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和珐琅彩有区别么?是不是一样的啊
说起景泰蓝,知道的人很多,而提到珐琅彩瓷器,恐怕就很少有人了解。事实上,这两种器物所采用的原料——珐琅是相同的,只是制作工艺大相径庭罢了。珐琅,是古代琉璃的一种,属于硼酸玻璃。珐琅工艺始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公元6世纪左右),在12-13世纪达到高峰,并向世界各地输出,相传早在唐宋时期已经传入中国。景泰蓝,原名“铜胎掐丝珐琅”,因明朝景泰年间广泛流行,且当时以富贵华丽的蓝色制品最为出色,而习称“景泰蓝”。珐琅彩瓷器的学名为“瓷胎画珐琅”,历史也比不上景泰蓝的悠久,是直至清代才出现的新品种。
清代的皇帝,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人都很爱好瓷器,珐琅彩瓷就是在康熙时期引进国外珐琅材料创制的,并一举成为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当时在我国的欧洲传教士马国贤在写回国的信中,就记载了康熙皇帝热心于将国外的珐琅彩品种引进中国的情形。珐琅彩瓷的制作过程也与其他宫廷用瓷不同,是先在景德镇用高温烧成白瓷,然后送到北京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绘彩,再由造办处珐琅作在彩炉中烧成。康熙珐琅彩瓷全用进口彩料,尤其是其中一种玫瑰红或胭脂红色料,因含有微量的黄金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娇艳效果。同时,中国传统彩瓷的彩料都用清水或胶水调和,而珐琅彩瓷则像西方油画一样,以油来调配彩料,使彩绘更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画珐琅是清代的新品种,产生于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年间。特点是用珐琅直接涂画在金属胎上,经烧制后显色。纹样多以人物、肖像、风景、静物及历史神话、宗教等为主,多为绘画性作品。造型除了瓶、盒、盘、碗、炉之外,还用于家具、钟表、化妆盒的嵌件。色彩有红、粉红、黄、土黄、浅黄、杏黄、绿、浅绿、深绿、蓝、浅蓝、深蓝、紫、黑、白、赭、雪青等。画珐琅实物遗存较多,最早的纪年器物为康熙年制,它与中国瓷器中的粉彩十分相像。
清代曾设置“珐琅作”,专业管理宫廷用器的制作生产,苏州、广州等地也有珐琅器的制作。清代时北京的景泰蓝清代已很发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变化和创新,除梅瓶、六瓣瓶、烛台、壶、炉、鼎等传统产品,还制作了瓶、盘、碗、烟具、文具、灯具、茶具、壁挂、桌椅、屏风等实用品。釉色也增加了大红、珊瑚红、乳白、湖蓝、孔雀蓝、孔雀绿等60多种,在世界上博得了声誉。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