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症瘕名词解释

桃子1年前 (2023-12-19)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小腹莪术

基础释义

1.腹中结块的病。坚硬不移动,痛有定处为“症”;聚散无常,痛无定处为“瘕”。

2.喻固陋寡闻。

详细释义

腹中结块的病。坚硬不移动,痛有定处为“症”;聚散无常,痛无定处为“瘕”。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夫症瘕不除,而不修 越人 之术者,难图 老 彭 之寿也。” 明 刘基 《听蛙》诗:“乌鸢逐响蛇听音,宁顾入腹生症瘕。”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山楂》:“﹝实﹞,化饮食,消肉积症瘕。”《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症瘕积聚痞瘀血血蛊总括》:“症积不动有定处,瘕聚推移无定形。”注:“症者,徵也,言有形可徵也;瘕者,假也,言假物成形也。”

喻固陋寡闻。

清 姚鼐 《硕士约过舍久俟不至余将渡江留书与之成六十六韵》:“我观士腹中,一俗乃症瘕。束书都不观,恣口如闹蛙。”症瘕的形成,多与正气虚弱、脏腑不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气聚为症,血结为瘕,以气滞、血瘀、痰湿及毒热为多见。①气滞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受阻,滞于冲任胞宫,结块积于小腹,成为气滞症瘕。②血瘀经期产后,胞脉空虚,余血未尽之际,房事不节,或外邪侵袭,凝滞气血,或暴怒伤肝,气逆血留,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使瘀血留滞,瘀血内停,渐积成瘕。③痰湿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健运失职,湿浊内停,聚而为痰,痰湿下注冲任,阻滞胞络,痰血搏结,渐积成瘕。④毒热经期产后,胞脉空虚,余血未尽之际,外阴不洁,或房事不禁,感染湿热邪毒,入里化热,与血搏结,瘀阻冲任,结于胞脉,而成症瘕。

临床表现

有月经病、带下病、不孕症、生殖道炎症等病史,或精神创伤史。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包块,或胀、或痛、或满,伴有月经异常、痛经,或带下异常等。

症瘕名词解释

辨证施治

1.气滞型

证候小腹有包块,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时聚时散,或上或下,时感疼痛,痛无定处,小腹胀满,胸闷不舒,精神抑郁,月经不调,舌红,苔薄,脉沉弦。治则:疏肝解郁,行气散结。主方:金归妇康丸。方药:当归、郁金、红花、二花、香附、三棱、莪术、昆布、元胡、小茴香、乳香、没药、败酱草、白花蛇草、穿山甲、皂刺;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黄豆大小,日三次,温水送服;香棱丸:木香、丁香、三棱、莪术、枳壳、青皮、川楝子、小茴香;上药共研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2.血瘀型

证候:小腹有包块,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肌肤少泽,口干不欲饮,月经延后或淋漓不断,面色晦黯,舌紫黯,苔厚而干,脉沉涩有力。治则:活血破瘀,散结消瘕。主方:桂枝茯苓丸。方药: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赤芍、各等分。研细末,炼蜜为丸。若积块坚牢者,酌加鳖甲、穿山甲以软坚散结,化瘀消瘕;疼痛剧烈者,酌加延胡索、莪术、姜黄以行气活血止痛;小腹冷痛者,酌加小茴香、炮姜以温经散寒;月经过多,崩漏不止者,酌加三七粉、炒蒲黄、血余炭等化瘀止血。若血瘀甚者,兼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用大黄廑虫丸。本方重在取其虫类搜剔脉络,祛瘀消瘕。

3.痰湿型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