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氏堂上和某氏门中的区别
“某氏堂上”和“某氏门中”在含义和用法上有明显的区别。
“某氏堂上”是一种敬语,用于称谓某一家族中的长辈,表示尊敬和礼貌。具体用法是在“某氏”后面加上“堂上”,意为“某氏家族的长辈”。例如,“李氏堂上”就是指李氏家族中的长辈。
“某氏门中”的含义则略有不同,它是指某一家族的后代,但并不特指长辈或晚辈,更多的是强调这个家族的后代子孙。例如,“张氏门中”就是指张氏家族的后代子孙。
总的来说,“某氏堂上”和“某氏门中”都是用于称谓某一家族,但侧重点不同,前者着重于长辈,后者则着重于后代子孙。
古代姓和氏有什么区别呀姓指什么氏指什么呀
姓与氏的区别:
1、具体含义不同。姓是区别血缘的,是宗族的根本族号,所代表的是氏族的血统,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所共有的符号标志。氏,是姓的支系,是姓族的分支标记,氏是源于同一父性始祖的被分出去的各支系(庶子)的开氏始祖的符号标志是大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称呼。
2、使用区别。所属姓是同定的,氏名来源较多样,如以邑为氏,以谥为氏,以官为氏等,同一家族可因居邑为氏,也可以族长的官职为氏,当时也经常出现命氏、别族等情况。在这种背景下,父子、兄弟不必同氏,人也可以有几个氏,如晋卿士会,以士为氏,是承其祖氏,士氏初当是以官为氏,但士会由于食采于随、范;
3、专业化区别。姓是统一的,即姓族本身未有层次区别,虽有氏为分支,但没有更小的姓族。而氏却可以是多层次的。一个大氏可以包括由其分化出来的若干小氏。
从史料看,这在商代比较明显,卜文所要论述的商代晚期青铜器铭文中的所谓“复合氏名”即显示了此种多层次的氏的存在形式。多层次的氏组织随着血缘关系与其作用范围的减弱而渐渐不再盛行,渐向单层次发展。但较大的氏组织内仍包括若干分支,只是分支未必皆另立新氏;
4、古代使用区别。女子不论出嫁与否,皆有同定的姓。但女子出嫁前与父同氏,出嫁后属夫氏,所以可以夫氏为称,但亦可以仍以父氏为称。此从周代青铜器铭文资料可知,如:父为其女制媵器,在铭文中称其女名为“夫氏加女姓”,如辅伯鼎铭。
扩展资料:
在古代,出嫁女子在夫家自己制器亦自称其名为“夫氏加己姓”。夫为其妇制器,在器铭中称妇名为“妇之父氏加妇之姓”,如善夫旅伯鼎铭。可见出嫁女子在夫家并未完全失去自己的父氏。
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
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姓与氏的共同点:
1、皆是血缘亲属组织;
2、以外婚制为正常属性;
3、均是一种单系的继嗣群,即父系的继嗣群。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氏
1、概念不同
“姓”起源于母系社会,用来表示母系的血统;即一个氏族名下的成员都出自一个母系祖先。
“氏”起源与父系社会,为同姓衍生的分支。
2、用途不同
姓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
氏则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用以区别子孙之所自出,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3、使用人群不同
男子称氏不称姓。
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女子则多称姓而不称氏。
扩展资料关于姓氏的9种来源
1、以动物为姓,如龙、凤、牛、马等。
2、以封国封地为姓,如齐、鲁、吴、楚等。
3、以官职为姓,如司马、上官、侯、帅、尉等。
4、以职业为姓,如做陶器的姓“陶”,管仓库的姓“仓”,做买卖的姓“贾”等。
5、以出生地和居住地特征为姓氏,如东郭、西门、杨、柳,李等。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如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
7、以祖先爵位或谥号为姓,如庄、康、武、恒等。
8、以次第为姓氏,即家族中兄弟排行或亲属辈分等为姓,如家族叔孙、季孙、第二等。
9、以母系氏族时的部落为姓,其姓多有“女”字部首,如姜、姬、姒等。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