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
第一,经典不同。小乘佛教只承认早期结集形成的经典是佛经(相当于汉译《阿含经》),对后出的大乘经典,如我们熟悉的《阿弥陀经》、《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一概不承认。大乘承认小乘经,但认为那是佛对小根器人说的不了义经,大乘佛经才是根本经典。小乘经典用巴利语写成,大乘经典用梵语写成。 第二,对佛的看法不同。小乘认为,现在世界只有释迦牟尼佛,将来会有弥勒佛,此外没有其他的佛。大乘认为,十方世界现在有无量诸佛。对释迦牟尼佛,小乘更多从“人”的角度理解,认为是导师,已经涅槃。大乘则认为,作为“人”的释迦牟尼佛只是应化之身,不是佛的真身。佛还有报身、法身,作为法身的佛,常住不灭,无在无不在。 第三,对解脱的认识不同。小乘认为常人修行的最高等次是阿罗汉,达到阿罗汉已经涅槃解脱,不再有来生。大乘认为,阿罗汉不是最终解脱,人人都可以成佛。 第四,对菩萨的认识不同。小乘认为菩萨是成佛前的状态,释迦牟尼佛前世是菩萨,大乘的文殊、普贤、观音等菩萨都是虚构。大乘认为,一切众生,发愿成佛,自利利人都是菩萨,菩萨修行有不同等次,文殊、普贤、观音都是真实存在。 第五,对涅槃的认识不同。小乘认为涅槃是“灰身灭智”,即灭除肉体和精神,不再有来生。大乘认为涅槃是“常、乐、我、净”。
佛教小乘与大乘有什么不同
1、教义的不同
“大乘”和“小乘”这两个不同的佛教学派,来自于印度佛教的一次内部分裂。在释迦牟尼去世以后很多年,佛教徒对教义有了巨大的分歧,新出现的学派就管自己叫做“大乘”,管原先的学派叫做“小乘”。
2、名称的不同
所谓“大乘”和“小乘”的称呼,是大乘单方面取的。小乘佛教在历史上的正式名称是“上座部”教派。如今,这一派在亚洲南部等地仍旧存在。因此在正式的场合,不应该称呼“小乘”佛教,而是称呼“南传上座部”等名。
3、修行方式不同。
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大乘佛教徒把释迦牟尼成佛前的修持阶段,即在修习“菩萨行”的阶段作为自己修行的榜样,因此大乘佛教主张可以在家修行,并不强调一定要像小乘佛教那样需要出家修行,这也是大乘和小乘的重要区别之一。
百度百科—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
百度百科—大乘佛教
百度百科—小乘佛教
简单的理解,最大区别如下:
1、境界不一样:大乘佛教认为“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小乘佛教则认为“佛只有一个,我们顶多只能修到阿罗汉境界,甚至连释迦牟尼都被他们称为“大阿罗汉”
2、修行步骤不一样:大乘佛教追求既度人又度己,小乘佛教则先度己再度人。
3、地域也不同:大乘佛教以汉地为主,小乘佛教则以东南亚为主。
4、教材不同:小乘佛教只承认早期结集形成的经典佛经(譬如《阿含经》),对后出的大乘经典,如《阿弥陀经》、《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一概不承认。但是大乘佛教却承认小乘经,认为那是佛对小根器人说的不了义经,大乘佛经才是根本经典。
5、对菩萨的认识不同。小乘认为菩萨是成佛前的状态,释迦牟尼佛前世是菩萨,大乘的文殊、普贤、观音等菩萨都是虚构。大乘认为,一切众生,发愿成佛,自利利人都是菩萨,菩萨修行有不同等次,文殊、普贤、观音都是真实存在。
5、对涅槃的认识不同。小乘认为涅槃是“灰身灭智”,即灭除肉体和精神,不再有来生。大乘认为涅槃是“常、乐、我、净”。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