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的特性有哪些?
Hordeum vulgare L.var.nudum Hook.f.
(王培 朱邦长)
别名
裸大麦、元麦、米大麦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须根系,秆空心直立,光滑,高70—120cm,具3—8个节。每一茎秆有4—8片叶,叶片长15—20cm,宽8—22mm,微粗糙;叶鞘光滑,大都短于节间,或基部的长于节间;在抽穗期,叶鞘表皮分泌出蜡质而呈粉灰色。叶舌在叶片和叶鞘连接处,膜质,长1—2mm;两侧具有2个叶耳,呈新月形,环抱着基秆。穗状花序直立,长4—8cm(芒除外),宽1.8—2cm;穗轴每节着生3枚完全发育的小穗;小穗无柄,每小穗仅有1花;颖条状或条状披针形,被短柔毛,先端渐尖呈芒状,长8—16mm外稃矩圆形,长10—11mm,具5脉,芒长10—15cm。籽粒成熟后,与颖壳完全分离。籽粒一般长6—9mm,宽2—3mm,形状有纺锤形、长圆形、椭圆形等。颜色有秆**、**、绿色、紫色、红色及黑色等。千粒重因品种而异,可达30—60g(图17)。
图17 青稞
Hordeum vulgare L.var.nudum Hook.f.
地理分布
我国西南高原地区种植青稞。文字记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目前青稞的栽培地区,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四川西北部、甘肃西南部及云南西北部。其次分布在江苏、浙江、河北、安徽、湖北、河南、贵州、新疆、宁夏、陕西等省区;在国外,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中亚、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也有。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青稞籽粒播种后在0—1℃的温度下即可开始萌发,但发芽最高温度为28—30℃,最适温度为19—20℃。种子吸水后,根鞘臌胀破裂,露出主幼根,主幼根长到1—2cm以后就停止生长,其余各幼根长出,形成5—10个初生根继续生长,接着胚芽鞘及其内的胚芽露出地面,当第一片真叶从芽鞘中伸出时,即是出苗。
青稞幼苗的第三个真叶出现时,第一分蘖开始出现,以后每隔3—5日出现第二、第三分蘖。在第一次分蘖茎节上每隔3—5日可以出现第二、第三个次分蘖。一般在拔节开始前1—2日停止分蘖。青稞的分蘖力因品种、土壤肥力、单株营养面积和播种深度的不同而异。早期分蘖成穗就多,晚期分蘖成穗就少。在完成光照阶段后位于主茎分蘖节最下面第一节间开始伸长1—2cm时,就可确定拔节期开始,接着第二、第三节间依次伸长,以后是第四节间伸长,使穗子从叶鞘中伸出。拔节期因品种不同而有先后,一般在出苗后30—45日。
青稞抽穗时,穗每日向上伸长0.7—lcm,最快2cm,依气温情况而不同;气温高,抽穗快,反之则慢。自穗顶出鞘至穗基部,全部抽出约3—6日。大多数青稞的开花,穗还藏在旗叶叶鞘内,穗顶端在叶舌下6—l0cm时,即抽穗前3—4日已经开始,而在穗完全抽出后2—3日终结。一穗开花,从开始到终结需要4—7日,一般5日。青稞为闭合花颖授粉作物。一穗逐日开花强度以第二三日最多,在第五R以后开花最少。每日各小时内开花强度以10—12时为最多,其次为8—10时,12—14时.14—16时。青稞同一植株的开花顺序是,主茎先开,以后按分蘖先后开放。一个穗上.由中部第10—15节的中间小穗先开始,然后由中间至两侧,由中到上,由上到下,以最下两节两侧小穗开花最迟。当气温为20—22℃,相对湿度为70—73%时,开花最多。
根据穗、芒和籽粒等主要性状的形态特征,现有栽培青稞的穗可分三种,即六棱青稞、四棱青稞和三叉钩芒青稞。不同类型青稞春化阶段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划分为春性和冬性两个类型。西藏青稞的生育期长短因品种类型而异,一般极早熟品种的生育期不到100天,晚熟品种可达130—150天以上。海拔4000m以下地区多栽培中晚熟品种,海拔4000m以上地区多种植早熟品种(见表17—1)。同一品种在不同海拔高度种植,其生育期也有一定差异,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降低,生育期相应延长。
表17—1 西藏青稞的生育期引自《西藏作物》科学出版社1984,95页。(月/日)
表17—1 西藏青稞的生育期(续)-1
青稞是长日照作物,原产在北方高纬度地区的品种,对日照长度反应敏感,原产在南方低纬度的品种,对日照反应敏感。青稞是较为耐旱的作物,但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差别很大,特别是分蘖—抽穗和灌浆期是它需水的两个临界期,此时如水分供应不足,会严重影响籽粒产量和茎秆高度。青稞在整个生长期中,较能忍受寒冷,在年平均气温3℃以上地区,一般都能良好地生长。在年平均气温为0.3℃时,青稞还能生长。青稞最早熟品种,仅要求积温为1300—1400℃。青稞耐寒力特别是耐春寒的能力很强。因此,在我国西藏高原海拔4400m的地区,青稞为主要作物。在前苏联栽培青稞也由平原发展到高山地区。
青稞适宜生长在比较肥沃的粘壤土或壤土上,土壤酸碱度以中性为宜,也能在微碱性土壤上生长。酸性土壤,青稞不宜生长;幼苗期对土壤酸度较为敏感。泥炭土、沼泽土及沙质重的土壤,对青稞生长都不利。
饲用价值
青稞是高寒地区主要的口粮和饲料,如我国青海、西藏高原牧区人民食用的“糌粑”就是青稞炒熟后磨碎制成。青稞每公顷可产籽粒2.55—3.00t,高产每公顷达7.5t,营养价值高,籽粒中干物质含量为87.0—90.6%,干物质中总能为18.10—18.77MJ/kg,消化能(猪)为14.55—15.84MJ/kg,代谢能(鸡)为13.75—14.63MJ/kg,可消化粗蛋白(猪)为66—105g/kg。三种人畜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赖氨酸为0.43—0.54%、色氨酸为0.10%、蛋氨酸为0.12—0.14%。青稞籽粒含淀粉价高,用于猪的育肥比大麦效果好,籽实富含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等,磷及维生素B1、B2也很丰富,是优良的精料。此外,青稞的秸秆质地柔软,含粗蛋白质4%,是高寒地区冬季的主要饲草;青稞麦糠也是家畜的粗料。青稞还可以酿造青稞酒。其化学成分见表17—2。
表17—2 青稞营养成分材料引自《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二版)农业出版社(1981),318页,略作修正;**甘肃农业大学。
表17—3 青稞的氨基酸含量(%)引自《猪鸡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农业出版社(1979年),126页。
栽培要点
北方多春播(4月),当气温稳定在5℃时即可播种。
南方可秋播(10月),也可春播(3月)。青稞根系较柔软,须精细整地;生育期较短,发育快,生长前期吸收养分迅速,因此种青稞的地应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对提高产量有利。播种量150—225kg/ha。播前可用盐水选种,青稞比重约为1.11。条播时,收籽实的行距20—30cm,收草的为l5cm。覆土3—5cm。田间管理要保证苗全、苗壮,作好防寒保墒,青稞在拔节到乳熟期易倒伏,应采取措施。收获籽实以蜡熟期为宜。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