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古代宫廷女子等级如何划分?
1、朝鲜国王的正室妻子,称呼为王妃或者中殿。朝鲜王朝没有皇后之称,只有中国有皇后,另外,其本身是不列入品级的。(等同于皇后)。?
2、朝鲜国王的侧室妾室以及宫中女官等均属于内命妇,而像朝廷大臣的妻女等都属于外命妇,王妃是内、外命妇之首。?
3、朝鲜国王的母亲则称呼为大妃或者王大妃(等同于皇太后) ,朝鲜国王的祖母则称呼为大王大妃(等同于太皇太后)?
4、正宫:王妃。为内命妇之首,没有品阶,居住在景福宫交泰殿(也叫中宫或者中殿)?
正一品:嫔 从一品:贵人?(嫔是朝鲜国王侧室中地位最高的,仅次于王妃)?
正二品:昭仪?从二品:淑仪?
正三品:昭容?从三品:淑容?
正四品:昭媛 从四品:淑媛?(正一品到从四品均为上殿,正五品到从九品皆为宫中女官阶级)?
正五品:尙宫 尙仪 从五品:尙服 尙食?
正六品:尙寝 尙功 从六品:尙正 尙记?
正七品:典宾 典衣 典膳 从七品:典设 典制 典言 、
正八品:典赞 典饰 典药 从八品:典灯 典彩 典正?
正九品:奏宫 奏商 奏角?
从九品:奏变徵 主徵 奏羽 奏变宫?
内命妇指在宫中奉职女官中有品阶(官位)者。正一品到从四品实际上都是国王的侧室,正五品以下到从九品都是宫女,按各自名称所示任职。?
嫔是国王侧室中地位最高的人。国王的正室称为妃,一旦嫔被封为正室即成为妃,妃是没有品阶的。?
此外,淑容娘娘是从三品;王妃是正室,是内、外命妇之首,无品阶;王妃所生的女儿称呼为公主;后宫所生的女儿则称呼为翁主。?
扩展资料:
宫女即“宫中女官”的简称,指的是在宫中担任官职的女人。朝鲜王朝王宫中的大殿、大妃殿、中殿、东殿等,内设不同部门,如御膳厨房、退膳间、饼果房等,宫女们就在这些部门当差。
此外,国王、王妃、王子和公主的日常起居饮食也都由宫女负责,宫女的需求量很大。王宫每年从民间招收女孩入宫,中人、白丁的女儿都可以报名。这些女孩入宫以后从小宫女做起,以后可以晋升为内人、上赞内人、尚宫、最高尚宫、提调尚宫等。女孩入宫当小宫女的年龄,由四五岁至十多岁不等。
宫女要接受很长时间的训练,要熟悉宫廷礼仪,以备长大以后派往大殿,担任国王身边的“至密尚宫”。每个入宫的孩子会由一个内人或尚宫管教,尚宫担任老师兼母亲的角色,大家在同一个房间生活。小宫女在宫内学习礼仪以及技术,大约8至10年后可参加考试,合格后正式成为九品官阶的内人。
宫女通过内人考试即意味着正式成为国王的女人,一生不能婚嫁。内人再经过数十年的磨练后,可以参加尚宫考试。通过考试获赐碟纸与发盘,取得正五品官阶。以后,可以升任更高官阶的最高尚宫、提调尚宫。
王宫内所有妃嫔及宫女,均属内命妇,内命妇之首是王妃。作为宫女,要离开王宫只有两个可能,一是年老体衰、疾病缠身,再有就是服侍的主子病逝,守丧3年后才可离开宫廷。宫女离开王宫以后仍不能婚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朝鲜王朝
百度百科――女官
故宫的东西六宫都是二进院,前殿+后殿+各自的配殿,行礼升座之处(升一宫主位会有的仪式),后殿为寝宫,都是一宫主位使用的。
清设:1皇后,1皇贵妃,2贵妃,4妃,6嫔,其下贵人常在答应,嫔以上都可以有自己的宫,也就是一宫主位,不用担心地方不够,晚清后宫人少,前清后宫人多的时候礼制不健全,合着住也不是没有的,而后妃设置最齐备的康熙乾隆两朝,要不就是没皇后,有皇后的没有皇贵妃(能当上皇贵妃的通常两种:快死或已死的贵妃加封、皇后预备役)所以主位人数完全可以控制在12个之内(清朝皇后不住坤宁宫,反而跑到12宫去占了一个位置,这个比较坑爹。)
其实去了故宫转一圈就明白了,故宫说穿了就是一个中国最大的四合院,古人说“名正则言顺”,封建社会人们看重“名分”,像不同等级的人穿不同颜色的衣服有严格的要求之类的,都可说是“名分”的一部分。清朝时期嫔以下的贵人常在答应什么的,是住在东西六宫的偏殿里的,可以说,主位的“名分”,她们就没有,所以偏殿其实是没有正式名字的。
而主位妃嫔们住的前殿、后殿其实也没有名字,它们都是某一宫的主体建筑,它们就是某一宫本身,说某一宫的时候就知道指代的是里面住着的那一位,没有必要再单起一堆名字。明朝以前,如果说某个妃嫔住在“XX殿”里,那是因为“XX殿”=清朝的“宫”了,都是某一个妃子的居住面积代称。
那有人说了,毓庆宫里就有正殿惇本殿,翊坤宫后面也有体和殿。这是两个不一样的情况:毓庆宫是“太子宫”,宫殿主人是男人,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在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这待遇怎么可能和女人一样;体和殿本来是翊坤宫的后殿,后来慈禧在故宫里大搞装修,把翊坤、储秀两宫打通了,它就不再是寝宫了,而是连接两宫的“重要公共设施”,给个名字是自然的。
最后说说名字,不知LZ想要的是满足还是汉族的名字?满族入关前,女子名字尚能找到一些记载,什么扎青、衮代、阿巴亥、乌云珠、娜木钟、阿济根、布木布泰、海兰珠、哲哲……但顺治以后,满人汉化的迅速,汉人的某些“臭毛病”一并接纳了,就是不对外说女子的名字,女子的名字除了他自己,可能只有家人和丈夫知道,所以在史书上我们看到的基本都是“XX氏”。
举例:在清代,说“瓜尔佳氏”,这姑娘姓瓜尔佳,满人;说“戚秦氏”,这妇人丈夫姓戚,自己娘家姓秦,汉人。
所以写小说的话,没有记载的后妃名字基本上都是作者编的,很多作者编的名字“汉味”很浓,这也没什么,关内的满人汉化程度高,闺女起个汉族名字不是不可能,反正别人不知道。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