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大足石窟造像造型特征是什么样的?
大足石窟中的晚唐造像主要集中在北山佛湾,现存20余龛,一半以上的龛像己风化残毁。从保存较完好的第5号毗沙门天门、第9号千手观音、第10号释迦牛尼佛、第51号三世佛、第52号阿弥陀佛、观音、地藏,以及第245号观无量寿佛经变等龛中,可以看出“人物丰腴,肌胜于骨”的造型特征,但己缺乏盛唐造像的雍容典雅。它们在对称、均衡的惯常布局中,表现出细微变化,并依据修行位确立主从、尊卑、高下、大小的比例尺度。此外,这些作品对形象和衣饰的精雕细刻,在立体的块面中圆刀、平刀互用,并大量地辅之以线刻,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以线条为主导的审美意趣。特别是第245号观无量寿佛经变龛雕刻艺术之精美和整体画面的堂皇富丽,堪称晚唐同类题材造像的上乘之作。总的说来,大足石窟的晚唐造像已逐渐从宗教的神性化走向民间世俗化,同时也为后来大足石窟宋代造像写实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时期,北方各地无名工匠创作的石窟寺艺术,是雕塑和绘画的综合,是这一时期最高的艺术成果.
石窟寺艺术,是随着佛教东传而在北方各地由西向东陆续发展起来的.反映了我国魏晋南北朝的佛教艺术,主要有几个特点:
1、神性与人性的融合:造像介于人神之间
2、环境与心境的结合:选择在远离闹市的山清水秀之处,环境本身就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3、佛门等级与造像布局:形象的处理上却采取不平等的形式
4、装彩与眼神:石窟造像最初都是装彩的,雕像的目光都比较固定
5、象征性与艺术处理:佛教形象与生活原形明显有别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