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与蜇有什么区别
蜇是多音字
1、蜇念zhē时,动词,指毒虫叮刺。如:蜇杀(毒虫叮咬致死);蝎子蜇人;蜇螫(毒蛇咬)。引申为刺痛、刺伤。如:切洋葱蜇眼睛;蜇鼻(刺激鼻子而感到微痛)。
2、蜇念zhé时,名词,腔肠动物,即“水母”,俗称“海蜇”。身体作半球形,上面有伞状部分,俗称“海蜇皮”;下面有口腔八条,俗称“海蜇头”。可食。
以上的“蜇”,不能写作“蛰”。
蛰,只念zhé
蛰,本义: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如:蛰地(谓潜藏在地下);蛰户(动物藏伏的洞穴);蛰藏(蛰居、潜藏);蛰虫(藏在泥土中冬眠的虫子);蛰伏(动物冬眠;指人蛰居);蛰居(长期隐居在某个地方,不出头露面);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5、6或7日)。
蛰 螫 蜇怎么区分
可能和人物的形象还有电视剧的主题有关系。《谍战深海之惊蛰》是由孙皓执导,张若昀、王鸥、孙艺洲、阚清子领衔主演的谍战剧。这部剧是根据海飞的小说《惊蛰》改编,讲述了1941年上海沦陷时期,以陈山与张离为代表的民族英雄,为了保家卫国,在重庆、上海等城市的隐蔽战线上坚持与敌人斗争的谍战故事。
? 不过播出十多集之后,剧情发展却有点疲沓,我们需要从电视剧的主题找找原因。这部剧给人的感觉就是剧情发展很慢,陈山好像没有什么厉害的地方,并不像其他谍战剧中的英雄那样武艺高强。海飞小说《惊蛰》里的陈山来说,能够填饱自己的肚子,让家人生活好,就是他的愿望。所以,整个剧情的思路依照了海飞作品的风格。
再看看海飞所描绘的小人物,基本都是底层的小人物,他笔下的小人物并不具备很强大的力量,当他们被迫拿起刀枪保护家园的时候,基本不会像其他谍战片或者抗战小说里的英雄一样,一个人深入虎穴,凭借超高的技能来获得敌方的重要情报,最后取得胜利。而是与很多跟他们一样的革命志士一起作战,共同完成使命。 所以这部剧的区别之处就在这,我们很多人都像这部剧中的陈山那样,经常深陷于两难之中,他不希望背叛国家,但又害怕因为这样而伤害到自己的家人。所以这部剧的剧情节奏很慢,也是该剧的特点。大家怎样认为呢?欢迎点赞留言哦螫 shì
部首笔画
部首:虫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7
五笔86:FOTJ 五笔98:FOTJ 仓颉:GKLMI
笔顺编号:12132343134251214 四角号码:48136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7AB
基本字义
1. 有毒腺的虫子刺人或动物。
详细字义
〈动〉
1. 毒虫或毒蛇咬刺 [sting]
自后人有为蜂螫者,挪芋梗傅之则愈。——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螫手(咬手);螫刺(扎,刺);螫毒(蜂、蝎等以尾针螫刺行毒。比喻毒害);螫噬(毒虫刺人和野兽咬人);螫虫(尾部有毒针可刺人的虫)
3. 因恼怒而加害 [do harm]
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韩非子·用人》
4. 又如:螫搏(螫刺和攫取。毒害人民);螫蝎(用毒刺刺人的蝎子。比喻可怖的事或狠毒的人)
常用词组
1. 螫蜂 shìfēng
[dryinid] 螫蜂科的一种
2. 螫针 shìzhēn
[stinger] 昆虫类。各种攻击和防御的锐利器官的任何一种(如蜜蜂的螫刺,蝎子的尾鞭,蚂蜂的毒螫),通常与一个毒腺相连接或通过其它途径以适应于刺伤或注射一种有毒分泌物
螫 zhē
基本字义
1. 义同(一),用于口语。
蜇 zhé
部首笔画
部首:虫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3
五笔86:RRJU 五笔98:RRJU 仓颉:QLLMI
笔顺编号:1213312251214 四角号码:52136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707
基本字义
1. 〔海~〕海里生的一种腔肠动物,形状像张开的伞,可供食用。简称“蜇”,如“~头”,“~皮”。
详细字义
〈名〉
1. 腔肠动物。即“水母”。俗称“海蜇” [jellyfish]。身体作半球形,上面有伞状部分,俗称“海蜇皮”。下面有口腔八条,俗称“海蜇头”。可食。如:海蜇;蜇花(指海蜇腹下的众多的脚)
2. 另见 zhē
蜇 zhē
详细字义
〈动〉
1. 毒虫叮刺 [sting]
苦咸酸辛,虽蜇吻裂鼻,缩舍涩齿,而咸有笃好之者。——唐· 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
2. 又如:蜇杀(毒虫叮咬致死);蝎子蜇人;蜇螫(毒蛇咬)
3. 刺痛;刺伤 [stab]
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列子》
4. 又如:切洋葱蜇眼睛;蜇鼻(刺激鼻子而感到微痛)
5. 折磨;毒害;苦楚 [rack;torment;torture;suffering]
如来!我师徒受了万蜇千魔,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西游记》
6. 另见 zhé
蛰zhé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蛰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虫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2
五笔86:RVYJ 五笔98:RVYJ 仓颉:QILMI
笔顺编号:121354251214 四角号码:55136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6F0
基本字义
1. 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入~。惊~。~伏。~虫。~居(像虫子冬眠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藏(cáng )。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虫,执声。本义: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
2. 同本义 [hibernate]
蛰,藏也。——《说文》
蛰,静也。——《尔雅》
蛰虫始振。——《吕氏春秋·孟春》
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易·系辞下》。虞注:“蛰,潜藏也。”
3. 又如:蛰地(谓潜藏在地下)
4. 虫类伏藏洞穴不出 [seclude]
掌攻蛰兽。——《周礼·穴氏》
5. 又如:蛰户(动物藏伏的洞穴)
6. 喻潜藏而未披露 [conceal]
久蛰之人心。——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常用词组
1. 蛰藏 zhécáng
[torpor] 蛰居,潜藏
蛰藏于洞窟之中
2. 蛰虫 zhéchóng
[dormant insect] 藏在泥土中冬眠的虫子
3. 蛰伏 zhéfú
(1) [torpor]∶动物冬眠
(2) [live in seclusion]∶指人蛰居
蛰伏家中
4. 蛰居 zhéjū
[live in seclusion] 长期隐居在某个地方,不出头露面
蛰居山村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