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异构和异质同构应怎样理解?
“异质同构”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 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 重新建构艺术本体,用形式而不是用社会文化关系解释艺术, 这是西方现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倾向, 但各个学派所用的方法又不相同,苏珊·朗格用的是生理学( 生命科学),阿恩海姆用的是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在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 人的视知觉组织活动和人情感以及视觉艺术形式之间, 有一种对应关系,一旦这几种不同领域的“力” 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这就是“ 异质同构”。正是在这种“异质同构”的作用下, 人们才在外部事物和美术品的形式中直接感受到“活力”、“生命” 、“运动”、“平衡”等性质。阿恩海姆在其最重要的理论著作《 艺术与视知觉》(1954)中, 对视知觉结构做了大量的分析并以此作为分析造型艺术的基础, 充分阐述了他的“异质同构”说。 “异质同构”说综合运用了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整体论、宇宙论、 人类学、物理学场论和心理实验的方法, 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说明人的审美经验和解释美术的基本原理, 有其可取之处。它试图跨越西方传统美学上的主体与客体的对立、 情感与外物的对立,在不同领域间建立一种“同构”。但是, 它无视或忽视了社会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对人的情感活动和审美活 动的影响和制约, 无视或忽视了人类的社会实践与认识活动对人的心理以至生理发展的 决定作用。因此,它用单纯的心理学和人类学的方法去解释“人” 和“艺术”这种复杂的人类精神现象, 结果既不能说艺术和人的审美经验的关系, 甚至把人降到了动物的原始地位,无法分清“人”与“非人” 的区别,因为格式搭心理学家们不懂“ 五官感觉的形式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所谓“同质异构”,出现在文学写作方面,是指同一素材因作者不同,作出了不同的构思。这样的写作避免了千篇一律,即使是同一个素材,写起来也应该是百花齐放。它突出一个“异”字,要求有个性化的思考和表达,而这一切的达成都呼唤写作的智慧。运用到教学上,即运用不同的思路、教法,进行多样的教学,使课堂丰富多彩。我们来看两个苏教版五下《谈礼貌》的案例。
[案例一]
师:为了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性,课文第2至4自然段讲述了三个故事。请默读三个自然段,想一想分别写了什么故事,你能根据故事的主要内容给它们起个小标题吗?
生:第一个故事讲的是牛皋和岳飞向一位老者问路的事,小标题可以用“问路”。(教师肯定,板书:问路)
生:我觉得第二个故事小标题可以是“踩裙”。(师板书:踩裙)
生:第三个故事小标题可用“刮脸”。(师板书:刮脸)
师:接下来,我们根据三个故事叙述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学法。第一个故事:“读一读”,注意提示语,读好不同角色“问路”的语言;第二个故事:“演一演”,注意演好“踩裙”时人物的言行;第三个故事:“想一想”,想象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深入学习,需要学习合作伙伴的话,自己设法寻找。
(学生兴致高,自主选择内容,开始学习)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学习交流。在交流结束时,可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其他同学在他交流结束后进行评议。
生:我对第一个故事“问路”最感兴趣。我来读一读两人问路的话语。(生读)我体会到……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道理。
(学生以角色朗读、上台表演等不同的形式呈现故事内容,师生共同评议)
[案例二]
师:课文列举了三个事例,让我们认识到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性。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一定也经历过类似的跟“礼貌”有关的故事。可能是懂礼貌的正面事例,也许是反面事例。请你学着课文的三个故事写法(选其一),来补写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我们把它作为本文教育大家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第四个事例。好不好?
生:好!
(学生着手写段,写完后交流。指名朗读写作的段落,师生共同评议)
上面案例中实施了“同质异构”的教学构想。其“同质异构”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教材内容的同质异构;二是学习方法的同质异构。两个案例,顺承着教材内容的同质异构特点,进行了学习方法的同质异构操作,我认为如此操作有以下优势:
1.同质异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一根据三个故事不同的叙述特点,采取不同侧重点的学习方法——“读一读”“演一演”“想一想”,再加上给予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重点学习的权利,使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趣味化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差异得到尊重。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学习乐趣,读得有声有色,演得活灵活现,想得真切自然。而对另外两个故事,则通过其他同学的交流反馈以及评价,也得到了很好的互补吸收。
2.同质异构,引导学生领悟写法。三个不同的故事,引导学生领悟三种不同侧重点的叙述方法。第一个故事,牛皋和岳飞的“问路”话语形成了“礼到”和“无礼”的鲜明对比,再加上话语提示语的对比,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从而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礼貌待人的重要性。第二个故事把小学生不小心踩到一位女青年的长裙后主动道歉的一幕呈现在我们面前。“拖”“踩”“回过头来看了看”连忙抬起脚“微“”笑”一连串动作,配上一声真诚的道歉,说明了礼貌待人的作用。第三个故事中,朱师傅给总理刮脸,因总理咳嗽了一声,把总理的脸上划了一道小口子,朱师傅“深感不安”,听了总理安慰的话“深受感动”,隐含着细腻的心理活动。揣摩朱师傅这个人物的内心变化,也同样让我们体会到,礼貌待人“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了人物的话语、行为和内心想法,能够很好地反映人物的思想、道德、情操。介绍人物故事时,就离不开将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内心活动的描写进行有机结合。
3.同质异构,引领学生学以致用。案例二中设让学生“学着课文的三个故事写法(选其一),来补写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一方面是为了实现本文“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是从读到写的迁移运用,最终让学生在对课文语言的转化运用中实现语言的自我内化。
简言之,本案例的“同质异构”构想,意在既关注文本语言的感悟积累及迁移运用,意在实现唤起语言与思想的同构共生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苏州市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