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止和遏制有什么区别
1、遏止着重于止,使停止,不再进行。对象常是来势凶猛而重大事物。如战争、进攻、暴动、潮流等。
2、遏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或不使随便活动。对象常是自己的某种情绪(喜怒哀乐等),有时是敌人或某种力量。
3、遏止:阻止。《周礼秋官》:凡伤人见血而不以告者,攘狱者,遏讼者,以告而诛之。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遏讼者,遏止狱讼者也。
4、遏制:制止。王西彦 《乡下朋友》:心里简直汹涌起遏制不住的欢欣。
1、遏制的意思为:指阻止,禁绝;制止。
遏制一词出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解释:是否还记得,江河中流水湍急汹涌,激起的水浪阻止船儿的前进。
2、抑制的意思为:
(1)约束,压制。出自:《汉书·霍光传》:“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解释:霍氏一族过于富有强盛,陛下既然宠信他们,应该及时约束压制他们,而不是杀死他们。
(2)指受刺激后,组织或机体活动减弱或变为相对静止,焦虑和精神恍惚会使身体机能减化,导致抑制,与兴奋相反的生理现象。生理学名词。大脑皮层的两种基本神经活动过程之一。在外部或内部刺激下产生的阻止皮层的兴奋和器官机能的活动。睡眠就是大脑皮层全部处于抑制的现象。
扩展资料:
1、抑制在生理学上的意思:
抑制是大脑皮质的基本神经过程之一,是与兴奋对立的状态。其表现为兴奋的减弱或消失。按照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脑各个部分,时刻都有兴奋与抑制交替转换的活动,兴奋和抑制可相互诱导。
作为大脑皮质基本神经过程之一的抑制,有条件性抑制和非条件性抑制之分。条件性抑制又称内抑制,主要包括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后者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1)所谓消退抑制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时,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2)所谓分化抑制是指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如果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这样,对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例如对40瓦的灯光形成条件反射以后,其他的灯光,如80瓦的灯光也能引起条件反射,但会对40瓦的灯光刺激会逐渐适应。
(3)所谓外抑制是指当有机体正在进行某种条件反射活动时,一个额外刺激物突然起作用,在其神经中枢可能产生一个新的优势兴奋中心,而使原来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受到抑制。
(4)超限抑制是指当刺激物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生抑制。它能使神经细胞免于因兴奋过度而耗尽,因而又叫保护性抑制。人在过度疲劳时的睡眠就是超限抑制的表现。
2、遏制的近义词有:制止、阻挡、停止、拦阻、阻难、禁止、阻挠、阻止、中止、阻碍、扼制、阻挠。
3、抑制的近义词有:压迫、遏抑、压榨、收敛、控制、抵制、约束、逼迫、强迫、克制、按捺、胁制、压制。
4、抑制的反义词有:促成、发扬、放纵、兴奋、放肆、冲动。
百度百科-遏制
百度百科-抑制
百度百科-抑制(生理学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