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知县、知令有什么区别
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知府为四品官,相当于一个独立市的市长(不包括县级市),市委书记。因为在古代行政、司法不分的;相对应的知县七品官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县长、县委书记了。知府,与现在的地区行政公署专员相似。
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省、地区、县级的地方行政机构,在明朝称为“布正使司”、“知府”、“知州”、“知县”。知县是一个县的行政长官。
知令相当于现代的省级公、检、法机关。大理寺则是明朝的最高审判机关。一品诰命夫人是一品官吏的元配夫人,皆由皇帝发出诏令封予,可以同一品官吏经常进出皇宫拜见皇帝。
扩展资料: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统知府。
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具有实际行政职能,另一类则代表官僚的品位高下。秦汉以降,历代品位性等级的形态、来源,品位性官职的数量、类别纷繁复杂并且因时而异,其每一细微变化都可以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解析其中的原因可以显示出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一些重要特点。
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具有实际行政职能,另一类则代表官僚的品位高下。秦汉以降,历代品位性等级的形态、来源,品位性官职的数量、类别纷繁复杂并且因时而异,其每一细微变化都可以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解析其中的原因可以显示出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一些重要特点。
百度百科-古代官位等级
知府和知县的区别是各自的级别不同,权力不同。
知县为正七品,京县(如大兴、宛平等)知县略高,为正六品。除此之外,圣人故里曲阜的知县也是正六品,而且基本上都是由孔家人出任。知府为从四品,但顺天府、奉天府除外,顺天府、奉天府的主官称尹,为正三品。
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知府为四品官,相当于一个独立市的市长,市委书记。因为在古代行政、司法不分的;相对应的知县七品官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县长、县委书记了。知府,与现在的地区行政公署专员相似。
官职品级示例
1、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2、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各部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
3、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4、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