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中儿童诗与童瑶的区别是什么?请举一例分析100字以上
儿歌(童谣)与儿童诗的区别
一、两者的概念不同
儿歌和儿童诗,统称为儿童诗歌,是儿童文学中两种最有代表性的韵文体裁。但两者的概念不同:儿歌是指适合儿童听赏念唱的歌谣。儿童诗是指适合儿童听赏诵读的自由体短诗。
二、题材和内容不同
儿歌题材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内容单纯浅近;儿童诗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深厚。
儿歌可以说是一种听觉艺术,它需要通过爸爸、妈妈、老师的歌唱,传入儿童的耳中。口、耳相传是他们欣赏儿歌的方式。儿歌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它必须在时间的延续流逝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形象,悦耳的音乐性以及紧紧吸引住小听众的趣味性。因此,形象性、音乐性、趣味性就成了儿歌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所有这些,必然带来了对儿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一般的要求———“乐闻而易晓”。作为听觉艺术的儿歌,它不能留给小听众更多的思考时间,应当是一听就懂。喜欢听,又易懂、易记,才有感染力。例如儿歌:
《象只黑乌鸦》
一个小娃娃,
黑脸黑脚丫,
整天哇哇哇,
象只黑乌鸦。
这首儿歌,由儿童所熟悉的小动物登场说话,有形象、有色彩、有声音、有动作,非常符合儿童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使儿童很容易地接受到了教育。可见,儿歌是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适合儿童念唱的简短的诗歌,这样一种诗歌,简直可以说是一种半格律诗,所以读来上口,入于耳,根于心。
儿童诗题材广阔,内容丰富生动。儿童诗首先是诗,是诗人专为儿童写的诗,它的生活内容和思想内容比儿歌广阔和深厚。因此儿童诗常常以有趣的画面,奇妙的想象,简单的情节,引导孩子们去体验一种高尚健康的感情,有更多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这类诗歌篇幅虽然不长,但却同样要讲究意境的创造;虽不能一听就懂,但含蓄适度,经过思考或家长老师的启发,孩子们也能领会诗中的涵义。例如儿童诗:
《小象》
送两只鞋小象,
象叼起来望了望,
说是太小,
它穿不上,
一对不够,
得给两双。
这首儿童诗,借助于可观可感的事物,给不具形的思想感情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使儿童从诗人具体描绘、陈述的图景中,领略诗人所创造的意境,体验诗人抒发的感情。因而这类诗歌,较之儿歌,其感情的内涵更为丰富,形式更为自由。
三、语言不同
儿歌语言口语化;儿童诗有一定的书面语色彩。
儿歌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口头短歌,属于民歌体,它的语法、结构、韵律等基本符合民歌体的一般规律。
摘自网络
民谣:
民间流行的、富于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
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
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
民谣既是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
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
童谣:
童谣也称儿歌,是流传于儿童之间的歌谣,它以说为主,也有连说带唱的,还有一唱到底的。
之所以代代流传,除了浅显生动、韵律响亮、诙谐风趣,主要是特别适合儿童的心理。
婴幼时多是大人说孩子听,大一点才在玩伴之间传唱。
其实孩子们对于唱词儿并不深解其意,似懂非懂,只是觉得好听好玩儿,自感愉悦而已。
而我至今依旧喜欢听老北京童谣,恐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京味儿十足——儿化韵的念白和小调,听起来是那么有辙有韵,有滋有味。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