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普洱种类及区别方法

是丫丫呀1年前 (2023-12-19)阅读数 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普洱茶普洱

普洱茶有两种主要的类别:生普洱和熟普洱。

生普洱茶又称青普洱或生茶,是指未经过发酵处理的普洱茶。它的外观呈现鲜绿或浅**,茶叶较嫩,味道鲜爽,具有极好的陈化潜力,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香醇。

熟普洱茶则是经过了人工堆积、湿发酵处理的茶叶。它通常呈现红褐色或者深褐色,味道较浓烈,口感厚重,相对较便宜,不需要陈化即可享用。

为了区分生普洱和熟普洱,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

1.外观区分:生普洱通常颜色鲜亮,条形完整,叶面有一层毛;熟普洱茶叶比较暗黄或暗棕色,条形不如生普洱完整,而且没有毛。

2.气味区分:生普洱茶有淡雅的香气,熟普洱茶有陈旧的香气。

3.口感区分:生普洱口感鲜爽甘甜,熟普洱口感较厚重、浓烈。

总的来说,生普洱茶适合比较喜欢清新、甜润口感的喝家们;熟普洱茶则适合喜欢浓烈、醇厚口感的茶友们。

普洱茶至三国开始流产至今经过了前年的历史,经受了自然环境考验,到了明清时期,才被人让人们所认知,随着对他的认知加深,它的影响力也是逐年的在提升。如今在我国 饮茶文化 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中,普洱茶也因为茶汤橙黄浓厚,香型独特,滋味浓醇,香气高锐持久,经久耐泡所被人们喜爱,但你知道他是怎么分类的吗?

普洱茶有几种分类方式:按制法分类、按外型分类、按原料分类、按等级分类。

 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说》中有“二月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茶;采而蒸之揉为茶饼,其叶少放而柔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圆茶也”的记载。由此可知,普洱茶在历史上即分为散茶(即毛尖,粗叶)和紧压茶(芽茶,女儿茶)两大类,由于流传久远,品赏,收藏者众多,加之近代制茶工艺的发展变化,普洱茶的分类已渐趋复杂。

 (一)依制法分类

 1、生茶: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

 2、熟茶: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渥堆工艺,经后发酵(人为加水提温促进细菌繁殖,加速茶叶熟化去除生茶苦涩以达到入口纯和汤色红浓之独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均匀。

 (二)依保存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茶:是指茶叶存放在干净通风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具有樟树香。如果经过自然陈放10-20年并妥善保存,就能越陈越香,成为珍品。

 湿仓普洱茶:是指将茶叶存放在地下室,地窖等较湿热不通风的地方,加快其发酵的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喝起来常有泥味或霉味。所谓“湿仓”,是指投机商将年份比较短的普洱茶成品陈置于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利用高湿度或泼水,使新茶快速陈变,外观上可以伪充陈年茶以应市。用这种方法催化,加工出来的茶品容易产生霉变,而且禁不住高温冲泡,更对人体健康不利。

 (三)依外型分类

普洱种类及区别方法

 1、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就是老的计量单位:七两,每七个为一筒,表示七七四十九,代表多子多孙的含义,故名七子饼。

 2、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

 3、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4、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

 5、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6、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散茶,分为用整张茶叶制成的索条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7、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还有就是按等级分类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档分等级。茶叶采摘时,叶和芽同时采,一般从茶树枝条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一叶一芽的采一芽、二叶一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叶多梗多。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