约为1‰~5‰,切口疝的发生率约为2%~11%;国内调查显示,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大约在3.6‰,60岁以上老年 人的发病率则高达11.8‰;在腹股沟疝的全部手术中,复发疝的手术比例约占10%~16% 。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传统手术的复发率大约为11.3%;而包括平片法疝修补术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复发率大约在1%~5%;目前西方国家 80%以上的腹股沟疝的治疗是采用无张力修补术,其复发率约在1%.巨大腹股沟疝和复发疝都是疝外科的难点,他们的共性为手术中缺损严重,周围组织薄弱, 手术难度大,复发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除此之外,尚有很多病人因畏惧手术或因为体质因素、某些疾病因素而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我 们通常说的疝气指的是腹股沟疝气又名小肠疝气,是指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一般因咳嗽、便秘、生气、重体力劳动、 排尿困难等因素引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冲开疝管所致。婴幼儿常因哭闹引起。疝气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 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所以老年患者易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或前列腺疾病;小孩则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睾 丸的正常发育;而中青年患者则易导致性功能障碍。还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肠梗阻、乃至 肠管坏死等。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其间有腹壁下动脉.根据疝环与此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又分为斜疝和直疝.从该动脉外侧突出来的为斜疝;从该动脉内侧面突出的是直疝.斜疝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直疝多发于老年男性.发病率以腹股沟斜疝占绝大多数.

肿瘤,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和形态,即:单一型或混合型,一侧性或双侧性,囊性或实质性,良性或恶性,其中以囊性多见,恶性变的程度很高.早期诊断困难,就诊时

70

%已属晚期,很少能得到早期治疗,

5

年生存率始终徘徊在

20-30

病情分析:可以说疝气是腹部缺损引起的,有腹部的缺损和咳嗽的冲击感或是肠鸣音

与肿瘤有本质的区别,意见建议: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